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在《芳華》摘掉了面具,在《只有芸知道》脫掉了鎧甲

書筋巧談 發佈 2020-01-14T14:44:29+00:00

說到過年那就自然與觀影分不開關係,眾多的青年人甚至是中年人都會在年前甚至是年後來到繁華的電影院看那些對自身有所觸動的電影,今年自然也就不例外,在馮小剛的賀歲大作《芳華》之前似乎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拍攝了不少高票房還廣受讚譽的電影,在觀今年的賀歲大作《只有芸知道》似乎就有點令人難堪了

隨著過年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天氣也逐漸變得陰冷起來,但那蒸蒸日上的年味卻沒有一丁點消散,就像是吸附在歲月上的頑石一樣令人好奇。說到過年那就自然與觀影分不開關係,眾多的青年人甚至是中年人都會在年前甚至是年後來到繁華的電影院看那些對自身有所觸動的電影,今年自然也就不例外,在馮小剛的賀歲大作《芳華》之前似乎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拍攝了不少高票房還廣受讚譽的電影,在觀今年的賀歲大作《只有芸知道》似乎就有點令人難堪了。

在《芳華》馮小剛摘下了以往虛假的面具,展現出一番最真實的自己,而在《只有芸知道》里馮小剛脫掉了那些年美其名曰保護自己的盔甲,露出隨處可見衰老的肌膚,曾經的風華少年已然青春不在,但其拍攝過的電影會一直存活在人們的心中。

一代翹楚馮小剛出身卑微但不影響他功成名就,披甲掩面以求認可的目光

於1958年出生在北京但祖籍是湖南湘潭的馮小剛人生之路頗有幾番坎坷,曾經被譽為電影導演界的一代翹楚之一的他也有著一些無法言說的心酸。馮小剛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里,年少時因父母離異跟隨著母親和姐姐一起生活,當時北京的物價對於他的母親而言養育兩個孩子有些許困難,馮小剛總是會儘可能的早點放學幫助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高中畢業以後馮小剛開始了軍隊生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他正是進入北京軍區的文化單位作為預備人員。

相比於其他導演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馮小剛就顯得沒有那麼大的優勢,半道起家的他在那時還是因為好友的援助。在1984年抱著一腔熱血想全身心投入到電影事業里的馮小剛在《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這也標誌著馮小剛正式加入電影界這個大家庭里。因當時只是入門混一點經驗,而相對而言美工又比較簡單,所以在工作之餘馮小剛總是在片場參與影視劇的拍攝,恰恰就是這些實踐經驗奠定了其電影事業的基礎。在1991年馮小剛開始嶄露頭角,與鄭曉龍共同出任《遭遇激情》這部劇情片的編劇,並憑藉該部電影榮獲最佳編劇的提名。

馮小剛深知自己能入這一行靠的大部分都是好友的幫助,他也想憑著自己的努力逐漸回報曾經的恩情,在那時候馮小剛的電影都是立足於票房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在當時確實也收穫了不少認可的目光。在與王朔作為拍檔共同執導電影的那一段時間對馮小剛的影響是巨大的,兩人一拍即合的喜劇風格決定了當時的指導方向,而隨後馮小剛的喜劇電影也被譽為「馮氏喜劇」。

《芳華》:摘下面具露出最真實的自己,言舉合一顯英雄本態

《芳華》的面世對於馮小剛而言是一種非常冒險的嘗試,就取材而言這部電影選材是在當年的戰爭時期,而這樣一部緬懷過去的時代電影顯然與馮小剛以往的喜劇電影格格不入,有所了解的觀眾都知道馮小剛所執導的電影是個什麼味,而且一定不是這樣展露真實的時代片。馮小剛在經歷了一番沉澱過後毅然決定回歸本心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另一番電影路子,這是相對其他導演而言年事已高的馮小剛對自己的勸誡,曾經為了觀眾、為了投資人戴上那青灰色虛假的面具,一度都讓人以為那就是馮小剛最真實的樣子,但實際上並不是。最真實的馮小剛想實現的是憑藉自己的努力達到拍攝出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幾部電影,雖然古舊,但也還算上是經典。

