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總是睡不好?你可能是缺了它

kane說健康 發佈 2020-01-15T09:09:16+00:00

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愛人、父母,經常沒理由地焦慮、不安、控制不住情緒,他們很可能是缺了「嘎巴」。GABA是我們大腦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與GABA相對應的是谷氨酸,它是我們大腦中最重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

微信公眾號:武漢楷恩醫院

你小時候被媽媽揍過嗎?你小時候跪過搓衣板嗎?


當年媽媽之所以周期性地發火,很可能是「嘎巴」鬧的!

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愛人、父母,經常沒理由地焦慮、不安、控制不住情緒,他們很可能是缺了「嘎巴」。

「嘎巴」是啥?


「嘎巴」到底是什麼?

「嘎巴」的學名叫 γ-氨基丁酸,英文簡稱 GABA,讀起來好像是「嘎巴」。


GABA 是我們大腦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與GABA相對應的是谷氨酸,它是我們大腦中最重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


谷氨酸可以刺激神經元,幫我們學習和記憶,讓我們保持興奮狀態;但如果大腦一直保持興奮,就會給神經元帶來太大壓力,甚至造成「興奮性毒性」。

這個時候,如果有充足的GABA,就能幫我們促進睡眠、減輕壓力、降低焦慮,讓我們的情緒變得平靜。

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輛汽車,谷氨酸就是大腦的加速器,而GABA的作用就像是剎車,幫我們適時減速。


所以,谷氨酸和GABA是一對歡喜冤家,相愛相殺,但一個都不能少。

缺了「嘎巴」會怎樣?


有意思的是,谷氨酸和GABA雖然是對抗關係,但是GABA其實是從谷氨酸轉化而來的。



我們的身體會利用谷氨酸脫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簡稱為GAD)和激活形式的維生素B6(pyridoxal-5-phosphate,簡稱為P5P)將谷氨酸轉化為GABA。如果上述任一環節出問題,大腦的剎車系統就會出現故障。

一旦剎車系統出故障 ——


焦慮、抑鬱、失眠、脾氣大、渾身沒勁兒,一系列情緒問題都會找上門來。


有證據表明,缺乏GABA,可能會影響到兒童的多動症、女生的大姨媽、上班族的中年危機、廣場大媽的更年期等等,可以說是男女老幼覆蓋全了。


根據目前已有的文獻,缺乏GABA的常見症狀包括:

  • 焦慮:焦慮是缺乏GABA後最常見的症狀。很多抗焦慮藥物之所以有效,靠的是激活GABA 受體,增強GABA在大腦中的可用性。
  • 失眠:發表在「睡眠」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原發性失眠症患者的平均腦GABA水平,比對照組低近30%。
  • 抑鬱:抑鬱症患者腦內GABA水平也低於正常人,且抑鬱症狀越嚴重,GABA 水平越低。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一旦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GABA 水平會明顯升高。
  • 更年期綜合徵:研究人員發現,絕經後抑鬱症患者 GABA 水平明顯降低,這意味著 GABA 相關係統功能障礙,可能與絕經後抑鬱症的發病有關。

除此之外, GABA還與慢性疲勞、肌肉疼痛、經前綜合徵、癲癇、阿爾茨海默病、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甚至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有重要關聯。


我們自己日常遭遇到莫名其妙的困、喪、煩、累,以及女生每月那幾天的情緒失常、媽媽那幾年的無端發火,很可能跟缺了GABA有關。

想補GABA,可以吃點啥嗎?


常言道,缺啥補啥。對吃貨來說,也可以是缺啥吃啥。

那麼,想要補充GABA,吃貨們有哪些選擇?

有一些食物中天然含有GABA,比如發芽穀物、菠菜、土豆、紅薯、十字花科植物、蘑菇、西紅柿、白茶 等,另外部分發酵蔬菜和飲料,比如酸奶,也含有豐富的GABA。

還有的人可能想尋求補劑。不過,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我們吃進去的GABA不一定真能被大腦利用。

*血腦屏障科普

大腦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器官,為了防止各種有害物質從血液進入大腦,我們的大腦有一種叫「血腦屏障」的特殊膜狀結構,只有氧氣、酮體、葡萄糖和巨噬細胞這樣小分子物質,才能通過血腦屏障。

