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的天珠傳說綜述

忠孝德富貴福壽昌 發佈 2020-01-02T20:33:38+00:00

在《藏漢大辭典》里天珠的解釋為:「亞瑪瑙,貓睛石,一種寶石,俗稱九眼珠。入藥能治腦溢血」。經天神協助,分別在白湖取得碑磲寶盒,在黃湖取得松耳石寶盒,在藍湖取得清白瑪瑙寶盒,在紅湖取得紅寶石寶盒,在綠湖取得青金石寶盒。

今天沒事把網上關於天珠文章摘錄綜述如下:本文所用圖片都是本人收藏天珠,不是網上的。天珠藏語叫(si , 斯)漢語譯為「斯」或「瑟」,又稱「天降石」。在《藏漢大辭典》里天珠的解釋為:「亞瑪瑙,貓睛石,一種寶石,俗稱九眼珠。入藥能治腦溢血」 。


(一)天珠的伏藏:格薩爾王在吐蕃地區某地山岩發掘天珠伏藏,天珠從洞口如泉水一般湧出,數量之多無法計數,且紋路奇特、色澤分明,除一眼到十二眼天珠外,還有十三眼、十六眼、十七眼、二十眼以及三十眼的天珠,至於特殊紋路的,有綠度母天珠、舍利塔天珠、蓮花天珠及各種動物天珠。

格薩爾王親自將各種天珠裝入特殊容器中,部分獻給天、地、龍三神,部分帶回嶺國,大部分仍留在洞中,並將洞口封閉起來。格薩爾王將帶回的天珠分發給戰士和臣民,代代相傳至今。這種封存在山岩洞中的伏藏稱為「岩藏」。

(二)開取埋在湖中的伏藏

格薩爾王和平降服阿扎國以後,取得了埋藏天珠寶藏的地點。經天神協助,分別在白湖取得碑磲寶盒,在黃湖取得松耳石寶盒,在藍湖取得清白瑪瑙寶盒,在紅湖取得紅寶石寶盒,在綠湖取得青金石寶盒。在這五種寶盒中獲得許許多多不同形狀紋路的天珠,先供養給天神、地主,再分給臣民。這種湖中伏藏稱為「水藏」。

(三)天珠年代的推斷於西藏宗教的演變、西藏的考古及王石天珠來源的傳說等三方面的認同有所差異。台灣知名天珠收藏家和研究學者林東廣先生,曾就這三方面加以整理歸類成下列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屬於不確定的遠古及傳說時期。

從遠古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成為西藏陸地起,至傳說智尊金剛佛母與曼殊室利佛為救度西藏大瘟疫的遍地災黎所撒下的天華(珠)止,約有四千年以上。

第二時期:原始苯教時期。

根據藏族學者丹珠昂奔所著「藏族的神靈論」中認為,藏族原始神靈的產生大約在公元前三世妃至公元前二十世紀左右就是兩千兩百年到四千年之間。如果天珠是原始苯教的產物,則其年代至少有兩千兩百年以上。

第三時期:古象雄王國(或雍仲苯教)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由苯教祖師辛饒米沃且(又稱敦巴辛饒)扶持下所建立的古象雄王國,至公元七世紀中葉,被藏王松贊干布所消滅,建國前後達九百年之久。從西藏考古資料顯示古代象雄人的墓地有許多天珠出土。由這些古文物推斷天珠的年代至少有一千三百年以上至兩千兩百年之間。

第四時期:蓮花生大師伏藏天珠時期。

蓮師於公元七六五年人藏,進藏時一路降妖伏魔,並將苯教的地方神祗收歸為佛教的護法神,也將許多珍貴的寶物伏藏,其中包括天珠在內。從蓮師入藏及伏藏天珠時期,迄今已有一千兩百餘年之久。

從以上四個時期來推斷天珠的年代,至少是一千兩百餘年前的古文物,絕非現代產物。與國外學者杜賓.路易斯在「珠的歷史」中記載公元8七世紀發現天珠的資料相吻合。真正的天珠都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文物。這段期間正屬於古象雄王國時期,應毋庸置疑。


