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類人群缺鐵性貧血的膳食防治執行策略

營養美學 發佈 2020-01-02T02:28:26+00:00

營養性貧血是指由於營養不良,導致參與血紅蛋白和血紅細胞形成的營養素包括鐵、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C、蛋白質及銅等營養素不足而產生的貧血,其中又以鐵缺乏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

​ 圖文丨營養美學


貧血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不能滿足生理功能需求而產生的一類疾病。

貧血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營養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其中營養性貧血較為普遍。

營養性貧血是指由於營養不良,導致參與血紅蛋白和血紅細胞形成的營養素包括鐵、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C、蛋白質及銅等營養素不足而產生的貧血,其中又以鐵缺乏引起的缺鐵性貧血(IDA)最為常見。

鐵缺乏造成體內貯存鐵耗竭,血紅蛋白合成減少,進而影響紅細胞生成所引起的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在兒童及孕婦等主要貧血人群中,IDA發病率高於50%。


一、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診斷

當血紅蛋白濃度低於人群正常下限,且外周血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時,即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均降低,則高度懷疑為IDA。如有ID證據或經鐵劑治療有效時,可確診IDA。


對於ID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血清(漿)鐵蛋白是鑑別鐵缺乏相對敏感和特異的指標。當血清(漿)鐵蛋白濃度低於正常低限,並排除感染時,可診斷ID。


對於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鐵劑試驗性治療同時具有診斷和治療意義,尤其是對於兒童及妊娠期婦女。經常規劑量鐵劑治療2~4w,血紅蛋白濃度明顯提高,提示為IDA。


二、各人群IDA的膳食指導

(一)一般人群IDA的飲食防治建議


食物中的鐵有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其中血紅素鐵來源於紅肉等動物性食物,其吸收率可達15%~35%。植物性食物中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其吸收率低,通常在10%以下,而以植物性膳食為主的膳食的鐵吸收率通常低於5%。


柑橘、綠葉蔬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膳食鐵的吸收易受到植酸、草酸、茶多酚、單寧等具有絡合和螯合能力的鐵吸收抑制劑的影響。



因此,對於一般人群應通過改善膳食組成、改進食物加工方法等,增加膳食鐵的攝入量,同時去除抑制膳食鐵吸收的成分,從而改善鐵的吸收率。


膳食執行策略:



  1. 通過食物多樣性和平衡膳食,達到《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建議的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推薦閱讀: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解讀
  2. 如確定為IDA,應增加攝入富含鐵、維生素C等微量營養素的食物。減少攝入植酸、多酚含量較高的食物。同時應增加富含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的食物。
  3. 如有條件,可尋求營養師的配餐指導以實現合理膳食。
  4. 鼓勵使用營養強化食品、營養補充食品、營養配方食品和膳食營養素補充劑。

(二)嬰幼兒IDA的飲食防治建議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反覆感染、腸道出血以及6~23月齡嬰幼兒是IDA的高發人群。



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IDA或ID影響兒童體格生長、腦發育和免疫功能等。因此,預防早產/低出生體重、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以及適宜的輔食添加對預防嬰幼兒IDA尤為重要。


膳食執行策略:



  1. 對於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建議從出生1月後補充元素鐵2 mg/(kg·d),並根據貧血篩查情況,補充到12月或23月。
  2. 0~6月齡嬰兒純母乳餵養,如無母乳或母乳不足,應使用含鐵的嬰兒配方食品等餵養。
  3. 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順應餵養,從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4. 6~8月齡母乳餵養嬰兒最低輔食餵養頻次為每日2次,9~23月齡母乳餵養嬰兒為每日3次,6~23月齡非母乳餵養嬰兒奶類和輔食的最低餵養頻次為每日4次,以保證充足的能量及營養素的攝入。
  5. 每日添加的輔食應包括七類基本食物中至少四類,其中必須有:穀類和薯類、動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
  6. 根據鐵營養及貧血狀況,可使用膳食營養素補充劑。
  7. 根據鐵營養及貧血狀況,可使用輔食營養補充食品,如營養包。

(三)孕婦和乳母IDA的飲食防治建議



隨著妊娠的進展,孕婦血容量和紅細胞數量逐漸增加,胎兒、胎盤組織的生長均額外需要鐵。整個孕期約額外需要增加600~800mg鐵,因而孕中、晚期婦女應適當增加鐵的攝入。孕期膳食鐵攝入不足容易導致孕婦及嬰兒發生ID或IDA。


