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仍需發展,尤其是短視頻行業

直播與短視頻專委會 發佈 2020-01-14T15:55:39+00:00

在「精英論壇」知乎,流行的熱門問題是「美國大部分地區是不是已經比中國落後了」,以及「為什麼說中國是已開發國家的粉碎機」;在微博,雖然財經、科技類熱門話題不多,但是一旦出現,一定是「中國某某企業真強大」「中國某項黑科技震驚世界」…



曾幾何時,驀然發現,周圍的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關於中國如何強大、如何發達、如何彎道超車的觀點;而且,本團長的很多朋友在不遺餘力地贊成、轉發、說服別人接受上述觀點。


簡直太奇怪了。


在微信朋友圈,「要不是澳大利亞火災,我都不知道33年前的中國這麼牛逼」成了人人必轉的10萬+雄文;至於給這篇文章降溫、闢謠的文章,則只有寥寥無幾的轉發。


在「精英論壇」知乎,流行的熱門問題是「美國大部分地區是不是已經比中國落後了」,以及「為什麼說中國是已開發國家的粉碎機」;


在微博,雖然財經、科技類熱門話題不多,但是一旦出現,一定是「中國某某企業真強大」「中國某項黑科技震驚世界」……


在我熟悉的網際網路行業,確實存在著一種「我們可以向已開發國家反向輸出」的樂觀情緒。具體說來就是:中國雖然在人均收入、基礎科研等方面算不上世界一流,但是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是不折不扣的世界一流;全球網際網路行業除了美國就是中國,而且中國肯定可以後來居上,網際網路公司要通過出海實現中國文化的全球輸出,甚至中國管理思想、生活方式的全球輸出云云。


每當聽到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我就想提醒這些朋友,重溫一下高中政治課本,重溫一下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已經形成、迄今尚未修改的共識: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很大。


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初級階段很可能持續一百年。


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大約三十年後),我國計劃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而不是超級大國)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上述說法絕不是我編造的,也不是任何人編造的。這是在重要歷史轉折關頭,以及漫長的經濟建設過程中,國家和人民形成的共識,也是符合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如果不信,可以去翻閱相關的官方教科書和學習資料。


網際網路行業是近年來我國發展較快、創造就業較多、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的行業,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個特色行業/拳頭行業,但是絕談不上「非常發達」,也談不上世界領先。事實上,我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商業模式、技術、人才和資本,無不高度依賴於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的輸出:


在商業模式上,C2C(Copy to China)是一個百試不爽的招數;儘管中國也誕生了本土特有的一些業態,但是大部分業態仍然是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先嘗試的,大部分產品都能在美國找到原型。在技術上,雖然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反覆強調自己在算法、AI、AR/VR等方面的投入,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投入仍然遜色於美國頂尖網際網路公司。在人才上,矽谷海歸不但撐起了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人才的半壁江山,至今仍在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貢獻才華,尤其在尖端技術和產品開發領域。在資本上,更不用說了,大部分聚焦於網際網路的VC/PE有外資背景;由於A股市場高度歧視網際網路公司,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只能去美國或香港上市,他們的主要投資者絕大部分是外資。


由於地理隔離和信息隔離,許多中國投資者乃至專業人士,往往會誤以為中國的許多網際網路產品是「原創的」,從而誇大中國網際網路的「領先程度」。這就是不讀書、不學習、不與外國同行交流的惡果。我們可以輕易舉出一些所謂「中國網際網路獨創拳頭產品」的海外來源——


抖音(海外版稱為TikTok)的靈感來源是Musical.ly,這是一家由中國人創立但是以矽谷為大本營的美國公司;後來,Musical.ly被整體遷移到TikTok。在此之前,15秒左右的微視頻平台在美國也已經出現了,只是沒有誕生特別大的、專注於微視頻的公司。瑞幸咖啡事實上學習了美國的麥咖啡(McCafe)路線,只是更加偏向線上化。與一般人想像的不同,美國不僅有星巴克這種「死貴的、裝逼的」連鎖咖啡,也有麥咖啡這樣平價、主打性價比的連鎖咖啡。在中國非常吃香的視頻直播,在美國也很流行,YouTube、Twitch都是大型直播平台;不同之處在於,美國的直播不以打賞為主要變現模式,而更傾向於廣告、訂閱等變現模式。除了亞馬遜,美國似乎缺乏大型電商平台,但這只是假象——美國傳統品牌和零售公司的電商平台非常發達,從而使美國電商市場呈現「亞馬遜+去中心化」的趨勢,與中國只有發展路徑的不同,不存在落後之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