四個方法,讓身體成為GABA製造機


除了靠吃補充,還有 4 招能提升我們的GABA水平:

1均衡的營養

前面提到,谷氨酸可以通過 谷氨酸脫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簡稱為GAD)和激活形式的維生素B6,轉化為 GABA。

所以想要身體產生足夠的 GABA,我們需要補充下面這些營養:

  • 谷氨醯胺:谷氨醯胺可以在身體轉化為谷氨酸,並進一步轉化為GABA。肉類和其他動物類食品 是獲取谷氨醯胺的最佳食物來源。
  • 維生素B族,尤其是B6:正如之前所說,激活形式的維生素B6(P5P)在GABA的生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其他B族維生素也會參與能量代謝,有助於提升 GABA 水平。想補充B族維生素,最好的食物是動物肝臟。
  • :如果沒有足夠的鎂,我們就無法有效激活GABA受體。
  • L-茶氨酸:茶氨酸是一種能跨越血腦屏障的特殊胺基酸,它可以增加我們的GABA水平,同時增加5-羥色胺、多巴胺等其他神經遞質。
  • 牛磺酸、鋅、精氨酸等:這些也是文獻中經常提到的能幫助GABA生產的重要營養成分,主要是參與谷氨酸向GABA的轉化過程,以及增強GABA在大腦中的可用性。

2健康的腸道

健康的 腸道環境,也能提升我們大腦的GABA水平。

腸道又被稱為「第二大腦」,它與大腦之間的相互溝通可以幫我們穩定情緒。



另外,腸道內部分菌群,比如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已被證明可以產生GABA,並可能增加腸道神經系統中的其他神經遞質。

而且,腸道微生物對維生素B6的吸收和激活至關重要,能增加谷氨酸轉化為GABA的比例。

想要保持腸道健康,就要避免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精鍊植物種子油的加工食品,少用抗生素,降低生活壓力,多吃發酵食物、骨頭湯,並定期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


3減壓和運動

當我們處於長期高度壓力狀態時,腦細胞的相關功能會受到抑制,GABA水平下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慢性壓力導致GABA降低,低水平的GABA又會帶來更多的壓力。


想打破慢性壓力的怪圈,可以適度運動。HIIT、力量訓練,還是散步、慢跑、瑜伽、冥想、正念練習和深呼吸,都能提高我們大腦中GABA的合成能力。


另外,糟糕的睡眠也會讓GABA的生產變少。 因此,提升睡眠品質也是逆轉這個惡性循環的重要一步。


主動減壓、深呼吸、做其他放鬆運動、努力創造好的睡眠,都是降低壓力的有效方法,能帶給你更多的GABA,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4低碳水飲食

低碳水飲食跟GABA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


研究證明,低碳水飲食會讓身體產生酮體,而酮體能促進谷氨酸向GABA的轉化,並有助於降低谷氨酸的毒性。

而且,低碳水飲食還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營養、維持腸道健康,甚至改善抑鬱,這些也為 GABA 的生成和利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補充一句,某些自身免疫症狀可能影響GABA的生成和利用,這類人對GAD酶有較高的抗體,進而導致GABA相關功能異常,這種情況建議尋求專業醫生協助。

白天超困,晚上睡不著,可能是缺GABA;

莫名其妙地心情壓抑,可能是缺GABA;

沒做苦力卻總疲憊不堪,可能是缺GABA;

心煩意亂,躁動不安,可能是缺GABA……


遵循低碳水飲食,豐富均衡的營養,維護腸道健康,多運動、多冥想...,身體自然會產生更多的GABA,帶給你歡樂好心情!

如果你的親人、朋友總是感到困、喪、累、煩,你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們。

最後,願大家的生活中多一些平靜舒適的GABA。


參考資料:

[1]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787421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579978/

[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058788

[4]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611844

[5]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265922/

[6]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96418301038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44050/

[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21/c_1124261430.htm

[9]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86471

[1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94160

[11]http://xinhuanet.com/food/2017-09/07/c_1121618670.htm

[1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52553/

[1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52159/

[14]http://apjcn.nhri.org.tw/server/apjcn/17/s1/167.pdf

[15]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27831/

[1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62178/

[17]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772103

[18]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845187

[19]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367001/

[2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22878/

[21]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758222

[2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37169

[2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550553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