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職場不可替代嗎?牛津大學教你提升「創造力」

職場 發佈 2020-01-14T18:21:08+00:00

2019年底,網絡上充斥著華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據說將有7000名員工慘遭失業,其中大多數人年齡在35歲以上。

2019年底,網絡上充斥著華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據說將有7000名員工慘遭失業,其中大多數人年齡在35歲以上。

當然,也有人說,這是謠言,是挑動公眾情緒,不可信。

但是任正非確實說過:一個公司想要長遠發展,企業的員工不能太過安逸,這樣公司的氛圍會非常懶散,失去危機意識;如今發展這麼快速的時代,沒有狼性般的競爭容易被社會淘汰。

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默默無聞埋頭努力的人,只會被時代拋棄,只有那些有創造力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

我們不禁要問:身處職場,如何才能擁有創造力呢?

《牛津大學的6堂自我精進課》給出了答案:學會基本的思考模式,發現新的事物並產生興趣,就會漸漸地產生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創造性思考是可以標準化的。他將實現創造性思維劃分為準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4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出創造性思考的基礎。

岡田昭人認為,要成為有創造力的人,不需要擁有豐富的知識,但必須要對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抱有興趣,必須具有果斷採取行動的習慣。

因此,在創造性思考的準備階段,關鍵是能否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一邊試錯,一邊進行創作,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

比如,文案工作者,汲取上次推廣的經驗,創作出新的推廣文案;再比如,研發人員,根據前期產品銷售中客戶的要求和反饋,進一步完善產品的功能。

第二階段:先離開課題,「醞釀」想法。

在對課題進行了一定時間的持續思考之後,應該離開課題,跳出當前的框架,讓大腦休息一下,讓心情平靜下來。

有時候,越想解決問題,越想不到思路,但是如果跳出當前的思考框架,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想法」反而自己冒出來了。

比如,很多牛津大學的學生在寫論文遭遇瓶頸時,就習慣去散步,在散步時,欣賞周圍的風景,觀察身邊的行人,大腦得到了充分的放鬆,靈感自然而言的就浮現出來。

在散步時鍛鍊創造力,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 不要用力,慢慢地散步。

如果步伐很快,心情也難免急躁,大腦很難得到充分的放鬆。

2. 欣賞周圍的景色。

欣賞風景時,要充分調動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可以是用力呼吸下清新的空氣,可以是用手觸摸下河水的冰涼,還可以是聽一聽小鳥歡快叫聲......接觸了多種多樣的風景,大腦也會不自覺地放鬆下來,心情也會變得很愉悅。

3. 在散步中尋找30件以上讓自己高興的事情。

在散步中尋找感覺愉快的事情,可以養成將事物往好處想的習慣,更便於好想法的浮現。

比如,盛開的小花真美麗,路邊的小屋造型真漂亮,遠處一起散步的老人感情真美好等等。

第三階段:在突然間「靈光一現」。

通過前兩個階段,第三階段「明朗階段」就產生了。大家都應該有過這樣的體會:上下班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忽然腦海中蹦出一個絕佳的想法。

前段時間,單位需要製作新的展示牌,我想了好幾個方案,領導都不滿意,後來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看到超市的顯示屏,忽然大腦靈光一閃,我想到了一個很棒的點子。

的確,很多時候日常的很多事物,比如商品的包裝設計、家人的一句話、路邊的一道風景都會無意間刺激大腦,促使新想法的產生。

第四階段:在現實中「驗證」創造性思維。

在「驗證階段」,我們需要確認,浮現出來的新點子對解決問題到底能否起到作用。

如果新的想法壓根兒無法解決問題,或者在當前環境下很難實現,那麼不論這個想法是多麼新穎、多麼獨特,都是毫無用處的。

為了確保「驗證」的質量,我們還得清楚自身的能力水平,了解所處的組織環境,掌握競爭者的狀況。

通過上面4個階段之後,新的想法就可以落地執行了,執行之後,根據實際的反饋效果,又可以開始新的創造性思考過程。如此,不斷地循環往復,思維不斷活躍,「靈感」不斷閃現,創造力不斷提升。

「天賦」只屬於少數人,創造性思維卻是可以培養的技能,《牛津的6堂自我精進課》告訴了我們養成創造力的方法,相信只要不斷學習,我們都能讓自己變得更有創造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