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40年代(2):小羅斯福 能破天荒連任四屆,是因為二戰?

深挖dig 發佈 2020-01-14T18:06:52+00:00

連任·第二個四年1936年的總統大選,只有少數人預料到羅斯福會獲得壓倒性勝利,甚至很多人認為他只能做一任總統。

當選·第一個四年

1932年,美國大蕭條最慘的一年,時任紐約州州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踏上了競選總統的征程。4月7日,美國人民第一次在廣播中聽到了來自小羅斯福充滿活力和自信的聲音。

他的競選起初並不順利,甚至有報刊評論道:

「難以想像選民會選出一位毫無希望的跛子(小羅斯福因意外患上脊髓灰質炎而行走困難)做領袖。」

對於這些負面評論,小羅斯福並不在意,他總是稱呼人們「我的朋友」,選民們被他的自信和誠意打動。最終,小羅斯福以472比59的絕對優勢擊敗了爭取連任的胡佛,成為了美國第32任總統。

1933年3月,小羅斯福宣誓就職後,就立即與他的「智囊團」開始馬不停蹄得實施他的第一個「百日新政」。隨著「新政」的實施,在小羅斯福第一任期即將結束時,美國出乎意料地重新繁榮了起來,國民收入和公司盈利增長了50%以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增長了80%。

也是在此時,他的「新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他的權力開始逐漸受到制約。以政敵休斯領頭的最高法院在一年內就廢止了「新政」的11項法案。

富蘭克林·羅斯福明白,如果想有所作為,必須先取得連任。

連任·第二個四年

1936年的總統大選,只有少數人預料到羅斯福會獲得壓倒性勝利,甚至很多人認為他只能做一任總統。雖然此時民主黨是執政黨,但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少數黨。並且在小羅斯福第一任期結束時,仍然有700萬美國人沒有工作,「新政」又被判違憲。

在一次競選演講中,還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

小羅斯福在等待上台時,腳撐突然鬆開了,他跌倒了,手稿散落一地。人們自發地幫他拾起散落的手稿,就在上台前幾分鐘,他才整理好水漬斑斑、皺皺巴巴的手稿,接著開始了他精彩絕倫的演講。演講結束後,他坐著敞篷車繞場一周,全場超過10萬人都站起來報以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接下來,小羅斯福把競選事務擱在一邊,將重心轉移到了處理政務上。他認為到時選民定會站出來支持他,他還寄希望於對手犯錯,而他的對手們確實不負他所望。

6月時,小羅斯福認為自己會以票數340:191的優勢獲勝。

最終的選舉結果是,小羅斯福以票數523:8的壓倒性優勢獲勝,取得連任。


不被富人們喜歡

在1936年的總統大選中,小羅斯福的反對派們是美國上流社會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他們對小羅斯福滿懷憎恨。

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富人們自「大蕭條」以來,收入都恢復了,有些人的股票價值翻了一番,甚至三四倍。而他們也沒有被徵收重稅。

1936年10月31日,競選結果公布的前幾天,小羅斯福發表了一次演說,他說他打擊的對象是:商業壟斷集團、金融壟斷集團、投機倒把分子、膽大妄為的銀行家、洗錢集團等。

他還略帶嘲諷地說:

「如今這些勢力狼狽為奸,如此集中地反對一名總統候選人,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他們都對我充滿仇恨,我歡迎他們的仇恨。」

如同暴風驟雨般的掌聲,直至他離場後仍經久不息。


再連任·第三個四年

1936年的連任,讓小羅斯福感到「新政」已日落西山,要將如此鬆散、渙散的組織聯合在一起,下一次,就唯有靠戰爭了。

1938年的民意測驗顯示,小羅斯福的支持率在下降,他的施政方法和能力也遭到了質疑。地方性問題層出不窮:賓夕法尼亞州的腐敗事件、密西根州的靜坐罷工事件、麻薩諸塞州的賄賂事件等。

雖然全國人民對小羅斯福的熱愛未曾消退,他所到之處,人頭攢動,但也有人說:

