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仿生觸摸感知神經器件用於人工智慧

高分子科學前沿 發佈 2020-01-16T06:43:41+00:00

相關研究成果以Abioinspired analogous nerve towa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人類一直為實現人體感官功能「複製」到假肢、機器人身上而努力。人體的機敏感覺細胞可以感知外界的機械刺激,隨後信號經過突觸轉化、神經纖維傳輸,最終被傳遞到大腦用於信息判斷與動作決策。近日,中國與新加坡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種電氣雙層微分離的結構,實現了信號感知、傳輸、識別一體化的仿生觸摸感知神經器件。相關研究成果以A bioinspired analogous nerve towa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該研究人員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鄭元謹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洪亮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王涌天教授等。

研究人員將兩張沉積有導電石墨薄膜的長條狀紙張襯底面對面地固定在一起,實現了電氣雙層微分離的結構,進而以此製備了原型器件。經過研究發現,這種器件集成了觸摸感知、傳輸、識別一體化的功能。為了驗證器件功能的可行性,研究團隊展示了這種仿生器件在人機互動、人工智慧方面的潛在應用。此外,他們在文中指出目前該仿生觸摸感知神經器件還處在初步階段,許多問題還有待急需解決。

可以試想一下,未來仿生機器人如果擁有了人類一樣甚至更強大的感覺神經功能會是怎樣的情形?握手會感覺到力度,被門夾到會覺得疼,人們的擁抱會感到溫暖,這些科幻電影的場景正越來越接近現實。

全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4214-x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