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戚繼光抗倭的背後,是明朝沿海兩大利益集團的交鋒

華夏問長安 發佈 2020-01-14T19:15:11+00:00

在此期間,為了抵抗倭寇的劫掠,大明朝的東南沿海先後湧現出了胡宗憲、戚繼光、譚綸、俞大遒等一個又一個賢臣、名將,正是在他們的領導下,大明東南沿海軍民開展了可歌可泣的抗倭鬥爭,最終打敗了這些窮凶極惡的強盜!

嘉靖年間,大明朝的東南沿海地區遭受倭寇肆虐。在此期間,為了抵抗倭寇的劫掠,大明朝的東南沿海先後湧現出了胡宗憲、戚繼光、譚綸、俞大遒等一個又一個賢臣、名將,正是在他們的領導下,大明東南沿海軍民開展了可歌可泣的抗倭鬥爭,最終打敗了這些窮凶極惡的強盜!

那麼事情真的就是這麼簡單嗎?其實不是這樣,在這場抗倭戰爭的背後隱藏著很多深層次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

一、一切源於「海禁」

在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眼中,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所面對的一定是來自日本的強盜。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這個我們要從大明朝的國策「海禁」說起。

自太祖朱元璋開始,明朝便長期實行「海禁」政策。所謂的「海禁」,便是要求沿海地區的百姓不得下海開展海外貿易。實行這項政策的目的,便在於儘可能的壓縮海外倭寇的生存空間,但是明朝的統治者並沒有意識到這項政策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在大明朝的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福建、浙江等省,山地居多而本身耕地面積極少,且土壤和氣候並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反而是適合種植甘蔗、棉花等經濟作物。那麼在這些沿海省份實際上常年便形成了通過貿易手段來換取自足糧食的傳統。而所謂的貿易手段,主要就是通過海外經商。

那麼現在好了,朝廷開始搞「海禁」了,要求「片板不准下海,寸貨不許入番」,這下麻煩就大了,原本主要的收入來源被掐斷了。老百姓賺不來錢去換糧食便要餓肚子。但是人不能不吃飯啊,所以便有越來越多迫於生計的老百姓開始鋌而走險,偷偷下海搞走私貿易。

二、「倭寇」不是倭寇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下海搞走私貿易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開始呈規模化、組織化,這就逐漸的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我們將之稱為民間海商集團

隨著民間海商集團的漸漸做大,他們開始控制各個海域的貿易路線,壟斷相關的貨物運輸,從而進一步使得自身的財力越來越強。漸漸的,這些民間海商集團越做越大,於是他們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私人武裝,隨著私人武裝力量的逐步發展,這些民間海商集團竟然敢於開始和朝廷的官兵開始對抗。


到了這個時候,一些規模龐大的民間海商集團便開始發生變質了!他們開始依仗自己強悍的武裝力量直接掠奪其他商隊的貨物和財物,到後來更是乾脆直接到陸地上對沿海的州縣進行洗劫。

而恰恰這一時期大明朝正處於一個逐步衰落的階段,部隊戰鬥力不強導致海防廢弛,於是使得這些民間海商集團越來越無法無天,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到後來更是和沿海的日本浪人集團相勾結,為掩飾身份統一以「倭寇」的面目出現劫掠地方。這就是明朝中期倭寇勢力的主要力量。到了嘉靖年間,當時海商集團兩大頭目叫做汪直、徐海,這兩人麾下動輒便可聚集上萬人與官府對抗。

三、另一股老牌勢力

前面說了民間海商集團的興起,但這股勢力實際上是大明中期東南沿海的新興勢力,在這之前還有一股老牌的勢力——官商利益集團!

如前文所述,大明實行「海禁」政策,那麼實際上是禁止民間的海外貿易,至於官方的海外貿易則是以「朝貢」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海外的呂宋、占城、琉球等國來大明朝朝貢,然後順道帶些本國的「土特產」與大明朝進行貿易。這些貿易的渠道實際上掌握在沿海各地的官府衙門手中,那麼有一些商人便瞅准了這個商機主動與官府搭上線,為官府與海外商人搭建貿易渠道,提供商品及市場信息等等。如此一來二去,這些商人便與地方官府糾和在一起,成了一個「半官半商」的奇特利益群體,這就是官商利益集團的構成。

四、「抗倭」的實質是官商利益集團和民間海商利益集團的交鋒

如前所說,官商利益集團是老牌勢力,而民間海商集團是新興勢力,隨著新勢力的崛起必然會與老牌勢力產生矛盾。尤其是官商利益集團原本依靠著官場上所掌握的公共資源壟斷了貿易渠道,從而能夠獲取暴利;但是現在民間海商集團的出現恰恰打破了這種壟斷,也就是觸及了官商利益集團的核心利益,所以雙方的交鋒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商利益集團便開始對民間海商集團「下狠手」!他們從海商利益集團劫掠沿海州縣的罪行入手,利用官員手中的公權力將「抗倭」上升成為了國家戰略。而戚繼光、譚綸、胡宗憲等人則是官商利益集團的代表,他們開始動用國家的軍隊、錢糧等各種資源對民間海商集團進行持續長期的打壓。

這種打壓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嘉靖一朝長期的抗倭戰爭,在一次次腥風血雨的交鋒中,民間海商集團遭到了重創。但是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由於「海禁」政策的存在,使得「倭寇」始終難以禁絕。

五、隆慶開關為兩大利益集團找到平衡點

等到了隆慶皇帝朱載垕登基,朝廷中樞算是洞悉了東南沿海紛亂局勢的原因。於是在名臣高拱、張居正等人的支持下,隆慶皇帝主導了「隆慶開關」這一重大事件。也就是在福建漳州的月港設立民間海外貿易點,將民間海外貿易合法化,但同時又對這一貿易進行徵稅,使得官商集團和海商集團都獲得了利益空間,這才使矛盾得以緩和。

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明朝的「倭患」自隆慶之後基本絕跡,歸根結底的原因不是「抗倭」戰爭的勝利,而是官商集團和海商集團在經濟上得到了利益平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