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攝影師鏡頭下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攝影出版社 發佈 2020-01-14T15:36:22+00:00

彈尾綱種類通稱跳蟲,是一類原始的六足動物,現代動物分類學將它們單獨列為彈尾綱,可以說是一類非常原始的昆蟲。因為這類昆蟲的腹部末端有彈跳器,故此得名。跳蟲多數生活在潮濕的地方,以腐爛的植物、地衣或菌類為食;少數種類取食植物和發芽的種子;極少數種類有肉食性。目前,跳蟲已被證明是環境變化的生物指標。拍攝於雲南西雙版納,攝影:程斌

刺蛾是鱗翅目刺蛾科昆蟲的通稱,分布全球,多數在熱帶。其幼蟲肥短,為蛞蝓狀,無腹足,代以吸盤,行動時不是爬行而是滑行。有的刺蛾幼蟲體色鮮艷,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動物碰到蟲身上的有毒刺毛就會被蟄,並引起皮疹,被刺後會有疼、癢、麻、熱等感覺。也正因為這種毒性,一般的鳥類對其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拍攝於雲南普洱,攝影:程斌

花金龜科是金龜子總科中的一科,通稱花金龜,廣布全球,分屬鞘翅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甲蟲。這個目是昆蟲綱中乃至動物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類群,目前已知種類約33 萬種,其系統非常複雜。花金龜科的前翅角質化、堅硬、無翅脈,又被稱為「鞘翅」,也因此而得名。拍攝於廣東珠海,攝影:程斌

大家早已經熟悉了非洲大草原上被獵豹和獅子追逐的羚羊,也被它們那種矯健的身姿所震撼。然而大家卻不太了解在我國青藏高原生活的藏原羚,它們不僅不遜色於非洲的瞪羚,其生命力也遠超於它。在海拔近5000 米的高原湖畔,這隻美麗的藏原羚正在做出馬術表演中「盛裝舞步」的動作。拍攝於西藏阿里,攝影:程斌

藏原羚的「盛裝舞步」動作來源於它們的本能,用以展示自己矯健的體格。雖然高原的生存條件對於人類來說非常惡劣,但藏原羚卻早已適應並且可以悠然自得地在此生活。拍攝於西藏阿里,攝影:程斌

這種仰鼻猴科中美麗的大型猴子在中文裡被稱為金絲猴,因為它們的體毛為金色絲狀,又因其最早在四川地區發現,也被稱為川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金絲猴群棲在高山密林之中,食物以植物為主。拍攝於雲南香格里拉,攝影:程斌

東北虎也稱西伯利亞虎,是虎的亞種之一,也是現存體重最重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即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朝鮮半島。由於棲息地被破壞及人為偷獵,據統計世界上野生西伯利亞虎僅存500多頭。拍攝于吉林長白山,攝影:程斌

在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以植物果實為食物的果蝠,它們與城市裡依靠超聲波捕食飛蟲的蝙蝠不同,良好的視力和嗅覺讓果蝠在午夜時分仍能在森林中尋找並帶走成熟的果實。由於能夠傳播植物果實的種子,擴大植物種類的分布和傳播,所以它們是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拍攝於雲南盈江,攝影:程斌

在中國南海這片美麗而廣闊的海域裡,有趣的卻是「海闊憑魚飛」。為了躲避鯕鰍、金槍魚之類的水下捕獵者,飛魚在億萬年的歷史長河中演化出了翅膀一樣的魚鰭,能讓它們奮力躍出水面,乘著海風和氣流接連滑翔幾百米之遠,且在即將落進水裡時還能在水面用力搖擺身體,繼續「飛行」,暫時躲避來自水下的捕獵者。但遺憾的是,飛魚們難以逃脫來自天空的高超獵手——紅腳鰹鳥的捕食。拍攝于海南西沙群島,攝影:程斌

畫面中躍出海面的這條藍色大魚,正是名不見經傳的鯕鰍。這條雌魚正與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腳鰹鳥同時捕獵飛魚,鯕鰍的時速可達50 多公里,在水中追逐飛魚時輕鬆自在。鯕鰍一般棲息于海洋表層,喜生活於陰影下,故常可發現其成群聚集於流木或浮藻的下面捕獵其他魚類,而且在遇到海豚等大型獵手時會裝死,然後伺機迅速逃走,亦得名「海洋之狐」。拍攝于海南西沙群島,攝影:程斌

栗頭蜂虎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鳥類,體長約20 厘米,在天空中飛行的時候像只靈巧的燕子。栗頭蜂虎的羽毛以綠色和棕色為主,頭頂、枕及上背呈亮栗色。它們喜歡生活在村莊附近的丘陵林地,主要以空中飛蟲為食,特別喜吃各種蜂類等,故名蜂虎。這攝影:程斌

圖文摘自《奇趣自然》,作者:程斌,中國攝影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