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

飲食健康說 發佈 2020-01-14T18:49:21+00:00

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現在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有點精神不夠用的感覺。一般來說,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虛」。那麼,什麼是氣虛呢?氣虛,是中醫理論里的一個專有術語。一般來說,多以素體稟賦不足、或者久病體虛多見。

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現在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有點精神不夠用的感覺。一般來說,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虛」。那麼,什麼是氣虛呢?


氣虛,是中醫理論里的一個專有術語。一般來說,多以素體稟賦不足、或者久病體虛多見。當然,飲食內傷、起居不慎等「人為因素」,也是引起氣虛的常見原因。

在中醫理論里,氣血是身體所有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中,「氣」又是一種無形的、卻又無所不在的、屬於陽熱性質的東西。

可以說,我們身體任何功能上的動作,都需要陽氣的溫煦和推動。比如體溫、呼吸和心跳這些基本的生命體徵,都和「氣」息息相關。

氣虛的人會有哪些感覺呢?


一般來說,氣虛的人,多會經常感到倦怠無力。平常的表現上,也有說話聲音不大,沉默寡言等習慣。可以說,氣虛的人給人的第一映像,就是「安靜」。他們的臉色也相對更「白」一些,可惜,那種白是一種不健康的白,還隔三差五來個傷風感冒的。

如果再詳細一點,氣虛的人很少有主動運動的意願。因為稍微活動一下,他們就會感到「氣不夠用」,多汗自汗,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等等。

所以,我們也由此可以看出來,「氣虛」是一個很泛的概念,具體涉及的臟腑,脾肺心腎四者均有可能。


比如氣虛的人大多食慾不好,經常腹脹拉肚子之類,這些基本都是脾氣虛的問題;

呼吸氣短、長期咳喘、自汗感冒,更多和肺氣虛有關;

而心悸心慌則和心氣虛關係密切。而「久病及腎」,氣虛調理不及時,最後可能也就成了腎氣虛。

因此,對於氣虛的調理、飲食,我們應該充分兼顧五臟之虛的宜忌原則。

事實上,很多氣虛的人,他們都會有補氣調理的歷史。因為氣虛會引起工作效率、生活質量的下降,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是做得比較好的。但用一些黃芪人參之類的補氣,卻又常見到「虛不受補」,也就是說,不足的氣沒有得到補充,反倒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上火之類。這又是為什麼呢?

氣虛的人補氣,無論是食補還是藥補,根據五臟的對應關係,都有「宜忌」。如果「宜忌」做得不夠好,也就比較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有哪些補氣的宜忌呢?總的來說,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需要注意:

1、藥補不如食補:中醫素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也就是說,通過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補氣的食物,比人參黃芪之類的補氣中藥要更合適。

如山藥、紅棗、黑豆之類,都是補氣健脾,益氣生血之品。而且,這些補氣的食物,大多都是藥食兩用之物,也就是說,既能補氣,但很少有虛不受補的可能;

2、補氣最好兼顧醒脾:前面說了,氣虛涉及的臟腑有好幾個,脾肺心腎皆有可能。我們在區分好主要的臟腑之後,在補氣的同時,最好能兼顧「醒脾」。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也是氣血生化之源。讓脾「醒過來」,生化的氣血也就更充沛。再說,吃進去的藥食,補益的氣也需要脾的運化和輸布,這就更離不開醒脾了。

怎麼醒脾?無非就是藉助一些辛香走散之品,比如生薑、桂枝、陳皮之類。但需要注意,醒脾之品多有耗氣之虞,補氣兼顧醒脾,只需要少許佐之即可。

3、補氣之品甘平和甘溫為好,不宜辛熱:「氣」屬陽,我們常稱之為「陽氣」。因此,很多人認為氣虛就是陽虛,於是就選擇一些大辛大熱之品溫陽益氣。這種進補,是很容易出現上火等「虛不受補」的。總的來說,補氣之品,以性味甘平、甘溫為好,比如黃芪人參。其它辛熱之物如鹿茸附桂之類次之。

4、補氣時飲食也有宜忌:無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之時,飲食也需要注意,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好。如果選擇參芪之類補氣,還需忌口生冷油膩、辛辣厚味,比如使用人參時最好別吃白蘿蔔,這也是食物的「相剋」。

總之,氣虛是現在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很多人常有氣短乏力等感覺。適當進補是調理氣虛的必要手段,上述4個「補氣宜忌」,最好能注意一下,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