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導演楊子:搞定了「噬元獸」,能開拓新類型嗎?| 專訪

中國電影報 發佈 2020-01-02T22:10:37+00:00

楊子說,「這是一個在好萊塢有30多年基礎、比較成熟的電影類型,希望能在中國落地,也希望《寵愛》能夠為中國電影提供一種新類型。

|林莉麗

編輯|貓 叔

楊子的第三部長片,小編親測好笑、好哭又治癒。

12月31日,《寵愛》已在全國上映。于和偉、吳磊、張子楓、鍾漢良、楊子姍、陳偉霆、鍾楚曦、檀健次、闞清子、郭麒麟、李蘭迪陪你一起溫暖跨年。

這是一部由6組演員和6隻動物集體演繹的關於「寵愛」的電影,電影監製徐崢、導演楊子這樣概括影片的拍攝初衷,「希望觀眾在電影中找到被寵愛的溫暖,新的一年、勇敢去愛!」

影片上映前,記者採訪了電影的導演楊子。作為一次不那麼硬核卻及其考驗耐心的類型化嘗試,正式拍攝之前,劇組做了大量的測拍。楊子說,「這是一個在好萊塢有30多年基礎、比較成熟的電影類型,希望能在中國落地,也希望《寵愛》能夠為中國電影提供一種新類型。」

楊子的第三部長片,搞定了「噬元獸」,能開拓新類型嗎?

拿到劇本當天,楊子就敲定了

楊子

拿到劇本當天,楊子就讀完並敲定了加盟。

「特別喜歡,看到熱淚盈眶」。除了題材,楊子也喜歡多線條的敘事結構,「故事相對獨立、人物穿插聯繫,可以體現更豐富的情感、兼容更多元的視角。」

打動了楊子的劇本同樣也打動了徐崢,在跟徐崢多次交流、討論之後,楊子用大約十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四稿劇本的調整。

「四稿劇本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每一個階段問題不一樣,人物寫透了,著手類型化,然後是多結構的融合,融合後再拆分成六個短片,每一次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楊子說。

《寵愛》最早的劇本故事線更多,有隻有四五場戲的小橋段,調整後有替換和延伸,最終呈現一個相對平均的六段式故事,「這種均衡也不是計劃之中的,而是在調整了故事的各個元素之後的呈現的一種自然的狀態。」楊子說。

調整後的劇本,吳磊和張子楓的段落,對調了雙方的角色設定,加入了阿德和流浪狗的段落,補全了職業、年齡段等方面的梯次,每個人的功能性不同,有歡笑、溫馨,也有傷感和治癒。

《我不是藥神》《超時空同居》讓徐崢監製成為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楊子也特別提到了徐崢對商業片的精準把握,「他對喜劇元素的運用,節奏的把控,包括父女關係……給了我特別大的幫助。」

「徐崢不是給你一條嚴格的創作路線,而是跟你一起尋找相應的生活體驗,找准體驗,再做藝術化的表達。」楊子說,「總結起來就是從觀眾出發的創作導向,一次也不都學的來,他太了解觀眾了,我覺得自己對自己已經很狠了,他對自己更狠!」

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刺激,一種鼓勵

《寵愛》講述的是六組不同年齡段的主人公在愛寵的陪伴下,發現愛、收穫愛、重新學會愛的故事。電影的主題是陪伴,雖然寵物不會說話,但它會慢慢變成你生命中的一種責任。

「這個片子我想講人和人之間的故事,但是通過小動物的角色,非語言類的行為來襯托起來。現在社會生活壓力那麼大,大家都有內心的一些空缺。希望通過電影,填補大家對情感的憧憬,內心的孤獨。得到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刺激,一種鼓勵。」楊子說。

電影是一個中西合璧的豪華動物陣容

楊子很喜歡電影《忠犬八公》,決定作《寵愛》之後,他直接去MDV查動物團隊訓練師的名字,找郵箱、發郵件。跟訓練師交流、反饋的過程,也為電影劇本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幫助和參照。

最終在電影中呈現的,是一個中西合璧的豪華動物陣容。飾演小札的Luther參演過電影《萌犬好聲音》和美劇《主婦》;飾演豪七的Que參演過電影《汪星臥底》;飾演呼嚕的Gonzo是《驚奇隊長》中噬元獸的扮演喵,飾演巴頓的Benny曾參演電影《狗狗之日》和美劇《清道夫》。

如果說漂洋過海來演戲的都是「老戲骨」,那麼本土的小豬和小貓則是地地道道的新生力量。據介紹,小貓和小豬是劇組根據拍攝周期倒推出準確的出生日期,然後在國內飼養基地找到、從零開始訓練的。整個動物訓練周期在10-15周左右。

楊子導演還分享了小動物給劇組帶來的改變和感動。

「拍攝現場很安靜,我們學會了怎麼保護動物。」楊子進一步解釋說,因為任何微小的動作和聲音都可能影響到動物的表演,所以大家會主動配合訓練師的節奏,「一個鏡頭結束20秒內是沒有人動,演員也不動,等訓練師撤出動物才開始調整。」

動物演員帶給楊子的另一個意外是「演員般的敬業」,「不是被動的完成動作,而是一種溝通之後的了解和希望達成的願望。」它們甚至會用眼神詢問你,「是不是不夠好?要不要再來一次?」

「動物尚且如此,我們怎麼能不努力!」楊子說。

很多重要戲份都進行不止一次的測拍

早前曝光的一款預告片中,徐崢說楊子拍得快,不喜歡看大監視器。記者向楊子求證了這種說法,「拍得快是因為開拍前都準備好了」,楊子說。

原來,為了保證拍攝效率,也為了方便劇組和動物磨合,很多重要戲份都進行了不止一次的測拍。測拍的過程也是一個去繁就簡,準確調度和把控的過程。通過前期測拍訓練,保證了實拍過程中演員、動物訓練師、動物和劇組各部門之間的配合。

楊子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拍這類電影,要求訓練師和鏡頭距離最小化,這樣可以方便訓練師對動物下達指令,同時也是對演員表演相當大的干擾。通過大概三周的測拍,我們最大程度上規避了這類干擾。」

「我們太需要新類型的電影了」

楊子同時分享了帶著小監視器進現場的經驗,「喜歡小監視器的一個直接原因是訓練師需要看大監視器。現在的電影拍攝技術讓導演離現場越來越遠,我反而喜歡沒有監視器的時候,那時候導演就做在攝影機邊上,靠自己腦補畫面的樣子。」

提到楊子,大家更熟悉他導演的身份,其實他大學主修表演,電影導演處女作《喊·山》是自己的原創劇本。表演、編劇、導演三種身份入場,第三部電影長片就試水六段式故事和類型創新……跟眾多一線演員合作有哪些經驗可以跟年輕導演分享?

採訪的最後,記者連續拋出幾個問題。楊子的回答簡單中肯:青年導演不要待在帳篷里,要多跟演員面對面交流。「讓你的聲音直接傳遞到演員,不通過任何擴音設備,如果他們摔倒了你可以第一時間扶起來,這比10000句講戲的話都有用,因為演員也需要寵愛!」

楊子說,「我們太需要新類型了,希望電影有好的票房表現,給更多的製片人傳遞信心,通過更多的交流合作,實現類型的本土化和類型突圍。」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