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用多少詞語,描述你的情緒?這可能決定你情商有多高

小播讀書 發佈 2020-01-02T01:24:46+00:00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暢銷書《情緒》,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著名的心理學家:莉莎·費德曼·巴瑞特的最新作品。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暢銷書《情緒》,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著名的心理學家:莉莎·費德曼·巴瑞特的最新作品。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情緒並不是我們本能反應,而是一種「假設」。更準確地說,情緒是被我們自己大腦「構建」出來的,作者稱之為「情緒構建理論」。

在講這個理論之前,我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能說出多少個用於描述情緒的詞語?比如高興、快樂,興奮、悲傷、憂鬱等等,有的人可能會說出幾十個詞語,有的人也許只能說出少數的幾個,這有什麼用呢?有研究表明,能改善你情緒的第一步,就是精準識別你的情緒,用儘可能準確的詞語去描述你的感受,這是你緩解情緒的最簡單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實道理很簡單,很多人對於自己的情緒只有兩種定義:開心或者不開心

而當你在嘗試精準地描述你的情緒的時候,其實你正在縮小情緒影響的範圍。比如焦慮和抑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但是絕大部分,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焦慮是對未來不確定的擔憂,一個人在焦慮時會感到緊張、易怒,總是擔心未來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而抑鬱是對過去經歷的懊惱,一個人在抑鬱時經常會感覺痛苦,渾身沒勁,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覺得現在的生活就是一場戰鬥。而且任何人在出現這兩種情緒時,他的身體也會呈現出完全相反的狀態。區分抑鬱和焦慮並不難,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到。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能夠識別5種不同深淺的藍色,他可以認出天藍色、鈷藍色、海藍色、品藍以及藍綠色。而我們大多數人把它們統稱為「藍色」。

實際上,用於精確描述我們情緒的詞語至少有上百個,如果你的「情緒粒度」越精確,你的情商就會越高。因為如果你能在出現情緒時,第一時間用精確的詞語描述它,你才能精確識別情緒,這可以深刻影響我們對情緒的反應。

那我們的情緒反應究竟受什麼影響呢?

作者指出,我們情緒的產生包括三個要素:直覺感知+概念+社會環境。所謂直覺感知就是通過我們感官系統接收到的一切感知信息。比如我們看到了一束光、聽到了刺耳的聲音、感覺到了火的燙等等;而概念就是人類創造出的各種概念,比如蘋果、桌子、人、地球、宇宙等等,這些都是人類的創造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概念的形成是我們想像力和經驗的積累;而第三個因素是社會環境,它包括真實的社會環境和人類思想文化等。

這三者共同構建了我們的情緒反應,其中缺一不可,這樣說可能還是很抽象,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吧,比如當我們在森林中看到一隻熊,驚恐和害怕是我們的本能反應嗎?其實並不是,在一些文化中,人們看到熊並沒有害怕的情緒,相反甚至有去逗它的衝動,比如有的小孩在沒有意識到蛇是危險的情況下,第一次看到蛇會主動去撫摸蛇,但成年人一般不會這麼做,因為經驗告訴我們,蛇是有毒的,非常危險。但在嬰兒看來,並沒有蛇的概念,也沒有積累起「蛇是危險的」這樣的經驗認知。

概念是我們認知的核心,在哲學家康德的哲學體系中,我們的認知是有兩個因素組成的:直覺+概念,我從外界接受到的感官信息,再加上我們的概念,才在我們的電腦中形成了「知識」。

實際上,沒有概念,你體驗到的就是一個充滿各類噪聲的世界。你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和其他事情不同。你的體驗一片空白,你將無法學習。

我們所有的感覺信息都是一個巨大的、不停變化的謎題,等待你的大腦去破解。你看到的物體、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感覺到的觸感、品嘗到的味道,以及你體驗到的內感受感覺,如各種病痛和情感……它們都包含連續的感覺信號,當這些信號抵達你的大腦時,它們極易發生變化,而且充滿歧義。大腦的工作就是,在信號抵達前對它們進行預測,填補遺漏信息,儘可能發現規律,這樣你就可以體驗到外界的一切,如人、音樂和各種事件,而不是感覺「亂糟糟,嗡嗡作響的一團混亂」。

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壯舉,你的大腦利用概念賦予感覺信號以意義,解釋它們的出處、它們在真實世界中的指代,以及如何依據它們行事。你的感知生動且形象,它們讓你相信你對世界的體驗就是真實的世界,而實際上,你體驗到的是你自己構建的一個世界。你對外部世界的大多數體驗其實源於你的大腦。當你利用概念分類時,你使用的就不僅僅是獲得的信息了。

同樣,每次你體驗或感知他人情緒時,你都是在再次利用概念分類,賦予內感受感覺和各種感官感覺以意義。所以,實際上,我們的每一種情緒反應過程,都是我們大腦接收的直覺信息,通過概念翻譯之後,然後再指導我們做出反應的一系列過程,而這裡面,直覺信息、概念和外部文化環境都對情緒的反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情緒不是一種本能,而是我們對信息的一種猜測,一種預設,一種翻譯

其實,當我看到這樣的描述的時候,其實我自己是嚇了一跳的。情緒反應並非人類的本能,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把人工智慧看成人類自身的話,其實在人工智慧的眼裡,它們未來也是完全可以用情緒反應的,人工智慧眼中的世界,它們的信息都是人類輸入給它們的,這有點類似人類通過感官系統接收的直覺信息,另外,人工智慧的概念體系也是人類賦予的,悲傷、沮喪、開心、興奮等等情緒都是可以被賦予的,最後,人工智慧的文化體系,當然我們也可以賦予,它們的道德判斷、它們的文化背景這些都可以是被賦予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和人工智慧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的情緒體驗,有朝一日人工智慧是否完全也可以擁有?我們一直以為,人類的情感是人工智慧無法企及的領域,是有別於邏輯思維或者靠運算解決的,但是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情緒反應,或者情感體驗其實也是一種認知假設,並非人類獨有的一種體驗,是不是讓你也嚇一跳?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