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症狀很常見?為什麼總是治不好?應該怎麼治?

胃食管反流彭德祿醫生 發佈 2020-01-14T16:21:48+00:00

其實說起胃食管反流的症狀,很多人經過我的科普也學到了一些東西,例如經常性的胃痛,反酸,燒心,或者是難治性的咳嗽,哮喘,咽喉炎,口腔疾病等等。

其實說起胃食管反流的症狀,很多人經過我的科普也學到了一些東西,例如經常性的胃痛,反酸,燒心,或者是難治性的咳嗽,哮喘,咽喉炎,口腔疾病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這幾個月的時間陸陸續續的也都給大家普及到位了,如果還不明白的可以翻看我之前寫的,以後多給大家普及我們的臨床案例。#健康科普排位賽#

其實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十分常見,人群中約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狀。美國一項對醫院工作人員的調查表明每天、每周、每月出現胃灼熱的工作人員分別占7%、14%、15%。胃食管反流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其發生機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禦機制減弱和反流物對食管粘膜的攻擊作用增強。其中前者包括下食管括約肌(LES)壓力改變,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礙和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礙。 #清風計劃#

而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鬆弛(TLESR)是大多數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發病機制。據文獻報導,食管壓力和食管PH檢測發現大多數反流發生於TLESR出現時。目前不斷爭論的領域是關於膽汁反流在GERD的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國內有研究報導反流中單純酸反流占23.5%,單純膽汁反流占6%,同時存在酸及膽汁反流占64.7%。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結合膽酸、未結合膽酸及胰酶等均有活性,但不造成食管損傷。 #我的冬日門診#

在酸性環境中只有結合膽酸可損傷食管粘膜,並與胃液起協同損傷作用。有研究人員對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24小時食管PH及膽汁聯合測定,正常占6%,酸反流占30%,鹼反流占6%,混合反流占58%,說明酸與膽汁反流共同參與食管粘膜的損傷;且食管損傷程度越重,混合反流發生比例越高。此外,幽門螺桿菌(HP)感染在GERD的病理生理學方面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大家爭論的焦點,至今尚無定論。

隨著人們對GERD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檢測手段也日益增多。傳統的24小時食管PH檢測被認為是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標準,尤其是近年來應用日益廣泛食管PH檢測可同時監測食管近端及咽喉部酸反流情況,對診斷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現的價值尤為突出。該檢測系統經口將膠囊固定於食管粘膜上,患者隨身攜帶的接收器則通過無線遙控記錄食管PH值。這樣不會給患者帶來任何不適,其飲食起居更接近生理狀態,其所記錄的數據亦更可靠。

所以當出現自己出現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些症狀,自己也不確定的可以去專業的胃食管反流病的門診去找專業的門診看,然後根據醫生的指導去做相關專業的檢查,不要把胃食管反流病當做一個比較小的病,他對於我們的生活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預防治療。

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