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助力精準髖關節手術 時隔23年她又能正常走路了

烏魯木齊晚報 發佈 2020-01-14T16:14:04+00:00

29歲的張潔由於右側髖關節畸形,長期無法正常站立、行走,甚至無法正常如廁,生活十分不便。去年年底,自治區人民醫院藉助3D列印技術為她進行精準手術,消除長達23年的畸形。


根據患者張潔的CT等影像數據列印的3D列印病灶模型。 (記者劉薇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劉薇)29歲的張潔(化名)由於右側髖關節畸形,長期無法正常站立、行走,甚至無法正常如廁,生活十分不便。去年年底,自治區人民醫院藉助3D列印技術為她進行精準手術,消除長達23年的畸形。今年年初她又能正常走路了。

張潔來自拜城縣,6歲時出現右髖部腫痛、活動困難,當地醫院診斷為「右髖關節結核並膿腫」,並做了手術。術後她臥床休養了近9個月後出現了右側髖關節融合,活動越來越受限。病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再惡化,導致她雙腿長短不一,甚至難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動。

家人曾帶她輾轉就醫,但都因病情複雜而沒了下文,不久前,她抱著一線希望,來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

自治區人民醫院骨科中心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病區副主任寧凱在門診見到張潔時,十分震驚:「我接診過很多髖關節畸形的患者,但她真的是最複雜、最嚴重的。」

住院後,張潔接受了詳細的檢查,發現她右髖關節融合且內翻變形,相比左腿,右腿縮短了16厘米,右腿肌肉也明顯萎縮。髖關節的病變還連累了其他骨骼。

寧凱介紹,張潔的髖關節屈曲攣縮時間太長,患肢短縮,手術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將髖關節復位到正常的位置上,而這必須要先松解髖關節附近的關節囊和韌帶。韌帶是可以拉伸的,但是神經不能強抻,如操作不當則會造成神經和血管的損傷。

基於病情的複雜,骨科中心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病區全科醫師進行了多次討論,最後決定利用3D列印技術,為張潔量身定製了腰椎、骨盆、髖關節模型。

「3D病理模型是根據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數據在電腦上進行三維建模後,利用3D印表機打造出來的。術前醫生可依據模型進行術前演練和規劃,提前準備好手術中需要用到的導板、鋼板、螺絲,並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調整。」寧凱說。

經過周密的手術規劃和術前演練,骨科中心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病區主任王志剛和寧凱為張潔主刀手術。得益於術前在3D模型上進行了演練,手術中醫生操作自如。

這台手術進行了3個小時,手術後,張潔的右腿只比左腿短縮2厘米。

在骨科康復師的指導下,張潔進行了功能康復鍛鍊,目前已能自主下地行走,改善步態。如今她已經康復出院。醫生們還將根據她的恢復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幫助她的雙腿恢復等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