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專家教您識別不同病毒引發肺炎的症狀及用藥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14T14:30:38+00:00

專家表示,引起成人病毒性肺炎的常見病毒各有不同,一般包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針對不同病毒引發的肺炎,市民可以有的放矢進行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一般在流感發病急性期或感染後5至7天才出現肺炎症狀,體溫持續在39℃以上,呼吸困難,可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

冬春季節是病毒性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各大綜合醫院的呼吸道門診已人滿為患,其中免疫力相對較弱的老人和孩子成為其中的「主力軍」,不同類型肺炎該如何精準用藥?記者就此採訪知名感染病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教授。

專家表示,引起成人病毒性肺炎的常見病毒各有不同,一般包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針對不同病毒引發的肺炎,市民可以有的放矢進行

  • 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性肺炎,一般在流感發病急性期或感染後5至7天才出現肺炎症狀,體溫持續在39℃以上,呼吸困難,可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嬰幼兒、肥胖、存在或潛在基礎疾病史者極易合併細菌感染。治療藥物可選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帕拉米韋等)、血凝素抑制劑阿比多爾等。

  • 冠狀病毒肺炎

冠狀病毒感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普遍,目前認為使人致病的冠狀病毒主要有3種:可引發普通感冒的HCoV-229E與HCoV-OC43;可引發致死性肺炎的 SARS-CoV和MERS-CoV;可引發小兒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 HCoV-NL63和HCoV-HKUI。臨床上,多數冠狀病毒引起輕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數可有神經系統併發症。根據志願者試驗,冠狀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至5天。典型人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呈感冒症狀,以流鼻涕、不適為其特徵。兒童患冠狀病毒感冒時常常伴隨著咽部充血。不同型別病毒感染不同,症狀也不盡相同。治療主要為對症及支持療法。用藥時,廣譜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利巴韋林和干擾素聯合治療。

近期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會引發病毒性肺炎,多數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伴有乾咳甚至呼吸困難。臨床應給予對症支持、抗感染、呼吸機輔助呼吸、持續ECMO體外生命支持等治療。廣譜抗病毒藥物對冠狀病毒仍無確切療效,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對流感有效,對冠狀病毒則無效果。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初期可見鼻塞、咳嗽,後出現喘息,無發熱或有低熱,其高危人群有早產兒或3個月齡以下的嬰兒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呼吸系統發育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缺陷及神經肌肉疾病的患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預後較好,多在7至10天臨床恢復。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治療藥物可選用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干擾素等。

  •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多見於7個月至2歲兒童,臨床特點為起病急驟、伴有高熱、喘憋明顯,中毒症狀重、易累及其他器官,可見眼結膜充血、皮疹、扁桃體滲出等表現,部分發展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擴張。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有病毒亞型、繼發細菌感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噬血細胞綜合徵等。治療藥物有抗病毒藥物、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對腺病毒療效不確切,不推薦使用。

專家最後提醒,目前正處於冬春季傳染病及流感高發季節,市民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儘量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和人群集中地方,必要時可佩戴口罩,尤其要注意手衛生。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症狀,特別是持續發熱不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在流感季節,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嚴重併發症的最有效手段。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