(四)天珠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天珠最初為神的飾珠,在飾珠損壞之後,神就拋棄,所以世間很少能看見完美的天珠。另一種藏西地區的傳說天珠起源於日土鎮附近的山上,天珠像小溪一樣從山坡流淌,有個婦人向山上扔了「魔眼」,從此天珠溪流就停止了。而康區的傳說則是一個牧人在一個山上發現了天珠的「大巢」,裡面的天珠還是活的,牧人想撿起來,但是不成功,他回到村莊請人來幫忙,卻發現天珠都跑掉了,只剩了幾個天珠還在「大巢」里。最為著名的傳說開啟天珠寶藏者是格薩爾王,格薩爾王攻大食國,在大食國寶庫共取出一百一十二萬零五千六百顆天珠寶藏,之後將一部分天珠獻給諸神後,再分發給戰士及百姓,由此天珠開始在西藏流傳起來。


(五)天珠是什麼?天珠又稱「天眼珠」,主要產地在西藏、藏東、不丹、錫金、拉答克等喜馬拉雅山域,是一種稀有寶石。天珠分為天降石(隕石)和九眼石頁岩與玉髓,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為藏密七寶之一,史書記載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認為天珠是天降石。天珠的藏語發音為「思怡」(DZI),為美好、威德、財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稱呼天珠。天珠,最早起源於藏民族對靈石的崇拜。卡若遺址、藏北那曲、雙湖登地區曾發現了多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這完全打破了藏民族是外來遷徙的傳說。考古證明:藏族人民早在象雄文明(18000年)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以前就創造了璀璨的史前文明,並在這現在的無人區等地方繁衍生息了。

  

天珠締造了古老的文明,是藏民族對天神崇拜的聖物,更是作為殊勝的供佛聖物世代相傳。天珠承載著日月的精華,生生不息;天珠記載了生命的輪迴,證明了大成就者的功德。天珠作為供佛聖物與護身的法器,穿越於人類歷史時空。

人視以天大為理念當時人們以古老文獻<吠陀經>中記載的咒術、圖騰等符號圖案造型(也就是現在天珠上的各種圖案),畫於石材上,進於達到提升精神(靈魂)意識的效益。依《吠陀經》記載:遠古時因受地理環境及天然災害的影響,求神助佑之心自然產生,遠古文明在醫學救治上的重大發明「天珠」因而被創造出來。同時,滲進了各種藥物治病,作為損傷疾病的救急治療便於攜代的藥品,同時並用巫術咒語的圖騰意念,符畫於石材上,藉以獲得諸佛眾神 的加持與護佑。 天珠的藏語發音為『思怡』(DZI),為美好、威德、財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稱呼天珠。

天珠視為「神佩戴的飾品」,並篤信天珠為天降之石是最為貴重的護身符

「亞瑪瑙」


一種含有火星隕石成分的玉髓瑪瑙,是火星隕石撞擊地球時產生攝氏2000℃以上的高溫將火星隕石所含宇宙成分熔入到地球玉髓瑪瑙礦石內,改變了玉髓瑪瑙的礦物結構,形成的一種新的獨立寶石。寶石顏色、紋飾與玉髓瑪瑙極其相似,與玉髓瑪瑙的區別是寶石硬度達到莫氏8.5高於玉髓瑪瑙(玉髓瑪瑙的硬度莫氏7),表面具有經高溫後產生的熔合痕跡俗稱「熔合痕」,這種痕跡是玉髓瑪瑙以及任何寶、玉石類所不具有的痕跡,也是鑑別天珠的重要依據。


因人造工藝天珠是按照《天珠製造》一書所記載的材料與方法,採用金、銀、藏紅花等27種名貴材質製造而成,製作成本較高,無法滿足藏民百姓的需求,逐漸被簡單的蝕刻瑪瑙工藝和其他材質製作的工藝飾品天珠取代。


人造天珠是因為天珠資源已枯竭為取代天珠的用藥功效而研製,藏醫師在使用中發現其達不到天珠的功效,故在藏藥書中註明。為滿足藏民崇拜天珠的心理需求,在公元15世紀前後製作了大量的工藝天珠成為時尚飾品,據統計現傳世量在10萬顆以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