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僑專注發揚家鄉菜多年 榮膺米其林一星

中國僑網 發佈 2020-01-14T17:11:42+00:00

多年前,方誌忠從中國移居新加坡,因思念家鄉菜,他在2000年創辦了莆田菜館,專注把經典家鄉菜做到極致。

中國僑網1月1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多年前,方誌忠從中國移居新加坡,因思念家鄉菜,他在2000年創辦了莆田菜館,專注把經典家鄉菜做到極致。這位愛下廚的老闆認為,中餐在世界各地還有發展空間,在各種概念餐飲當道的今日,人們吃遍大江南北,方知原味最美。

對經營飲食業的方誌忠來說,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食物本身也很重要。「食材是否新鮮時令、烹調是否得法,用餐的體驗也不可忽視,例如在莆田用餐,我們就希望能提供溫馨親切的氛圍和服務。」

談到個人飲食習慣,方誌忠說認為,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不好吃的或者不健康的食物就不要輕易吃了。「我是寧願餓肚子,也不要隨便吃的人。」他強調,所謂好吃的食物,並非要大魚大肉,越貴越好,而是食材是時令的,簡簡單單平淡原味就很好。

位於吉真那路(Kitchener Road)的莆田餐館老店,已經連續四年榮膺米其林一星。從一家小店,到如今足跡遍布亞洲的知名連鎖餐飲品牌,莆田餐館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方誌忠的人生座右銘——「聚焦」有關,他堅持將精力聚焦到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重要的事專注、用心、做到極致。

對於是否會追逐米其林星級餐館,方誌忠說:「以前是不會的,但自從我們的新加坡老店被評為米其林一星之後,我就開始關注米其林了。希望通過體驗更多米其林餐館,學習別人的經驗有助於我們自己的提升。」

在自家莆田餐館菜單中,方誌忠最不能抗拒的三道菜餚是莆田扁肉湯、百秒黃花魚及福建海鮮滷麵,他將這三道菜式稱之為「福建三寶」。由於對食材的要求高,食材稍不新鮮或做法稍有失手,都會導致整道菜失敗。此外,這「福建三寶」都有著其家鄉味道,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儘管日理萬機,但擅長烹飪、也喜歡烹飪的方誌忠仍不時親自下廚,還笑說自己最近一次下廚煮了福建經典主食——滷麵。「平時員工聚會,我都會親自下廚煮給我的小夥伴吃,看到他們的笑容我也特別滿足。」

難忘的是服務態度

對於人生中最難忘的一餐,方誌忠回憶,是1987年和家人到深圳香蜜湖遊玩時吃過的一頓飯。當時景區內就只有一家酒樓,翻開菜單才發現價格高,於是一家六口只點了一盤叉燒,以及幾碗白米飯。

「那時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但是酒樓裡面的店員服務態度很好,還是很熱情地招待我們,這讓我們很感激,這頓飯也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也因為這樣,當他自己開了餐館,他也一直和店裡的員工說,一定要付出真心,真誠對待每一個客人。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外賣一族的增多,很多人對吃飯的要求有了新的變化。而對於如何吸引食客,方誌忠強調,他堅持掌握好食材,打造原味福建菜。「好食材就像是生命線,往後10年、50年、100年要做的事都是將好食材深化、延續。」

在他看來,每一家餐館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受眾,既要感知社會潮流,但也不能盲目地隨波逐流,做好內功才是最重要的。對於家鄉莆田特有的食材,方誌忠有自己的堅持。每到一個地方,他都專注於尋找當地的特色食材。

近期,他將方向鎖定在原有食材上繼續深挖和升級,希望全線提升品質感。「相對於新食材而言,把原有的做到更好更極致,反而更重要,如普通的紫菜,莆田餐館只選用頭水的(即指第一批被採收的紫菜);芋頭也只用中短,最粉糯的芋芯等。」

以強化品質為先

近年,新加坡開設了越來越多的中餐館,有好些是著名中餐品牌開設的嶄新概念餐館。方誌忠說,同行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店無可厚非,但目前自己暫時尚未考慮這麼做。「我們目前還是聚焦在提升餐館的品質感,把品牌做得更好。」

身為餐飲業者,他認為中餐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要讓不同族群、地域、口味的食客認識中餐,中餐從業者需要加強傳播教育,同時我們自身也要不斷提升,不要讓人覺得中餐很落後。」他曾到過美國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館,剛坐下不久就想走,因為餐館的裝修、菜單及出品等都很像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他也鼓勵中餐業者要有信心,中餐在不同地區其實都受到關注,然而當地人對中餐的認知並不夠,這正是中餐發展的一個機遇。方誌忠認為,餐館本身當然要與時俱進,但不可盲目跟隨潮流,同時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他認為,年輕人吃遍了東西南北,酸甜苦辣之後,才會更懂得原味的美。(葉曉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