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要讓馬超督臨沮?關羽兵敗麥城,馬超為何不發兵救援?

流雲天下 發佈 2020-01-14T16:05:46+00:00

臨沮是東漢荊州南郡17縣之一,南郡是荊州最重要的兩個郡之一,也是荊州的政治中心,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臨沮剛好處於南郡江陵、夷陵、襄陽等幾個重要城池中間,而且還挨著東三郡的房陵,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三國志-馬超傳》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逕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

214年劉備引馬超為援兵臨成都城下,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後封馬超為平西將軍並都督臨沮,不少觀點認為馬超督臨沮只是一個虛職,其實未必如此,劉備此舉自有深意,那麼劉備為何要讓馬超督臨沮?襄樊之戰關羽被困麥城,為何捨近求遠,不向都督臨沮的馬超求援?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臨沮是東漢荊州南郡17縣之一,南郡是荊州最重要的兩個郡之一(另外一個南陽),也是荊州的政治中心,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臨沮剛好處於南郡江陵、夷陵、襄陽(襄陽一開始屬於南郡,赤壁之戰後包括襄陽在內的南郡北部屬於曹操後才設立襄陽郡)等幾個重要城池中間,而且還挨著東三郡的房陵,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208年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占據南陽郡和南郡北部以及江夏郡江北之地,劉備拿下了武陵、零陵、桂陽、長沙荊南四郡,孫權則據有江夏郡江南大部分和南郡南部;210年周瑜去世後,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將南郡南部借給了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215年孫權以劉備入主益州為由向其索還荊州(南郡南部)被劉備拒絕,孫權大怒之下出兵襲取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劉備於是從益州率兵進駐南郡公安,同時關羽出兵益陽準備渡河南下奪取長沙郡(益陽屬於長沙郡),大戰一觸即發。

因為曹操占據了南郡北部的襄陽和樊城等要地,所以劉備要防著這邊自己和孫權大戰,那邊曹操突然從襄陽和樊城出兵南下,所以勢必要有一人屯兵以防曹操,地處襄陽、江陵、夷陵中間位置的臨沮是最適合的屯兵之處,那麼劉備為何要以馬超都督臨沮呢?

張飛在巴西閬中無法脫身,趙雲隨侍劉備身邊統領親衛,魏延此時才是個牙門將不足以擔此重任,黃忠適合衝鋒陷陣,只有威名在外的馬超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且臨沮地處荊州,馬超人生地不熟也不怕他有異心(換成是在靠近涼州之地,劉備就未必敢用馬超了)。

所以馬超都督臨沮應該就是在孫劉雙方爭奪荊州之時,有馬超在臨沮,一方面可以北控襄陽和樊城,另外一方面隨時可以支援劉備和關羽,這才是劉備讓馬超督臨沮的真正原因,以當時的局勢來看,至少在215年馬超是實領而非虛領臨沮,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實職。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三國志-朱然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兵敗退至麥城,突圍至臨沮陷入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之中,先是被擒然後被斬殺於臨沮,所以不少人就有疑問了,既然馬超都督臨沮,麥城距離臨沮比東三郡劉封屯駐的上庸要近得多,那為何關羽舍近取遠不向馬超反而向劉封求援,馬超為何不出兵救援關羽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215年孫劉雙方雖然差點大打出手,但最終還是沒能打起來,劉備迫於曹操拿下漢中的壓力主動退讓求和,孫劉雙方談判解決了荊州的爭端:長沙郡和桂陽郡讓給了孫權,南郡南部、武陵郡和零陵郡則歸劉備所有,雙方重歸於好仍然結盟共抗曹操。

既然孫劉握手言和,荊州又歸關羽鎮守,馬超再屯兵臨沮已經毫無意義,何況劉備一直對馬超抱有戒心,如果馬超依然都督臨沮那意味著馬超手中依然握有兵權,而且關羽本來就對馬超不感冒,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戰爭威脅的解除,馬超不再都督臨沮,219年關羽兵敗之時也就只能向劉封求援,又何來馬超見死不救不出兵救援一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