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北京之戰失敗,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新野市場監管 發佈 2020-01-14T14:39:27+00:00

萬曆三大征後,其餘的戰爭,幾乎都是必輸的戰爭,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戰役,那就是薩爾滸戰役,薩爾滸之戰明軍輸的非常慘,幾乎是以2比1的兵員數,明軍輸掉了這場戰爭,那時候的明軍及一些附屬軍隊死傷約50000萬人,雖然說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以11萬明軍對6萬給輸掉了這一場戰爭,從側面來說

晚明天災人禍並起,崇禎皇帝空有中興之志,卻囿於形勢而無以施展其中興之力。兼之崇禎皇帝的性格缺陷,使其因猜忌而始終無法凝聚群臣之心,從而造成了君臣離心上下離德。致使明朝的衰頹之勢不僅沒有得到遏止反而愈演愈烈,最後終因無力回天而走向了滅亡的終點。

萬曆三大征後,其餘的戰爭,幾乎都是必輸的戰爭,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戰役,那就是薩爾滸戰役,薩爾滸之戰明軍輸的非常慘,幾乎是以2比1的兵員數,明軍輸掉了這場戰爭,那時候的明軍及一些附屬軍隊死傷約50000萬人,雖然說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以11萬明軍對6萬給輸掉了這一場戰爭,從側面來說,這場戰爭輸的不是丟不丟人的事兒,而是大明帝國內部確實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早點解決,因為萬曆三大征本不應該出現的。

由於歷代明朝政府的無能和地方官僚的貪暴,國家的經濟已是日薄西山。國庫虧空,朝廷用度捉襟見肘,一般百姓更是窮困不堪。這一時期又趕上地理氣侯的「小冰河期」,從16世紀開始,地球的氣侯趨向嚴寒,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很大影響。到崇禎年間,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饑荒。無法生存的百姓只得揭竿而起。關外後金政權的入侵。東南沿海的日本浪人。都預視的明朝離滅亡不遠了。

民族政策沒實施好,如果明王超用統一戰線,甚至大清的策略估計也能有效;統治者後期昏招百出,自毀長城。體制機制,廢除了千百年的相權,皇權削弱,一些想法得不到貫徹落實,又想著又宦官制衡文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