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認知1:讀書與學習,請務必功利一點兒

野蠻成長 發佈 2020-01-02T01:03:40+00:00

焦慮的原因在於,信息更迭的速度嚴重超過了他們的可承載能力,有朋友就抱怨說淘寶天貓店剛剛成熟、拼多多才開始熟悉,結果又出現抖音、快手內容帶貨、小紅書各種種草。

本文重點解決:

1、書太多,讀不完的本質是什麼?

2、如何提升認知效率和閱讀效率?

3、獲取有效知識的渠道有哪些?

19年聽到很多朋友在談一次詞,叫「認知焦慮」。焦慮的原因在於,信息更迭的速度嚴重超過了他們的可承載能力,有朋友就抱怨說淘寶天貓店剛剛成熟、拼多多才開始熟悉,結果又出現抖音、快手內容帶貨、小紅書各種種草。是的,相信大家都已經意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過載的時代,面對洶湧而來的信息流,我們學不完、也不可能學完。

但是,同樣面對信息過載,那麼行業中一些牛人又是如何進行學習的呢?他們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去讀書?

請注意,這不是時間管理問題,而是認知效率問題。也就是學習的投入產出比問題。

人的精力有限,認知效率低的人,對信息沒有辨識度,什麼都想學,反而學的精。認知效率高的人,會將有限的精力花費在最有價值的信息上,然後利用節省出來的時間進行深度思考和實踐,所以他們的會認知會是普通人的好多倍。

那麼如何提升個人認知效率呢?

第一,要極其功利地去讀書。

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對有目標導向、有即是反饋的最近發展區的知識學習最有效率。簡單來說學習的知識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有明確的即時使用場景,接受難度適中的知識。

國內的英語教育就是典型的案例,學習英語有用嗎?可能用不到。什麼時候用?不知道。英語難嗎?不難。目的不明,沒有及時反饋的使用場景,這也是國內英語學習的最大問題。相反,你對比出國留學半年時間的學生,會發現他們的英語口說水平提升非常快。

同樣的原理遷移到你的個人學習方面,過程應該是:遇到問題——>尋找合適的學習資料——>思考+實踐——>>尋找合適的學習資料——>思考實踐,如此循環的過程,直至問題可以被基本解決。

第二,篩選有用知識,過濾無效信息。

  • 有效的知識點一定是能解決當前問題的

《牛人必須掌握的100個思維模型》,《管理者必讀的99本書》等等,聽到這些內容,你有沒有想學的衝動呢?你是不是還認為這些東西學了又沒有什麼壞處?請先等一下,學了沒有壞處(知識有價值)= 未必馬上用 = 用的時候未必想得到 = 錯失學習其他知識的機會(沉沒成本)。事實上,在閱讀類似內容時,你不僅形成了沉沒成本,而且因為沒有具體應用場景和反饋,大部分人基本做的是無效學習。

在判別是否要學習時請思考:

1、該知識的用途是什麼?

2、該知識能否解決當前問題?

3、掌握該知識需要花費多少精力?是否是最有效率?(要注意「效率」,提前估算投入產出比)

  • 不要從第一頁開始看書,不要第一節課開始聽

事實上,當你遇到的問題越確定(而非抽象),對應的知識解決方案就會越確切,而此時看書時,先大概瀏覽書籍目錄,請繞過第一頁,直接查找問題關聯頁,如有不清楚的在查找相關章節。

第三,專註解決「第一問題」。

第一問題,是指對當前問題按照緊急和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優先集中精力解決排名第一的問題。一般而言,並不建議同時輸入多種信息用來解決多重問題。

最後推薦幾種渠道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尋找有用知識點:

1、 向行業專家請教;平時需要擴大自己的圈子,提高自己的圈層質量。

2、書籍:

2.1優先尋找「元知識」,所謂的元知識就是知識本身的底層邏輯。各個領域的

2.2善於利用豆瓣、亞馬遜書評來判別質量高低。

2.3試讀:大多數的書籍都有電子書,基本在各平台上均有試讀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