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那份放不下的牽掛——三進貴州鄉村支醫,杭州好醫生張超倒在援黔一線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4T16:47:13+00:00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張超應該會親手將在貴州省丹寨縣買的新畫筆,送到女兒手上。這位杭州濱江的援黔醫生,留給家人最後的承諾是:「女兒,等著我回來,爸爸給你帶了禮物。」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張超應該會親手將在貴州省丹寨縣買的新畫筆,送到女兒手上。這位杭州濱江的援黔醫生,留給家人最後的承諾是:「女兒,等著我回來,爸爸給你帶了禮物。」

22個小時,1500公里,禮物如約而至,可張超再也回不來了。1月9日晚,三進丹寨縣支醫的杭州市濱江區浦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教(政)科長兼後勤科長張超,突發疾病,倒在了他「放不下」的丹寨。43歲的生命,被定格在了1月10日凌晨零時零5分。

1月11日至13日,記者輾轉丹寨、杭州,探訪張超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聆聽這位扶貧醫生的故事。

↑張超(右)在丹寨縣興仁鎮送醫下鄉(資料照片)。

他為何「三進丹寨」

張超在丹寨的職工宿舍,一床一幾,簡單至極。

只有他的白大褂掛在衣櫥邊,胸襟處夾著工作證,口袋裡裝著紙筆……在丹寨,這件白大褂陪了張超9個多月的時間。

掛職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的張超,報到的第一個月,就把興仁鎮32個村跑了一半。去偏遠一些的村子,開車走三四個小時的盤山公路是家常便飯。

「他來了之後就再也放不下這裡了,帶著責任心扎了根。」興仁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陳章見說。

張超與丹寨的緣分始於2018年10月。濱江區與丹寨縣要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身為黨員的他第一時間報了名。張超的妻子虞慧華懂他:「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他就申請去一線,結果沒去成。去更需要醫護人員的地方,一直是他的心愿。」

放不下的是身為醫者的責任。短短一個月後,張超已經割捨不下這片1500公里外的土地。

2019年5月,張超再次要求掛職幫扶6個月。未等期滿,他又申請延期兩個月。2019年12月,回杭處理一些工作後,張超三進丹寨。一個月後,他第二次要求延期,這次的時間是1年半。

三進丹寨,張超為何這麼執著?陳章見也曾忍不住問過「為什麼」。

張超的回答是這樣的:「這裡的百姓缺醫少藥,醫護人員也亟需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別人來,得熟悉環境,我對這裡情況比較熟悉,還是我來吧!」

「我還是到基層去吧」

張超工作筆記的最後一頁,「對口幫扶」4個字,被加重加黑,特別醒目。這4個字不僅寫在了筆記本上,而且裝在了張超的心裡。

剛到丹寨時,當地政府擔心張超到基層太苦,想安排他去縣醫院。但張超拒絕了:「縣醫院各方麵條件相對好一些,不差我一個,我還是到基層去吧!」

到了興仁鎮,中心衛生院給他安排了一間副院長辦公室。張超還是搖頭:「我是搞臨床的,得到一線去坐診。」

坐診之餘,他還抽出時間與同事們深入村寨送醫下鄉。他的足跡跑進了山里,更跑進了老百姓的心裡。很快,在丹寨縣不少老百姓就在口口相傳「興仁鎮來了個杭州的張醫生」。

在城江鄉,記者和67歲的周群標剛說到張超意外離世的消息,老人的淚水便奪眶而出。之前她宮頸癌術後做熱療燙傷了,腹部有大量膿液,輾轉多家醫院都沒好轉。「杭州的張醫生真好,不嫌臭不嫌髒,給我清理傷口。」

在老百姓眼中,張超是帶著溫度來看病的;在當地同行眼中,張超是帶著思考來支醫的。「以前,老百姓一生病就想著去縣裡,沒想到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解決;另一方面,有些患者以前我們也不敢留,通常都轉到上級醫院。」陳章見回憶說,「張超來了以後就常說,如果病人有什麼頭痛腦熱都擠去縣、州醫院,那鎮衛生院就毫無作用可言。」

授人以漁,張超手把手地指導基層的衛生員,從針灸到心肺復甦,事無巨細;分享經驗,張超把杭州的「家庭醫生」流程、醫院查房制度帶到興仁,起草了精細的操作規章。

2019年,興仁鎮中心衛生院門診病人接近1.7萬人次,比2018年增長16.06%;住院病人1600餘人次,比2018年增長30.7%。「這些數據大幅增長的背後都離不開張超的努力。」陳章見說。

他體現了共產黨員應該有的樣子

「他三進丹寨,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偉大』,就是一個人在做真心喜歡的事情。」虞慧華拭著眼角的淚,她懂自己的愛人。

放下與家人的相聚時光,三進丹寨背後的難,張超從來沒對人說過。

妻子在銀行上班,工作忙碌,家裡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小女兒才5歲。這個小家同樣離不開這根頂樑柱。他要求延期1年半時,上高中的兒子給他吃了「定心丸」:「爸爸,如果你覺得在那邊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話,你就去吧,學習我會管牢的!」

「你對待病人比對家人好」,夫妻倆的這句玩笑話,在張超的病人、52歲的浦沿大姐潘洪珠處得到了印證。她說:「認識快10年了,張醫生從來沒有不耐煩過,再小的病情他都會詳細答覆。」

同樣淚濕衣襟的,還有曾經朝夕相伴的同事。浦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彩虹分中心負責人陳恩豐說:「我們中心臨床科是張超一手帶出來的,他一點都不藏私,把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我們。」

陳恩豐說,當時中心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共產黨員應該什麼樣,看看張超就知道了。」

「放不下」丹寨的醫生張超走了,總是對病人「好一點」的丈夫張超走了,總愛說「我來吧」的共產黨員張超走了……(記者 孫磊 吳佳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