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新家迎新年——四川長寧地震災區回訪見聞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發佈 2020-01-02T02:22:26+00:00

半個多月前,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雙河鎮葡萄井村八社的70歲殘疾老人秦正濤告別了帳篷,搬進了重建完畢的新家——一座在原址重建的全木結構平房。

半個多月前,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雙河鎮葡萄井村八社的70歲殘疾老人秦正濤告別了帳篷,搬進了重建完畢的新家——一座在原址重建的全木結構平房。

「終於不用擔心挨凍受冷過年了。」老人對記者說,回想起半年多前地震時老房子幾乎每一面牆都被拉裂了,他仍然心有餘悸。好在新家很暖和,也比之前的老房子住著更安心。

在秦正濤家外不遠處的路邊上,掛著一幅標語:「抓緊時間早建房,騰出手來好掙錢。」這正是當前四川「6·17」長寧地震災區幹部群眾「時不我待忙重建」的真實寫照。

自2019年9月災後重建全面推開,宜賓市162個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開工115個、完工36個;災區已成立357個自建委員會,需維修或重建的3.89萬戶居民住房已開工3.39萬戶、完工2.76萬戶,不少原址重建戶有望在春季前入住新家;因災受損的117所學校、14所醫院已全面完成維修加固,涉及重建的部分正有序推進。

雙河鎮合龍村二社村民尹紹兵的新家9月動工,11月完工,又花了一個多月裝修,很快就能喬遷入住了。不過,尹紹兵不打算大擺筵席,只放鞭炮慶祝。他告訴記者,這是村裡和自建委倡導的新風氣,他覺得挺好,替大伙兒省錢、省事、省時。

相比之下,作為長寧縣十里桃花觀光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尹紹兵更操心產業的發展。站在新家二樓的大窗戶前,尹紹兵指著不遠處約500畝的連片土地,說起來年的規劃就滔滔不絕:「春節前先把魚塘里的魚打來賣了,差不多能有3萬多元收入;春節後,正月里就開始補種蔬菜,賣菜『短平快』,效益還不錯;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到了10月份,又能收瓜蔞了……」

從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家專業合作社是2017年尹紹兵從廣東返鄉後創辦的,第一年主要在投入,第二年靠賣蔬菜就已實現了盈利,本來2019年有望大發展,卻遇上地震反而損失了不少。現在,隨著社員們的住房陸續完成重建,尹紹兵又準備「大展拳腳」了。

記者從四川省宜賓市重建辦了解到,長寧地震災後重建充分借鑑了「4·20」蘆山地震、「8·8」九寨溝地震重建的政策和做法,制定出台了「1+5」核心保障政策,發布了資金管理、物資保障、質量安全、作風紀律要求等30個配套執行文件,明確了「一年基本完成、兩年全面完成」的災後重建總體目標,讓災區人民早日住進安全舒適的新房、早日恢復發展好致富產業、早日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在雙河鎮有名的「涼糕一條街」上,56歲的村民劉昌金望著對面的樓房維修改造,內心盤算著自家小店未來的發展。作為地震中首個通過航空轉運治療的重傷員,劉昌金在成都接受了70天治療,於8月底回到了雙河鎮葡萄井村,繼續賣起涼糕。

目前,劉昌金恢復得不錯,已能正常行走。這場劫後餘生,和他家門前始建於宋代的葡萄井井水失而復得如出一轍,也讓劉昌金對未來心生期許。

「店鋪要改造升級,傳統技藝還要繼續傳承,我還準備嘗試引入現代化設備來生產涼糕。」劉昌金告訴記者,在災後重建規劃中雙河鎮已被確定為「涼糕小鎮」,目前葡萄井已完成文物修繕,「涼糕一條街」正開展統一打造,流傳了千年的葡萄井涼糕今後或許會有新「滋味」。(記者 楊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