孕期IDA對母體和胎兒的健康均會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包括流產、早產/出生低體重等。《中國婦幼人群膳食指南》中推薦,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膳食鐵的推薦攝入量在孕前20mg/d 的基礎上分別增加4、9mg/d,達到24 、29mg/d。

乳母存在分娩時失血,乳汁分泌也會損耗母體鐵,但因在產後一段時間內無月經,乳母可以通過合理膳食獲得充足的鐵,通常不需要額外補鐵。但貧困地區的乳母由於食物多樣性不足,或乳母膳食能量、鐵攝入不足極易發生貧血。故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乳母的鐵劑補充。


膳食執行策略:



  1. 每日攝入綠葉蔬菜,整個孕期應口服葉酸補充劑 400μg/d。
  2. 孕中、晚期應每日增加20~50g紅肉,每周吃1~2次動物內臟或血液,乳母應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建議每周吃1~2次動物肝臟。
  3. 不宜飲用濃茶、咖啡。
  4. 根據鐵營養及貧血狀況,可使用營養強化的食物和膳食營養素補充劑。孕婦個體應補充營養素補充劑,每日補充5~60mg元素鐵,持續整個孕期。也可每周一次補充,補充120mg元素鐵、2800μg葉酸,持續整個孕期。
  5. 根據鐵營養及貧血狀況,可使用營養補充食品,如孕婦、乳母營養補充食品。

(四)老年人IDA的飲食防治建議



老年人群是貧血高發人群。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現不同程度衰退以及慢病、共病和多重用藥的影響,加上生活或活動能力降低,容易出現早飽和食物攝入不足,從而發生營養不良、貧血等問題。

然而,由於血清(漿)鐵蛋白等診斷指標隨著高齡化呈現較大變化,影響老年人群IDA的篩查和診斷。同時,老年人群通常伴隨有慢性疾病,補充鐵劑需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目前尚無充分的科學證據給出針對老年人群IDA的一般性鐵補充指導。

但研究顯示,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會降低老年人的抵抗力,增加貧血的風險。而老年人貧血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包括住院、殘疾、死亡。血紅蛋白下降也增加老年人未來的致病和致死風險。

老年人由於味覺、咀嚼、吞咽及消化等機能衰退,造成食物攝入量及攝入種類減少,需要保障其食物多樣性和攝入量,保證能量、蛋白質、鐵、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C的攝入。


膳食執行策略:



  1. 攝入充足的食物,保證大豆製品、乳製品的攝入。
  2. 適量增加瘦肉、禽、魚、動物肝臟、血的攝入。
  3.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4. 飯前、飯後1h內不宜飲用濃茶、咖啡。
  5. 鼓勵膳食攝入不足或者存在營養不良的老年人使用含鐵、葉酸、維生素B12的營養素補充劑和強化食物。


三 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臨床治療



(一)缺鐵性貧血臨床醫學診斷方法



當符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且有 ID 證據或經鐵劑治療有效時,可確診 IDA。


(二)臨床治療建議



  1. 確定導致IDA的病因,治療原發病。
  2. 口服鐵劑治療a. 確定IDA後,首選口服鐵劑治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以及乳化鐵劑常用。建議孕婦及成人補充元素鐵100~200mg/d,5歲以下兒童補充元素鐵3~6 mg/(kg·d)。治療2~4周後複查血紅蛋白以評估療效,如血紅蛋白濃度增加10 g/L或以上,則鐵劑治療有效,繼續治療至血紅蛋白濃度恢復正常後,繼續口服治療1~2月。
    b. 口服鐵劑同時口服維生素C,可有效促進鐵吸收,提升治療效果。
  3. 靜脈注射治療a. 口服不耐受或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靜脈注射鐵劑。
    靜脈注射鐵劑的主要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還可有頭痛、頭暈等症狀,偶有致命性過敏反應。目前認為蔗糖鐵最安全,右旋糖酐鐵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注射鐵劑的禁忌證包括注射鐵過敏史、妊娠早期、急慢性感染和慢性肝病。
  4. 紅細胞輸注治療適用於急性或貧血症狀嚴重影響生理機能時。
  5. 隨訪IDA治療結束後,每年應至少檢查3次血紅蛋白和全血細胞計數,若結果正常,則無需進一步治療,若不正常則應進行治療。


參考資料:缺鐵性貧血營養防治專家共識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