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類家電有了「壽命」標準,家電超期服役難題將破?

中國電子報 發佈 2020-01-14T19:18:18+00:00

1月10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組織制定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正式發布,涵蓋冰箱和葡萄酒櫃、空調、洗衣機和乾衣機、吸油煙機、燃氣灶、電熱水器六大品類八個產品。

1月10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組織制定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發布,涵蓋冰箱和葡萄酒櫃、空調、洗衣機和乾衣機、吸油煙機、燃氣灶、電熱水器六大品類八個產品。

該系列標準的實施意在引導消費者及時更換家用電器,避免因家用電器超年限使用對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進而形成更加合理的產品使用及生命周期。業內專家指出,《標準》出台將刺激家電市場的活躍性,緩解存量時代的產業壓力。不過《標準》並非強制規定,破解家電超期服役難題依然任重道遠。

六類家電有了「壽命」標準

《標準》對冰箱等六大品類八個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予以了說明。其中,家用電冰箱和葡萄酒櫃、房間空調器的安全使用年限為10年,家用洗衣機和乾衣機、吸油煙機、家用燃氣灶的安全使用年限為8年;空調安全使用年限從生產日期計起,其餘從銷售日期計起。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根據以往年度市場投放量推算得出,僅2020年度,預計將有1.6億台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

許多家電產品使用環境複雜,超年限使用時,產品的各項性能明顯衰退,水、電、氣等能源消耗也顯著提升,閒置廢舊電器的不規範處理和不及時處理也會帶來環境污染。尤為重要的是,超年限使用越久,發生安全事故的機率越高。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表示,此次發布的《標準》旨在提醒消費者適時更換超齡的老舊家電產品,減少因家電超期使用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旨在幫助引導消費者適時更換家電產品,形成一個良好的、合理的產品使用周期。

隨著家電保有量不斷增加,我國家電市場正在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今年上半年,國內家電行業市場銷售規模同比下降2.1%,其中彩電同比下降11%,空調同比下降3.4%,冰箱同比微降0.8%。

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內需增長動力減弱,家電企業和流通渠道都在嘗試各種辦法刺激家電市場的活躍性。《標準》的出台將刺激家電市場的活躍性,緩解存量時代的產業壓力。」

《標準》引發行業積極響應

在《標準》發布會上,家電行業十幾家主導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承諾,將採用該標準,並積極進行消費教育,引導市場淘汰超期服役產品。

姜風對此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家電企業要重視用戶價值,從用戶實際需求角度考慮,切實維護用戶的利益;二是針對用戶使用環境和場景,推出更多的智能、環保、高品質的創新產品,更好地滿足用戶換新升級的需要;三是加強宣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生活方式的實現。

長虹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該《標準》有助於引導消費者及時更換家用電器,反向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長虹一定會積極推動《標準》的實施。

海爾集團副總裁孫京岩表示,海爾將積極採用此標準,通過製造方、流通端和各級政府、協會的共同努力,全面推動系列標準的宣傳、推廣和落實。

記者了解到,在部分賣場中,海爾等企業已在采標的產品上張貼了安全使用年限提醒信息。

除了製造企業,京東、蘇寧、國美等渠道商也正在積極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北京國美管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監喬艷華透露,在實現以舊換新服務的過程中,國美將針對周邊社區、鄉鎮市場、異業合作、對公業務的不同之處,分別通過前期推廣、提前回收、發放憑證、到店購物等方式推動以舊換新,並形成從下單、網點接單、網點派工、工人接單、回收完成、系統自動結算一整套以舊換新的服務鏈條,更加有效地達到效果。

淘汰超期服役家電不容樂觀

徐東生向記者一再強調,標註安全使用年限是消費提醒活動,而產品質保年限是企業對消費者做出的產品整機或關鍵部件的修理、更換、退貨承諾,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更非強制規定。

在《標準》引起熱烈反響的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落實《標準》不容樂觀,如果要徹底消滅消費者身邊「超期服役」的家電,還需要很長時間。

其實,早在2013年,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批出台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就對彩電、冰箱、洗衣機等日常使用家電的使用年限做了明確規定。據悉,該《細則》界定了在安全年限內出現安全事故時的廠家責任。

不過,記者觀察發現,多數商家均未明確標明使用年限,甚至促銷員表示從未聽說過此《細則》。由此可見,商家的重視程度、宣傳引導方式和力度都會影響實施效果。

業內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該標準的實施僅對消費者正確使用家電產品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雖然會讓部分用戶思考「我家的某個電器是不是該淘汰了」,但是思考不等於馬上就會換新購買。因此,並不會帶來家電「退役」的狂潮,家電廠家以及渠道經銷商不宜對該標準的實施持過高期待。

部分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壽命」沒有概念,導致有大量超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家電仍在使用。一方面是因為標準缺失以及消費者更新換代的理念沒有形成;另一方面,回收是家電全生命周期管理很關鍵的一環,然而我國家電回收渠道不夠暢通,廢舊家電處置工廠的建立依然較少,這也導致老舊家電產品得不到及時更新,阻礙了行業可持續發展。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的高峰期,報廢量年均增長20%。隨著《標準》出台和企業引導淘汰超期服役產品工作的推進,我國老舊家電或迎來一次退出市場的「小高峰」。

網際網路回收平台嗨回收品牌部負責人史昱瓊表示,大家電需上門回收、施工作業要求高、物流倉儲等全鏈條運營成本明顯高於電腦手機等小件回收物。「超期退役的家電如果激增,對於回收企業的運營管理是不小的挑戰。」她說。

徐東生表示,雖然國內很多企業在家電回收上取得了一些實踐成果,但也僅僅適合短期存放、周轉的小規模回收,而大規模的家電回收還是要靠國家支持。他強調,回收家電產品需要一定的技術性投入,例如廢舊家電的臨時安置點,以及相關的配套服務措施,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回收渠道和回收方式等。另外,在回收費用標準確定、如何再利用等環節還存在諸多困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