「即使總統到全國各地四處撲火,也不能掌握主動權。」

1940年是總統換屆年,在此之前沒有一個美國總統任期超過兩屆,小羅斯福非常為難。雖然競選第三個任期並不違憲,但總統兩任期制傳統根深蒂固,他不想打破傳統。

本計劃1941年1月卸任的小羅斯福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卸任,人民也許會選出一個不主張參戰的總統,這對美國來說將是無法想像的災難;如果爭取連任,就意味著要打破國父華盛頓立下的只任兩屆的傳統。

總統夫人埃莉諾也認為小羅斯福應遵照傳統,不再參加總統選舉,但戰爭似乎給了他再次連任的機會。於是埃莉諾也開始四處奔走,為小羅斯福爭取第三個總統任期。

遠在大洋彼岸的希特勒肯定希望總統另有其人,據戰後調查顯示,德國政府在194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曾花了不少錢,但大多數都打了水漂。

當小羅斯福第三次獲得總統提名時,反對派開始用戰爭這一切入點來攻擊他:

「當你的孩子在歐洲戰場奄奄一息,呢喃著要見家人時,不要責怪羅斯福派他們參戰——你只能責怪自己讓羅斯福重新回到白宮。」

最終,小羅斯福以2700萬對2200萬的票數再次獲得連任,這是他從政以來第一次票數如此接近。

1941年1月,小羅斯福在他第三任期開始時,向國會提交了咨文,他宣布了四項美國人民為之奮鬥的「人類的基本自由」:

四大自由:表達意見的自由、崇拜上帝的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免除恐懼的自由。


他促使國會通過的「租借法案」,使美國成為了盟國的「兵工廠」和「糧倉」。

為了贏得戰爭,他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美國的工業發展開始呈現出迅猛的勢頭,重工業雇用300萬名新工人生產新軍工設備。最終,美國在二戰中為盟國提供了50%以上的軍用物資。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小羅斯福宣布美國將援助蘇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向日本宣戰,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1月1日,在小羅斯福的倡導下,美、英、蘇、中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至此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第四任期·四年未滿

1943年底,白宮記者們都深知小羅斯福不會在1944年尋求連任,因為從他的外表就能看出來,他非常疲憊。小羅斯福本人也在給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寫信時說道:

「我心裡唯一的願望就是回到我哈得孫河畔的故鄉。」

但小羅斯福不得不考慮繼續掌權,因為他收到許多來信和請願書,裡面寫道:

「在這個世界充滿悲傷、滿目瘡痍的時刻,羅斯福總統請不要讓我們失望,現在是我們最需要你的時候。」

「我們知道你很疲憊,但是我們不能接受你從總統位置上退下來。」


由於害怕孤立派在國會中取得主導權而破壞美國的外交政策,小羅斯福只好再次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他說:

「如果我的人民要求我繼續執政,那我就像那些在前線戰鬥的士兵一樣,沒有權力退出。即使我不情願,但是作為一個鬥士,如果我們共同的總司令——所有神聖的美國人民有這樣的要求。我將重申繼續執政的承諾。」

最終,小羅斯福以選舉人票數432:99第四次贏得了總統競選。

1945年,進入第四任期的小羅斯福身體越來越差,最終於4月12日因腦溢血離世。他的醫生記錄下了他的最後時刻:

「他的脖子變得僵直,血壓上升到了300,左眼大睜。……他的眼睛已變形,人感覺眩暈,呼吸也變得更大聲,聽起來像是在打呼嚕。這些信號只意味著一種情況:病人出現了嚴重的腦出血。」

頓時,羅斯福去世的消息猶如一團黑影籠罩在美國的土地上,而人們此時無所謂也根本沒有想到杜魯門會成為新總統。

《紐約時報》發表的訃告寫出了當時人們的心聲:

「當一個強大無情的野蠻文明揚言要接管西方世界時,幸得富蘭克林·羅斯福掌管白宮。百年過後,人們依然會為此跪在上帝面前感恩戴德。」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人民永遠的總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