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是國人第四大殺手!BMJ刊登北大胡永華等883萬患者研究:短期PM2.5升高,心血管病住院風險增加

中國循環雜誌 發佈 2020-01-02T21:34:32+00:00

根據近期發布的中國疾病負擔研究報告,在導致我國居民疾病負擔增加的危險因素中,空氣顆粒物污染列第四位,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和高鈉飲食。

根據近期發布的中國疾病負擔研究報告,在導致我國居民疾病負擔增加的危險因素中,空氣顆粒物污染列第四位,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和高鈉飲食。

近期,北大公衛學院胡永華教授領銜開展的一項包括全國184個大城市、約883.5萬例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時間序列研究表明,短期PM2.5升高就可顯著增加心血管病住院風險。

而且,PM2.5沒有下限,即使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時(<35 μg/m3)也有風險。

研究推算,當PM2.5達到國家空氣品質2級(35 μg/m3)、1級(15 μg/m3)、世衛組織推薦水平(10 μg/m3)時,我國每年心血管病住院病例分別可減少3.6萬、8.5萬、近10萬,住院費用可分別減少4.2億元、9.8億元、11.2億元。

研究發現,PM2.5每增加10 μg/m3,當日因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心律不齊、心衰、缺血性中風的入院人數分別增加0.26%、0.31%、0.29%、0.27%和0.29%,但因出血性中風而住院的人數並無明顯變化。

而且,即便PM2.5達到環境質量標準,心血管病入院風險依然增加。

與PM2.5<15 μg/m3時相比,PM2.5處於15~25、25~35 μg/m3時,心血管入院數分別增加1.1%和1.9%。

PM2.5為35~75、≥75 μg/m3時,心血管入院數增加更明顯,分別增加2.6%和3.8%。

當PM2.5<50 μg/m3時,暴露反應曲線快速上升;當濃度在50~250 μg/m3時,曲線上升較緩慢;當超過250 μg/m3時,曲線出現平台期。

這說明,在低濃度時,PM2.5的健康危害效應可能更加顯著。

PM2.5濃度與心血管病入院數之間的關係

研究者表示,該研究首次在全國範圍系統性地研究了PM2.5和主要心血管疾病入院的關係,對於降低我國心血管疾病負擔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

來源:

1、殷鵬,齊金蕾,劉韞寧,等. 2005~2017年中國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國循環雜誌.2019.34:1145-1154.

2、Yaohua Tia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us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me series study in 184 major Chinese cities. BMJ, 2019, 367: l6572.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