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90後已實現收支平衡的「小目標」但要做到「財務自由」還需進一步做大本金

溫州都市報 發佈 2020-01-02T01:19:43+00:00

在大消費時代,90後真的太難了。微眾銀行《2019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顯示,超過8成90後用戶量入為出,其中51.6%的用戶評價目前的消費現狀是「理性消費、略有結餘」。

在大消費時代,90後真的太難了。一邊是所有商家和金融機構都把90後作為重點客戶開發;另一邊是各類報告「披露」90後過度消費、過度借貸,批評90後太敗金。

90後到底是亂花錢(大手大腳)?還是會花錢(精打細算)?

其實,仔細看看幾份報告,再結合身邊的90後聊一聊,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確定性的信息。90後愛用信用支付,那麼就先來看看微眾銀行和招行信用卡的相關數據和調研。

微眾銀行《2019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顯示,超過8成90後用戶量入為出,其中51.6%的用戶評價目前的消費現狀是「理性消費、略有結餘」。但如果說70、80後用戶更傾向於採取「儲蓄存款+購買理財」控制消費,那麼90後、95後用戶因為積蓄有限,更傾向於採用「儲蓄存款+調整信用支付使用」控制消費。

再來看招行信用卡的相關調研,90後去年消費總支出增長30%,碾壓80後的12%和70後的10%。

「你問一些90後持卡人30元錢打車貴不貴?他說超貴;你再問喜茶30多元錢一杯貴不貴?不貴,一天喝兩杯。海藍之謎的面霜,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一兩年『雙十一』一定要去搶,但是同時20元錢的衛生紙也一定要囤一房間。視頻會員15元不捨得買,一定要用積分換,但同時一轉身卻到論壇上發一個『跪求1680元演唱會門票』,特別矛盾。」招行信用卡相關人士說。

招行在信用卡用戶研究中還發現,對於70後和80後而言,信用卡僅是資金周轉的工具,但在90後眼中,信用卡的定位變成了性價比工具。90後用戶中,四成半的用戶在意日常消費中的優惠,習慣在餐廳用餐、充值繳費、訂票時打開銀行App來比價。

所以,重點來了。

1、90後會買,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大手大腳」。這類消費完全出於個人興趣,或者是被廣告商「洗腦」,但關鍵是有捨得花的,也有不捨得花的。最終結果是,從財務上來看,可能花了大頭,省了小頭。

2、90後會買,會比價,對於優惠可以說是「精打細算」,能薅的羊毛一定薅。直給的優惠固然好,但你非要花里胡哨出題的話,我也能做。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對應的經濟基礎,每一代人所處的人生階段也一定程度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觀和財富觀。

我承認90後與80後、70後在消費觀念上的時代性差異,這是商業社會的必然變遷;同時也不否認90後在邁入30歲大關後可能產生的心態和行為變化。對於今天很大一部分90後來說,收支平衡的「小目標」已經達成,但僅僅是「收支平衡」很可能是不夠的,不夠抵禦生活的風浪,不足以支撐扛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擔。

把本金做大,這是想要實現某種自由的必經之路。財務自由有個4%的理論——當你的支出控制在總資產的4%的時候,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但生活開銷總有個底線;也就是說,4%的分子有個公允最小值,也就意味這分子不可能隨著分母任意變小。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財富積累是個滾雪球的過程,而不是一步到位暴富。從零開始總是艱難的,但沒有從1到10,也就沒有10到100,也就不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文/楊曉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