圖集|40年,春運的變與不變

長寧政法綜治 發佈 2020-01-14T14:22:16+00:00

故土情節,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心中,漂泊在外的遊子無論走了多遠,內心都有對家的眷戀。楊寶森攝四十年來,春運的記憶日漸模糊、春運的形式日新月異,背後的意義卻始終未變。

來源:澎湃新聞·

距離年關越來越近

2020年的春運大幕已經拉開

異鄉人的回家團聚之夢,由火車托載

家鄉人的思念牽絆之心,用鋼軌相連

春運,這個獨具中國特色的詞彙

正在隨著中國鐵路的不斷發展

悄然發生著改變

一年一度,中國人的回鄉旅途,如同候鳥式的大遷徙,構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奇觀。

故土情節,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心中,漂泊在外的遊子無論走了多遠,內心都有對家的眷戀。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中國有了春節,華夏大地便有了春運。

1980年,《人民日報》第一次使用「春運」來報導大規模的春節客運,四十年的春運歷史,幸福中夾雜著悲情。

1998年,湘桂線鳳凰站,沒能從車門擠進的旅客乾脆從車窗爬進列車。蔣建雄 攝

坐過綠皮火車的人一定都有同一個切身體會:擠。哐當哐當的響聲漸起,人們臉上寫滿了疲憊。但無論是鐵路職工還是旅客,從沒有人在中途選擇撤退,擁擠嘈雜的車廂內是未曾改變的鄉愁。來自天南海北素不相識的旅客剛剛就坐,三五分鐘後即可稱兄道弟,七八分鐘後便可海闊天空,充滿濃濃的、真實的煙火氣息。

綠皮火車貫穿春運幾十年的「青銅時代」,漸漸久遠,讓人在心酸疲憊中又無限緬懷。它見證了一個國家的巨變,見證了高鐵時代的正式到來。

從綠皮火車到智能高鐵,時代更迭,春運嬗變。楊寶森 攝

01

數字之變:3.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

數字,是最為直觀的春運晴雨表。

2019年,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北京大興機場段、昌贛高鐵、成貴高鐵、浩吉鐵路等51條新線建成投產。投產鐵路新線8489公里,其中高鐵5474公里。截至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線路多了、運力增了,旅客出行更快更方便了。

京張高鐵開通運營,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北京至張家口最快運行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7分鐘壓縮至47分鐘。

成貴高鐵開通運營,巨龍帶你穿山越嶺。成都與貴陽西南兩大省會城市,最快2小時58分即可通達。宜賓、昭通、畢節這些傳統的交通困頓之所,被置於鐵路南北大通道之中,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千年交通困局被打破。

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丘至合肥段,這三條高鐵線路,凝結和寄託了至少3100萬人的高鐵情結,讓阜陽、南陽、周口等地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

02

體驗之變:不僅僅是速度

速度快了,這是每一個坐火車回家的人最直觀的感受。

曾經的綠皮火車,走走停停,時速40公里。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實施第六次大提速,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列車「和諧號」面世。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118公里,穿越鬆軟土地區的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開通運營。

高鐵大幅壓縮了時空距離,也極大慰藉了焦灼的思鄉之情。從北京到上海,以前坐綠皮火車要22個小時,現在只需要4個多小時即可到達。

速度不是唯一的體驗,人們再也不用通宵排隊。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春運時在車站排一天一夜也不一定能買到一張返鄉的車票。郝軍 攝

從人工窗口排隊購票到計算機網絡售票,從硬紙板票、紅色軟紙票到磁介質票,再到電子客票,鐵路購票渠道更加多元,支付方式更加便捷。

今年春運,電子客票成為了主角。截止到1月9日,全國鐵路已有1020個高鐵車站通行電子客票,旅客檢票通行耗時整體縮短1/3以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周期性遷徙也興起了「科技范兒」。

吃飯不再是難題。過去的綠皮車,車上的盒飯品種單一。現在,旅客不僅能吃上列車供應的盒飯、餐點,還能夠通過網際網路訂餐、點外賣。

03

初心不變:堅守崗位一線

旅客朋友回家的歸途是鐵路人的征途。當年夜飯熱氣騰騰地端上飯桌時,不少鐵路人仍然在堅守崗位,檢修機車、排查隱患、保障安全、服務旅客……

三分鐘的站台團聚,《相約在零點37分》的「神仙愛情」,「戴著兩塊手錶的列車員」……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鐵路人身上的故事。

年關的鐵路職工,像一個擺渡人,安全為帆、責任為槳,把千千萬萬旅客送回家鄉。線路工人遙望著復興號疾速駛過、檢修工人看著機車出庫投產、火車司機和乘務人員看著旅客和親人團圓的畫面,就是他們過年收到的最好祝願。

04

春運的變與不變

從硬板車票到刷臉進站,從站台售賣食品到網絡訂餐,從時速40公里到時速350公里……這不僅僅是中國鐵路速度的跨越,也是鐵路人自主創新的成就,更是綜合國力提高的見證。

90年代,融安機務段乘務員下班前擦拭東風4型內燃機車。蔣建雄 攝

如今,北京動車段的保潔人員正在對「金鳳凰」進行清洗。劉家豪 攝

春運變遷的軌跡背後,是中國的巨變。面對一年一度的春運大考,中國鐵路應對的越來越從容。

90年代春運,乘務員為旅客送開水。蔣建雄 攝

如今,京滬高鐵「動姐」正在服務。楊寶森 攝

四十年來,春運的記憶日漸模糊、春運的形式日新月異,背後的意義卻始終未變。

當一家人終於整整齊齊地圍到桌邊,對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舉杯共慶時,每一位中國人心中都更加堅定:回家,才是離家的初衷;團圓,才是打拚的意義。

春運——變化的是出行的方式,不變的是歸家的期許。

年夜飯,家裡人準備好了!

春運,鐵路人準備好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