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即將脫歐 中資企業需謹慎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4T18:42:54+00:00

毫無疑問,英國政府不願繼續遵守全部歐盟規則和標準,希望掌握一定自主權,以便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新貿易協定。

□周戎

英國脫歐幾乎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但英歐雙方相互衝突的訴求也可能讓未來雙方的談判變得撲朔迷離。毫無疑問,英國政府不願繼續遵守全部歐盟規則和標準,希望掌握一定自主權,以便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新貿易協定。儘管英國議會已經無法阻擋詹森首相的脫歐之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接下來的脫歐之路就一帆風順。如果英國和歐盟雙方不能在2020年年底前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仍有可能造成無協議脫歐的結果,而且很可能將脫歐變為拖歐。

實際上,英國「脫歐」的決定已對其經濟活動產生實質性影響。英鎊貶值推高進口商品和服務價格,英鎊本身的國際信譽大不如前,英國民眾生活水平下降;商業投資驟減,外資觀望;企業著眼短期安排,導致生產率增長持續停滯。目前英國國內的失業率雖然不高,只有3.8%,但依然有不少民眾擔心就業前途。根據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的分析,目前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比英國留在歐盟縮水了2%左右。

儘管詹森領導的保守黨贏得大選並確保議會多數,但這只能對英國經濟產生微弱的正面影響。對於嚴重依賴對歐貿易的企業而言,在英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結束前,市場准入問題仍不能得到解決。貿易對英國GDP的貢獻約為30%,而歐盟是英國最大貿易夥伴。但英歐自貿協定談判很可能要花至少3年以上的時間。與此同時,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享受的與加拿大、日本、紐西蘭等國的自貿協定也需重新簽署,總之,脫歐負效應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消化和承受。

對倫敦金融城來說,英歐未來框架協議的細節是決定性的。該協議必須考慮到服務業對英國經濟的重要意義,確保最大限度的市場准入和對全球人才開放,為英國經濟未來繁榮制定框架。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英國在經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可能加強同中國的聯繫,而中英關係在安全、政治等問題上則將面臨更大風險。也就是說,如果英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不斷干涉中國內政,不斷挑起新的是非,那麼這種人為造成的政治上的摩擦必然會導致雙邊經貿關係的倒退。而暫停「滬倫通」損失最大的是英國,不是中國,英國政府需要掂量一味在香港干涉中國內政的後果。

英國將致力於與中國、美國和歐盟同時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但做到這一點比較困難。鑒於詹森曾在當倫敦市長期間到訪過中國、人民幣在倫敦金融城的交易規模很大、很多中國投資者都看好英國市場等原因,英中今後的關係應該「相當好」。暫停令滬倫通的未來蒙上陰影。所謂「滬倫通」是指上海證交所和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互聯互通。一位業內專家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滬港通」解決了證券投資項下人民幣輸出和回流的問題。「滬倫通」的邏輯也是:人民幣輸出到倫敦離岸市場,讓倫敦的人民幣回流到上海,而載體則是滬股、倫股。相對於「滬港通」,「滬倫通」的體量更大,想像空間也更大。該計劃是英國改善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關係的一種手段,並被視為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以及與全球金融中心接軌的重要一步。

另外,英國寬鬆的進口政策使很多跨境企業選擇將英國設為轉運點或海外倉,將發往歐盟的產品通過英國進行轉運,避免進出歐盟時進行重複性的通關報稅手續。但無論英國是軟脫歐還是硬脫歐,英國與歐洲的聯繫都會被逐漸削弱,也都會今不如昔,英國的中轉站價值也將逐漸消失。脫歐後,英國轉運至歐盟其他國家時需要重複通關報稅手續並二次繳納關稅和增值稅。同樣,受脫歐影響,如果選擇避免重複通關和二次繳稅,而將海外倉分別布局於英國和歐盟,也將增加海外倉運營成本。

上述看法是為中國企業提個醒,有學者稱,英國脫歐後會給英國單獨與中國交往增加了機會,但沒有看到這樣以來給中國企業在歐洲運營增加了新的成本,當然我們需要練好內功,逐漸習慣於不再依靠和連接歐洲的英國,以及沒有英國的歐盟,才能見招拆招,逐步適應,完成對歐、對英經貿關係的轉型。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作者:周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