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抑鬱症到底吃藥好,還是心理諮詢好呢?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發佈 2020-01-15T04:06:17+00:00

人有抑鬱情緒是正常的,人是高級動物,情感豐富,從進化的角度說,抑鬱是一種高級情感,隨著文明程度的增加,抑鬱還會更常見。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抑鬱症」越來越常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抑鬱症患者占50%-70%。事實上,很多自覺是「抑鬱症」的人,只是「抑鬱情緒」。人有抑鬱情緒是正常的,人是高級動物,情感豐富,從進化的角度說,抑鬱是一種高級情感,隨著文明程度的增加,抑鬱還會更常見。

關於抑鬱症到底要吃藥還是心理諮詢的爭論一直存在,很多人覺得吃藥不能徹底解決抑鬱症,而且吃藥的復發率非常高,但也有人覺得心理諮詢的費用那麼高,並且很多時候不能直觀感受到效果,這一點的確不如藥物。

其實,心理諮詢比藥物治療更為古老,經典的精神分析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世界上第一種抗精神病藥「氯丙嗪」,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問世的。

最近有學者對此專門進行過研究,項目針對11,910位成年抑鬱症患者分別進行比較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聯合治療的療效。

其中單用藥物治療組4,769人,單用心理治療組3,625人,聯合治療組2,587人,安慰劑組632人,心理治療+安慰劑組297人。認知行為治療(CBT)是入組研究中最常用的心理治療,SSRI是最常使用的藥物。

實驗人群中,大部分都是中重度的抑鬱症患者。

結果顯示,單用藥物和心理治療的有效率差距並不大,但是藥物心理相結合的治療效果要明顯高於單用心理治療或單用藥物治療。

從長遠來看隨訪6-12月時,聯合治療的有效率不僅顯著優於單用藥物治療,也顯著優於單用心理治療,而單用心理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於單用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原理

關於藥物的治療因素中,我之前的文章都有介紹,當下醫學已經證明,人的精神情緒活動和大腦中的某些神經遞質濃度有關,那麼什麼是腦神經遞質呢?簡單來說在中樞神經系統里,神經元之間通過一種叫突觸的結構傳導信號。其中化學信號的傳播依靠一類叫神經遞質的分子來實現。前一個腦細胞的神經末梢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其使命是載著信息,跨越細胞間隙,像郵差一樣把信息傳遞下去。這類化學物質,就叫神經遞質。

大腦的神經遞質最主要的是三種:5-HT、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三種神經遞質。

5-HT掌管情感、慾望、意志;去甲腎上腺素提供生命動力;多巴胺傳遞快樂。

所以目前市面上解決抑鬱症的藥物多數都是為了改善我們腦中各種神經遞質的,比如一種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另一種是,影響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為主。

不過前者會形成一個閉環,所以對其他器官影響較小,副作用也相對較小。而後者更容易影響到其他器官,所以副作用偏大。

綜上所述,抗抑鬱藥物還是更多針對生物學假說原理來解決抑鬱症,和西醫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差不多。

心理諮詢起效因子

心理治療則是一個拉近治療師和患者間的關係的個性化的服務。通過一對一的深入交流,理解、共情、澄清患者的產生心理問題的實際原因。相比藥物治療,患者完全沒有發言權,心理治療更像是患者主動參與,治療師更像是一個摯友在指導、分析,有時甚至是一同去研究患者的問題。

在眾多心理治療起效因子中,關係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借用心理醫生曾奇峰的話說基本所有心理障礙都是關係的障礙,因為一個人產生心理問題某種層面也是自己無法和自己處理好關係所以導致內心衝突。

心理醫生是一個可控制的關係,經過專業培訓的職業,所以在處理和患者的關係中會儘量少傷害到來訪者,並且還會詮釋在關係中發生了什麼,這樣健康的咨訪關係就會修復過去那些糟糕關係影響下的問題。

在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中,一句話,藥物是讓別人來替自己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問題太多,壓力太大,藥物的確有快速減輕症狀的作用。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但也有的時候,我們只是緩解了症狀,而並沒有解決問題,甚至因為我們本身問題很多,卻完全沒有自我改變的動機時,就會對藥物有過多的期待。

心理治療是自己在別人的支持下親自解決問題,如果症狀已經基本控制,若想徹底在生活中擺脫困境,可能還需要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接受心理治療。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