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賀歲》:恢復傳統年俗,我們是認真的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4T16:58:05+00:00

《故宮賀歲》系列節目是故宮博物院2019年「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延續和新形態的嘗試。《故宮賀歲》劇照: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這樣的趣事。

《故宮賀歲》系列節目是故宮博物院2019年「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延續和新形態的嘗試。1月1日-1月29日期間通過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播出,每周1集。主持人竇文濤帶著文化嘉賓王剛、馮唐、羅晉、詠梅、王佩瑜,走進故宮,和故宮專家一起,在真實的歷史空間和文物中,體驗五個過大年的習俗:泡起三清茶感受文人之雅;凍著餓著體會吃團圓飯的儀式感;看福字春聯門神的精美之至;擺出清雅吉祥的年味,清供歲朝圖或是你的心頭好;清宮裡也是有聯歡會的,連台大戲絕不遜色春晚。

《故宮賀歲》劇照: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中)向主持人和嘉賓介紹宮廷年俗。

目前節目已推出兩期,網友反響熱烈,說它是文化節目中的一股清流,「文化人和文化人聊天就是舒服,故宮專家說啥都必須有根有據」。

《故宮賀歲》的主創團隊告訴記者,節目雖然只有5期,但它是首個由故宮專家全程參與策劃、撰稿,擔任學術顧問及監製的節目,重要史實都經過查證。

比如,以往影視劇里表現的乾隆、和珅、紀曉嵐總是秤不離砣,但在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官職相距甚遠。《故宮賀歲》中介紹了在乾隆五十七年的茶宴,28人參加,和珅的座次能排進前十,而紀曉嵐卻始終排在末尾的位置。

家事即國事,歷史的蛛絲馬跡總是讓人回味。《故宮賀歲》中提到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年過年吃飯的時候,乾隆發了銀錠當紅包,唯獨沒有給嘉慶,理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你的,自然不需要紅包了。

節目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說:這不是正史記載,寫這段故事的人,是朝鮮人,是無法參加皇帝家宴的,所以應非親眼所見,只能看做「據說「。

追求正確的歷史信息,盡最大可能讓觀眾看到歷史細節的真實樣貌;看到一個更接近真實的傳統年,過一個最有味的傳統年。這是故宮專家的初心,也是節目想要傳達的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除了正本清源的教化作用外,《故宮賀歲》更致力於展現有人情味、有溫情感的中華新年傳統。打開塵封的歷史畫卷,一個個原本只作為字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那些生動卻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在「紫禁城過大年」的話題討論中漸漸鮮活起來。

比如乾隆到底有沒有摯愛的女人?有據可考的是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二到初七的某一日,在熱鬧的春節氣氛中,乾隆來到長春宮,那裡保留了孝賢皇后在世時的原貌,乾隆寫下《椒閣》一詩追憶已逝世兩年的孝賢皇后,他們曾共度了二十二年的帝後歲月,詩句的字裡行間透露著一位帝王樸素的深情。

再比如吃餃子的傳統,許多饒有趣味的傳統並不是空穴來風。威嚴如乾隆皇帝,也會做出往餃子裡包金豆(金疙瘩)這樣的趣事。乾隆四十八年元旦,太監端上了四個餃子,其中兩隻餃子包上金豆,皇帝必然會吃到這份「吉祥」。這樣的過年習俗也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或許最初是由民間到宮中。

王剛泡三清茶、馮唐吃餃子、羅晉寫福字、詠梅賞梅花、王佩瑜唱戲。在探究每一項傳統過大年習俗中,節目都回到當下的生活,嘗試去體會傳統習俗中的美和感動。正如節目中展示過的《京師生春詩意圖》畫卷,節目也漸次展開一個個過大年的側面,有知識、有觀點、有生活。陪伴你的春節,和你一起過一個傳統有味的年。(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