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手機成親情「破碎機」

寧波日報 發佈 2020-01-02T00:31:08+00:00

鄭建鋼手機在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同時也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不少家長在帶孩子時,注意力會不知不覺地被手機吸引,一時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鄭建鋼

手機在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同時也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不少家長在帶孩子時,注意力會不知不覺地被手機吸引,一時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近年來,因為家長刷手機疏於照看孩子而導致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教育專家呼籲,家長在孩子身邊時,最好放下手機,在面對面交流中傾聽孩子的心聲,陪伴他們成長的每一步。

2019年12月31日《寧波日報》

看到自己的爸爸一天到晚手不離手機,他的兒子憤憤不平道:「手機才是你親生的。」一個只有10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包含了幾多委屈和心酸?更何況,孩子的氣話還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在手機面前,孩子已經完全「隱身」了。爸爸媽媽忙工作圈,忙朋友圈,忙一切他們認為應該忙的事情。孩子們縱然有千呼萬喚,終究敵不過一隻小小的手機。

手機成為爸爸媽媽的「親生孩子」,顯然不是空穴來風。君不見,手機,已經成為許多人須臾不可離開的工作、生活的道具。就像許多孩子所耳聞目睹的那樣,爸爸媽媽早上忙著「早功課」,晚上忙著「批奏章」,手裡捧著的,永遠只有手機,撇下了形影相弔的自己……

都說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商場超市,衣著光鮮亮麗的父母和同樣衣著新潮的孩子,大家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是街頭永遠的風景。人們似乎有足夠的自信陶醉在富裕的物質生活之中,也確實有足夠的理由為孩子們享受幸福生活而感到驕傲。

富足的物質生活是孩子們需要的。但是,精神生活的追求,對孩子們來說同樣重要。孩子非常需要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在大千世介面前,孩子們有十萬個為什麼,需要了解,需要解答,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滿足孩子的情感訴求,並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開導,是孩子成長道路中必不可少的課程。要讓孩子在這條成長道路上走得正,走得遠,走得順利,父母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樣,孩子有委屈,有憂愁,需要父母分擔,進行心理疏導,以便及早解開疙瘩,放下心理包袱。孩子碰到了開心快樂的事情,也需要父母共同來分享,並及時給予鼓勵和褒獎,這將成為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

一位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手機「依賴症」下的人們「更熟悉採用手機溝通的渠道,拋開了家庭屬性中固有的歸屬感、安全感」。很顯然,在許多家庭,手機已經成為親情的「破碎機」。父母們哪怕再忙,有再重要的事,還是應該放下手機,抽出一點時間,用心傾聽孩子的呼聲,注重情感的交流,千萬不要再沉湎於手機而不能自拔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