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有三大涼州刺史,一人英年早逝,一人身敗名裂,一人不得善終

燦爛海灘 發佈 2020-01-15T07:19:07+00:00

三國時期的涼州,隸屬於曹魏集團的勢力範圍,經魏文帝曹丕改革之後,其轄境包含有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

三國時期的涼州,隸屬於曹魏集團的勢力範圍,經魏文帝曹丕改革之後,其轄境包含有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涼州地形複雜、民族眾多,絲綢之路貫穿全境,自古便是物產豐饒,盛產精兵勇將之地。

按其歸屬權來說,曹魏集團在此地設置刺史,命其統管軍政要務的行為是一件無可厚非的正常現象。然而,自始至終都沒能將涼州納為己有的蜀漢集團,竟然也設立了「涼州刺史」這一虛銜,並且,先後任命了三位著名的將領擔任該職務。


第一位:馬超。馬超,字孟起,蜀漢集團早期著名勇將。馬超早年反曹失敗後投靠了益州張魯,但張魯為人心胸狹隘且好猜忌,他雖然欣賞馬超的勇武,卻又事事處處對其提防。所以,馬超在張魯帳下效力期間很不得志。劉備進入益州征討張魯時,馬超終於喜得明主加入了蜀漢集團。

劉備平定益州期間,劉璋屯兵成都依城堅守,蜀兵久攻不克。為了儘快拿下城池,劉備偷偷撥給馬超兵馬,命其率部繞著成都轉悠了一周。城中守將看到馬超後都誤以為是蜀漢的涼州援軍趕至,劉璋及其部將們紛紛失去了抵抗意志,後經主降派謀臣們的一番勸解,劉璋最終棄城投降。由此可見,涼州精兵在當時的戰力及威懾力非同一般。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超為蜀漢集團的第一任涼州刺史,其用意也顯而易見。馬騰、馬超父子原本就是漢末時期的涼州軍閥,而羌族人又是涼州精兵的主要來源。

馬氏一族在涼州地區經營多年,根基穩固、勢力龐大,在當地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劉備任命馬超為涼州刺史的用意,一是藉助馬超的威望和影響,為收復涼州地區提前做一個鋪墊;二來也表明了對涼州地區志在必得的決心。不過,馬超命運不濟,升任涼州刺史第二年就於任上病逝了。

第二位:魏延。魏延,字文長,蜀漢集團早期的謀武干將。魏延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蜀漢名將,自跟隨劉備之後屢建戰功,尤其是在漢中都督任上時,充分發揮了智略與軍事上的特長,將漢中打造成了蜀漢集團最堅固的北方門戶。由於魏延在漢中的出色表現,劉備稱帝後晉升其為鎮北將軍。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進駐漢中籌備北伐期間,任命魏延為丞相司馬兼任涼州刺史。魏延在職期間雖屢有奇謀,但因諸葛亮用兵謹慎,認為魏延的戰法過於冒險,故對其謀略未加採納,這也使得魏延在刺史任上始終沒有太大的作為。諸葛亮病逝後,魏延也因與楊儀之間的矛盾,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第三位:姜維。姜維,字伯約,蜀漢集團中後期的中流柱石。姜維是諸葛亮北伐期間收服的大將,他自加入蜀漢集團後備受諸葛亮的欣賞與器重,被諸葛亮稱之為「涼州上士」。姜維早年受到諸葛亮的重用,除了他確實有勇武才幹之外,其擁有的涼州背景也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據相關學者考證,古代的「羌」與「姜」本是一個字,天水姜氏源自於涼州的羌人之後,也是當地的名門大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諸葛亮重用姜維,並任命其為征西將軍,其用意也在於借用其涼州背景,對順利奪取涼州做一個鋪墊。

諸葛亮病逝後,蜀漢重臣蔣琬督陣漢中,而姜維率領部眾數次北伐,其攻掠的地區較於諸葛亮時期更為向西,其目的就是要與羌人聯合抗魏。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蔣琬出於當時形勢的需要,上表舉薦姜維為涼州刺史,並遷任鎮西將軍。蔣琬執政時期對姜維還算是較為支持,姜維在征伐涼州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成果,而到了費禕執政時期,由於其主張的戰略過於保守,對姜維採取的行動完全成了一種遏制。姜維每次出征,費禕都要限制其所帶兵馬,以至於姜維數次征伐都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費禕病逝後,姜維雖然進位大將軍統領軍事,但此時蜀漢集團的國勢衰落、人才凋零,再加上曹魏經過數年的鞏固,雍州、涼州地區的防禦穩固,駐軍實力也明顯優於蜀漢。所以,姜維後期的北伐除了空耗國力之外,收益幾乎微乎其微。姜維傾盡畢生之力,直到葬身於亂兵之時也沒能實現攻占涼州。


參考書籍:《三國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