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拿別人東西,是品質問題還是心理疾病

愜意情感說說 發佈 2020-01-02T01:39:12+00:00

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屢教不改,家長打罵都沒有效果,正常來講,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是上初中了,在學校至少也受了7年以上的德育方面教育了,應該懂得基本道德規範了。

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屢教不改,家長打罵都沒有效果,正常來講,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是上初中了,在學校至少也受了7年以上的德育方面教育了,應該懂得基本道德規範了。為什麼還拿別人東西呢?何況還是個女孩子。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如何去做呢?

01第一點,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家長必須注意,不能打孩子,「棍棒下出孝子」的理論是不對的,即使他屈服了你的棍棒,但是,會讓她一生都留下陰影,縱然以後她有成就了,孝順了,但是,棍棒下的不快樂是她一生的痛。

美國教育家泰曼詹森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庭教育是其它一切教育的基礎,甚至要勝於其它教育。作為家長,必須重視家庭教育,也要嚴格自律,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有著直接影響。

孩子能這麼總是拿別人東西,家長肯定是第一次沒重視,沒做到防微杜漸,才讓她發展成這種壞習慣了。

做家長的,發現後,應該告訴孩子,拿別人東西是不道德的行為,是偷竊,是違法犯罪,長大了再偷竊,是要坐牢的,不是危言聳聽,「勿以惡小而為之」,每一個大的犯罪,都是從第一件小事開始的。

現在管教還不算晚,畢竟孩子才十多歲,你要跟孩子補上德育這一課,正面教育她,多想一些是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的故事來提高他的認識。家長一定要耐心的來說服她。不能動手打罵,這樣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激發他的逆反心理。


02去拿別人的東西。肯定是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他就非常迫切的想得到這種東西,所以才去拿別人的。

人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得到去滿足自己的需要。偷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

這位家長平時對孩子要多關心。對她的生活上和徐以上的要求還有飲食上的需要。要儘量的去滿足,並不是說孩子需要什麼你給什麼,但是最起碼的她的基本要求一定要滿足她。 」倉廩實而知禮節」,在他所需要的都都把他眼前都具備的情況下,他是不可能去偷竊的。

當然,貧窮不能成為偷竊行為的藉口。但是貧窮確實是導致人去違法的一個原因。你的孩子還小。不要讓他的這種行為在發展下去。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裕,對孩子都不能忽略道德教育。你平時對孩子要多加關注,及時發現他的生活和學習上的有什麼需求。對於合理的分類的需要。家長一定要省吃儉用的去滿足孩子。

對於孩子窮養還是富養的說法。我覺得都沒有什麼準確對錯之分。對於自己的孩子就是要用你全部的愛心付出一定的精力,把他培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長大了能自食其力,對社會有所貢獻。不做違法的事情。就是你盡到了家長的責任。

03還有一個原因,只有原因可能占的成分少一些,但是也有可能存在。就是平時你們對孩子不管不顧不關心忽視她的存在,你們的孩子感覺到了被孤獨和不被重視,所以他用這種行為了引起你們的注意。

《歡樂頌》大家都看過,裡面的曲筱綃。就是一個為了引起他父母的重視,故意去學壞,做壞事跟壞孩子在一起。這是一個二婚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心理扭曲和一種不正常的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個原因,那請你從現在開始對孩子關心起來,從他的衣食住行到生活細節。都表現出你對他的關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他才能能夠自產生了一種嚮往美好人生慾望。心裡充滿陽光,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好孩子。(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