在《芳華》里那一個個鏡頭就是馮小剛的覺悟,那是摘下面具以後的新生,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或許是一次蛻變。電影里在板報前觀望的女兵拿起帶點綠的西紅柿輕咬一口再拭去嘴邊的果汁的那一幕、林丁丁收穫到來自他人給予的代表愛意的橘子罐頭的那一幕,這些都是摘下面具的馮小剛展現出來的乾淨純碎。這些劇情的言舉之間所透露出來的就是馮小剛自己的一次蛻變,也同樣標誌了其渴望從喜劇片里真正走出來的決心。以碎片化、片段形式展現電影的情節無疑是成功的,想要達到的那種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模糊但也深邃的效果顯然是達到了,將那個熱血奮發向上、激情澎湃的時代以一種有血有肉的形式呈現在螢屏上。

《只有芸知道》:褪去沉重的包袱,看似保護自己的鎧甲只是靈魂上一次次的膈應

對於以前的電影,馮小剛其實對觀眾都是有著些許愧疚的,馮氏喜劇里那種嘻哈搞笑、滿不在乎已然成為了馮小剛電影的標誌,但最真實的馮小剛並不是這樣的。或許人們只看到《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甲方乙方》這三部賀歲神作的輝煌,確實這三句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馮氏喜劇的創作風格,但這些只是馮小剛身上重重的包袱。

如果說《芳華》的面世標誌著馮小剛摘下虛偽的面具,那麼《只有雲知道》登上大螢幕就意味著褪下曾經保護自己的鎧甲。「有你在的日子就是我想要過的日子」,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勝過了千言萬語,從平淡中顯現出的那一抹深情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上顯得那麼的可貴。如果把《芳華》稱之為馮小剛對過往青春的一種緬懷,那麼《只有芸知道》就是在這種緬懷過後的沉澱下來的頓悟,那是對自己人生生命的感悟。

曾經那些看似保護自己的鎧甲在馮小剛步入中年以後開始沒有那麼的重要,相比於做最真實的自己,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太難了,那套身披良久的盔甲現如今看來不過是靈魂上的膈應,那是阻擋自己還原本心的最大障礙。從一個客觀者的角度出發,無論是《芳華》的上映亦或者是現如今《只有芸知道》在各大電影院的播出,導演馮小剛都是成功的,他做到了戰勝了自己。這與克服萬難並不相同,前者需要的勇氣是後者的好幾倍,相比而言人們克服上天給予的困難亦或者是他們的刁難都顯得有些如同兒戲。雖然現如今僅從單單的票房或者是觀眾的喜愛程度上來看,兩部電影都比其他順應觀眾心意的作品要差上許多,但相信時間會給出最完美的答案。

一時的沒有人認可只是暫時性的,它反映的僅僅是一段時期觀眾的內心需求,但隨著歲月的逐漸推演,越來越多的觀眾會慢慢明白電影背後想要展現出來的那種對純真、淳樸的熱切追求,那是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年代社會上公認的奢侈品。不論是《芳華》里頂著危險也要向大家展現的最真實的老時代的故事,亦或者是《只有芸知道》里隋東風與羅芸兩人從相識到相知最後到相愛的意味深長的戀愛過程,所要展現的那份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率真會在日後逐漸成為社會的一種風尚並慢慢被發揚光大。

人到中年的馮小剛拋下曾經為取悅眾人穿戴上的面具,展現出自己最清純的模樣,為了更好地前行他甚至脫下了引以為傲的盔甲,少了很多束縛的馮小剛就將要在一個全新的領域裡大展身手了。從一定意義上講,歲月更迭換來的一定不是毀滅,而是一種新生,摘下面具也不是意味著被社會混沌化,而脫下盔甲也並不意味著少了一絲的人情冷暖,那些失去的會化作更強大的力量指引著馮小剛繼續穩步地前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