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銷售模式 儘快釋放超期政策糧庫存

糧油市場報 發佈 2020-01-16T08:12:47+00:00

尤其是2004年、2006年以及2008年稻穀、小麥、玉米分別啟動政策托市收購以來,政策糧庫存壓力顯著,國內供需矛盾突出。來源丨糧油市場報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伴隨著我國糧食生產的連年豐收,包括玉米、小麥、稻穀在內的主糧品種庫存開始逐年增加。尤其是2004年、2006年以及2008年稻穀、小麥、玉米分別啟動政策托市收購以來,政策糧庫存壓力顯著,國內供需矛盾突出。尤其玉米庫存在2016年年初達到2.3億噸歷史高點,以玉米品種為焦點的國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展開。

超期儲存糧食消化刻不容緩

2016年,我國全面啟動了玉米收儲制度的改革,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全國玉米播種面積及陳糧庫存都得到了有效的調控。

2016年開始超期儲存和蓆茓囤儲存玉米定向銷售、分貸分還、委託包乾等多元化銷售模式進一步促進了銷售市場的活躍度。雖然截至2019年10月17日拍賣結束,臨儲玉米庫存餘量約5200萬噸,相較前期天量庫存調降顯著,但剩餘庫存基本為2015年產玉米,2020年也同樣面臨超期存儲糧源的消耗使用問題。

陳化糧替代玉米方面,稻穀主要用於深加工燃料乙醇及飼用方面,而小麥則以飼用為主、加工替代為輔。而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陳化稻穀庫存達1億噸,這部分稻穀去庫存迫在眉睫。作為相對可靠的燃料乙醇加工替代應用,2020年全國階梯型過渡推廣乙醇汽油計劃為陳化稻穀的使用提供了客觀條件。小麥在乙醇加工中替代部分玉米相對常態化,除華北部分地區因價格優勢作為日糧飼用外,近年因小麥、玉米價差拉大,小麥飼用消費恢復常規由「量替」轉為「質替」。

因為水稻等除食用外其他用途相對有限,下游不及玉米品種產業鏈較長尤其深加工加工方面,產業鏈條短、消費彈性小,是當前庫存消化的重點和難點,終端市場難以消化大量的庫存。而且根據目前臨儲玉米5200萬噸的庫存來計算,玉米作為燃料乙醇主原料的市場風險已經越來越大。因此,創新銷售方法,儘快消化超期儲存糧食,避免質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損失,為陳糧銷售尋找新的出路的同時,也對供應緊張的玉米市場構成有力補充。

創新銷售模式加快庫存轉化

伴隨著糧食的市場化改革,國家政策性糧食「順價銷售」模式實際上難度越來越大。從市場了解到,2019年12月19日下午舉行的政策糧定向酒精和乙醇企業的邀標拍賣專場,標的稻穀53.7萬噸、玉米22.5萬噸。2020年1月7日全國公益性飼料糧協商交易及掛牌撮合專場交易會也是靈活銷售模式的探索。

以稻穀為例,國家自2015年以來便出台了多項政策來加快去庫存的進度,如2015年黑龍江實施的水稻加工補貼、2016年超期蓆茓囤糧定向銷售、2017年的按年份區別銷售及水稻代加工成大米競價銷售以及2018年的大幅調低拍賣底價、增加稻米出口等等。2019年再度對各年度稻穀銷售底價進行大幅調整,其中2014年產超期稻穀底價調整為1600元/噸和2000元/噸兩類。

2019年國家政策性稻穀競價銷售累計成交1261.1萬噸,同比增加405萬噸。

其中,2019年全面下調最低收購價稻穀的銷售底價,尤其是專場銷售的稻穀底價偏低,競爭力較強。以專場銷售的2013年、2014年產稻穀為例,1500元/噸的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拍賣底價以及1600元/噸粳稻的拍賣底價,遠低於當年及2019年稻穀最低收購價,而2019年吉林地區三等糧拍賣底價2014年、2015年產分別為1600元/噸和1650元/噸,與同類品種相比較低甚至低於玉米拍賣價格為多年來首次,飼料企業參拍積極性提升。

糧食去庫存化過程中,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同時,應結合市場需求,以靈活的銷售定價方式及多元化銷售模式,形成特定糧源的定向銷售、專場銷售等,尤其針對超期超標存儲的糧食庫存,通過適當加工補貼、專項補貼、物流貸款支持等多種方式,更好地調動各市場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促進銷售活躍度,加速糧源流通,引導陳糧庫存轉化,從而滿足市場需求,激發產業活力,促進行業整合升級及健康發展。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