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以「愚」治民,才有了密州出獵的場景

字母燕 發佈 2020-01-15T06:33:02+00:00

老子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愚」當然不是愚昧之意,而是使百姓淳樸無知、沒有巧詐之心的意思。密州在蘇軾的治理下,百姓過上了安穩富足的日子,民風也隨之變得淳樸起來,當地居民感恩戴德,所以才有了密州出獵的場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一生豪氣,他不論政治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一人在前飛馳,而一群人馬也緊跟其後,沙粒飛揚,策馬奔騰,傳來一陣陣「噠噠噠」的馬蹄聲,這是在幹什麼呢?那是密州百姓正隨從太守出獵呢!


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由杭州通判調任密州知州。當時的密州,簡直就是一個爛攤子。由於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用人不當,且操之過急,給當地百姓造成了很大傷害,致使密州呈現出一派衰頹景象。不僅如此,密州還出現了連年大旱,而且蝗蟲泛濫成災。在這種天災人禍交加的情形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為了生存,很多人不得已落草為寇,四處偷盜。之前的好幾任太守,雖然都曾試圖改變密州的社會狀況,但成效微乎其微。


蘇軾到任後,看到密州的慘狀心急如焚,當即就投入到了救民於水火的行動中。他先是開倉放糧,從州衙官吏的口糧中勻出一部分,為斷糧的饑民解決燃眉之急;同時上書丞相韓琦,如實地反映了當地的災情,要求朝廷趕快選派官員來密州視察,並請求神宗減輕當地的賦稅,或給予民眾一定的補助。


在滅蝗中,蘇軾親自出馬,他從經驗豐富的農民那裡學來滅蝗要訣,帶領著農民用火燒,深埋等方法剷除蝗蟲,並動用部分倉米以獎勵捕蝗有功人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蝗災很快就得到了控制,百姓的心頭終於卸下一大負擔,社會秩序也明顯開始好轉起來。


針對當地「盜賊漸熾」的情況,蘇軾及時向朝廷上奏了該地情況,「縣官不如現管」,「天高皇帝遠」只能靠自己,蘇軾可謂是知己知彼再行動,他摸清了他們的出沒規律,制定了一套捕獲方案。他先是讓衙役裝扮成百姓,深入到盜賊聚集的場所,然後將他們一網打盡。當然蘇軾還是很有人情味的,對於沒有犯下大錯且願意改邪歸正的盜賊,蘇軾還幫助他們重建家業。


人心最難得,尤其是民心,到蘇軾如此治法,深得民心,那些因為貧困而走上這條道路的盜賊紛紛主動前來投降。蘇軾根據這些人提供的線索,又抓住了不少罪大惡極的盜賊。當然,對於這些人,蘇軾並沒有手下留情,殺無赦!

蘇軾在捕獲盜賊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王安石「新法」的弊害。《青苗法》本來初衷是好的,可是沒有結合具體實際,密州連年遭遇大旱,很多青苗根本沒有長成熟,因此也就談不上收穫。但當地官員並不體恤百姓,依舊按照規定徵稅,於是,百姓被逼無奈,只得去了盜賊,針對這樣的情況,蘇軾主張降低乃至減免賦稅。


老子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愚」當然不是愚昧之意,而是使百姓淳樸無知、沒有巧詐之心的意思。密州在蘇軾的治理下,百姓過上了安穩富足的日子,民風也隨之變得淳樸起來,當地居民感恩戴德,所以才有了密州出獵的場景!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一生豪氣,他不論政治上失意與否,於百姓而言無愧,「在其位,謀其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再打打獵,喝喝酒,豈不快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