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強迫症,通過「四種臨床經驗」的施行,我的強迫症康復了

十八點心理 發佈 2020-01-14T19:54:42+00:00

有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總是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如果不去做某件事,內心就會比較掙扎,比較難受。然後去把這件事做了,內心就舒坦了,但是隨後又會出現一種後悔的心理狀態。 一位來訪者說他總是去檢查窗戶有沒有關上。

有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總是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如果不去做某件事,內心就會比較掙扎,比較難受。然後去把這件事做了,內心就舒坦了,但是隨後又會出現一種後悔的心理狀態。

一位來訪者說他總是去檢查窗戶有沒有關上。每天從家外出去上班了,到了樓下,又要返回到家中檢查,每一次檢查後,確定是關好的,就離開家了。但是到了樓下,又在懷疑自己是否關好窗戶了。如此的反反覆復,弄得自己很難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覺得自己得了強迫症。想要改變目前的這種狀態。


強迫症一般來說有兩大表現,其一是有強迫行為,其二是有強迫觀念。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對一個人產生內心感受的是痛苦。想要改變目前的這種行為特徵,但又改變不了。於是就在糾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自己的強迫症狀也會越來越嚴重。

面對強迫症,從行為心理學角度來進行治療,諮詢師通過臨床的幾個經驗幫助來訪者合理改變目前的強迫症狀。

首先:在每天要出門關窗戶的時候,用手機拍個照。為什麼會產生強迫行為?就是因為在出門前關窗戶的時候,不知道自己關沒關,走到樓下了,記得自己可能剛才沒有關,於是就上去檢查下。所以,在每次關完窗戶的時候,用手機拍個照,這樣自己關窗戶後的結果,自己用手機記錄下來了。當自己下樓後,不知道自己關沒關,拿出手機相冊看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減少強迫的次數。以前反覆關窗戶的行為可能是每天十多次,那這樣其實是一種自我的強化。現在就可以開始每天減少到10次、8次、6次,在減少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弱化這種強迫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在增強自信心。減少強迫次數,是一種自我內在的改變,也是一種量化的減少。從而不讓自己變得更加焦慮。

其三:改變強迫觀念思維。其實很多的強迫觀念來自於自我的思維狀況,也來自於自我的想法認知,當自己把關窗戶的這件事看得比較嚴重,那麼就會引發把這個問題看得很重要,從而整個人的想法就會集中在這裡,從而導致強迫觀念的惡性循環。那麼這時候改變自我的認知就很有必要。如果不關窗戶,自己會失去什麼?如果不關窗戶,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如果不關窗戶,會對自己的人身安全有影響嗎?如果都沒有影響,那就算不關窗戶,也沒有關係。


​其四:提升自己的記憶能力。有時候我們忘記是否關窗戶了,那麼應該就是自己的記憶力出現了模糊。這時候如果能夠提升自己的記憶力水平,那麼就可以在自己關窗戶後,走下樓的這個過程中,依然記得自己剛才是關閉過窗戶的,從而避免產生繼續強迫回去關窗戶。

強迫症到了後期是非常嚴重的,因為一個人所承受的強迫症狀壓力是有限的,當超出了所受強迫的壓力後,就會出現痛苦和緊張,影響自己的生活狀態。所以,遠離強迫症狀,從我做起,去有意識進行改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