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而無「實」——三焦之經絡

杏林札記 發佈 2020-01-02T23:43:26+00:00

經絡循行《內經》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zhuo,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

經絡循行

《內經》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出頁)zhuo,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翻譯: 本經自無名指尺側端(關沖)起始,上出於四、五兩指之間,沿手背行至腕部(陽池),向上行經尺、橈兩骨之間,通過肘尖部,沿著上臂後邊,到肩部,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從足少陽膽經後面,前行進入缺盆(鎖骨上窩),分布在膻中(兩乳之間),脈氣散布聯絡心包,向下貫穿膈肌,統屬於上、中、下三焦。

它的分支,從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淺出於鎖骨上窩,經頸至耳後,上行出耳上角,然後屈曲向下到達面頰,直至眼眶下部。

它的另一條支脈,從耳後(翳風)進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經過客主人前邊,在面頰部與前條支脈相交,到達外眼角(絲竹空、瞳子髎)。脈氣由此與足少陽膽經相接。

經絡經氣異常變動致病:

《內經》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本經異常可表現為下列病症:耳聾,耳鳴,咽喉腫痛。

本經主治「氣」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眥痛,面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前臂外側均可發生疼痛,小指、無名指功能障礙。

經絡穴位養生:

1、關沖:位於手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處。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主治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熱病、心煩等病候。井穴。

2、液門: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手背紅腫,五指拘攣,腕部無力,前臂疼痛,頭痛,眩暈,暴聾,耳鳴,目紅腫澀痛,牙痛,咽腫,精神病等。滎穴。

3、中渚:位於手背,第4、5掌骨小頭後緣之間的凹陷中。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等病候。輸穴。

4、陽池:位於腕背側面,腕背側橫紋的中點凹陷處。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聾、消渴、口乾、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關:位於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和橈骨之間。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等病候。

6、支溝:位於前臂背側,腕橫紋上3寸,尺骨和橈骨之間。主治暴喑、耳聾、耳鳴、肩背酸痛、脅肋痛、嘔吐、便秘、熱病等病候。經穴。

7、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後寸許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後下緣,肩關節後方三角肌中。主治肩重不舉、肩痛。

8、翳風:位於耳垂根後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斜、牙關緊閉、頰腫等病候。


9、角孫:當耳尖的髮際處是穴。主治耳鳴、目翳、齦腫、唇燥、項強、偏頭痛。

10、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呈凹陷處。主治:耳聾,耳鳴,聤耳,眩暈,齒痛、頸頷痛;中耳炎,下頜關節炎等。

11、耳和髎: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郭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主治:頭重痛,耳鳴,牙關拘急,頸頜腫,口等。

12、絲竹空: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主治:頭痛,眼瞼瞤動,目眩,目赤痛,齒痛;癲癇,結膜炎,角膜炎,面神經麻痹等。

治療目疾常用絲竹空、液門、關沖;治療耳疾常用耳門、翳風、中渚、外關、液門;治療咽喉病常用關沖、液門、陽池;治療偏頭痛常用絲竹空、角孫、外關、天井。治療熱病常用關沖、中渚、外關、支溝。翳風有疏風通絡的功效,長於治療耳、口、齒、面頰病;支溝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中渚、陽池能治消渴。

如有其他問題可在評論區提問或私信給我,我會儘快回答您的問題。

以上論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或不同意見之處請多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