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很難搞?如果你會談,那麼學習、交友、情商都不是事

曉航說 發佈 2020-01-15T09:35:14+00:00

初三的男生,一開始很羞澀,讓媽媽多留一會以安撫自己與陌生人在一起的緊張,後來與我暢談了三個小時,從他身上我學到很多,我歸納了幾點:1、他擅長從學習好的同學身上學習譬如,他會主動向比自己排名前的同學,以及單科能力。


初三的男生,一開始很羞澀,讓媽媽多留一會以安撫自己與陌生人在一起的緊張,後來與我暢談了三個小時,從他身上我學到很多,我歸納了幾點:

1、他擅長從學習好的同學身上學習

譬如他會主動向比自己排名前的同學,以及單科能力強的同學請教、多討論,並且能夠把討教來的經驗化為自己的經驗:

「就是從那個考第二名的同學那裡學來的,他告訴我要慢慢讀題,快不是亂快,快要體現在計算速度和思路上,要集中精力去想題目。」

「看來你從這位同學身上受益不少啊。」我用反射式的傾聽來回復他。

「對,其實雖然後來我們不常交流了,我還是很感謝他。」小哥哥真誠地說。

「看得出來你很重情義,而且還很會飲水思源,這就是懂感恩。」我說了我的觀察。

「是這樣。」小哥哥很滿意我的發現。

2、他開始學會辯證地看人

「我們都不喜歡他,他學習特別好,就是沒有人能幹過他,而且他學習態度特別好,老師一說他,他馬上改正。」青春期的孩子的表達有其特定的矛盾性。

「看來你很欣賞這個同學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哪怕他有不讓人喜歡的地方。」我試著讓他看到自己的觀點。

「確實,他真的學得很好。」

「那麼,是不是因為他學習能力強,所以有時會表現出『這你都不會啊』,『這多容易啊』的態度,讓別人遭到碾壓,所以很不舒服?」我又試著幫他把另一部分表達出來。

「就是!他就是這樣的!」小哥哥表示認同,還表述了更多的細節並做了總結:

「其實,自己學得好,可以自己小興奮一下,在心裡驕傲一下,但是學習態度還要保持,付出的努力也一樣不能少;更不能炫耀,要不可能會摔得很慘,會被瞧不起。」

「哦,看到你從這個同學身上學到了很多,欣賞的部分和你會摒棄的部分。那麼你的意思是,在你擅長的學科,你就打算這麼做?」

「是的,我就是這麼想的。」


3、對為誰學習,他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在聊到有些同學數學很好而物理很差的時候,他表示他們在為老師而學,這樣的學習態度不可取。

我一時沒理解他的想法:「學不同的學科,也許能力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數學好,物理不好就是為老師學呢?」

「他們喜歡數學老師,就好好學,認真聽;不喜歡物理老師,就不認真聽課,結果成績就很差。」

「你意思是學習不應該受老師影響?」

「對啊,學習是自己的事,這門課也是自己要考的,不喜歡老師也可以學好啊。」

我都忍不住為這個半大的小哥哥鼓掌叫好了!

平時父母們總是操心,如果自己的孩子碰不到一個好老師,或者孩子不喜歡老師然後不喜歡這門課怎麼辦,這個15歲的孩子的回答真地值得比他年長一倍的父母們沉思啊!

4、他有成熟的交友觀

媽媽很擔心他和自己班同學相處不是特別好的問題,所以我直接問他:

「你希望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的?」

「志同道合。」

「哦,這是個好說法,具體說說看,你覺得什麼樣是志同道合?」

「能夠在一起討論,一起交流」

「明白了,所以你很贊同朋友在一起,不只是在一起玩,還要有學習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分享。」

「對,我不喜歡跟我們班的人玩,他們有20分鐘就去玩20分鐘,一起打球什麼的,從來不思考,我寧願拿這20分鐘來思考。」

說實話,我欣賞不同階段孩子的一些思想和看法,哪怕有些行為還不是非常到位,我看到他們的成長滿心歡喜歡。

5、他學會了站在不同的人的角度來思考

「我覺得那些不認真學習,學習就跟不上的人,老師就不應該花時間去管他們,應該把他們趕出去。」

「嗯,我聽到你的想法了,你覺得如果老師不用花時間管他們,那麼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你們身上,你們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對嗎?」

「關不關注無所謂,不管他們,大家都輕鬆。」

「嗯,明白了,那麼我想邀請你來當一下老師,你覺得你們班裡的這個學生,他原來只能考20分,通過你的努力,他進步到30分了,有沒有意義?」

「當然,那平均分就高了。」

「嗯,你想到了分數方面。那麼如果你是這個差生,原來你只考20分,現在老師不放棄你,不斷地陪你一起學習,你考30分了,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還能進步,你還有勇氣去學習?」

「是的,這個其實就是我,我以前數學也很差,也是從幾十分,這樣一點一點到現在100,100零幾。」

「看來你很有感觸,那麼這就是教育的意義,讓人看到希望,看到努力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許比起分數來,老師更關注能不能幫助學生進步。」

小哥哥若有所思,他擅長思考,想來他又深入了一層。

「那麼如果你是這個差生的家長,你希望孩子被趕出去嗎?」

「不希望,那就沒有機會了。」

「如果你是教育局的,你希望老師放棄差生嗎?」

「不希望,那就不公平了。」

「嗯,我第二次聽到你提到『公平』這個詞,這裡是指教育資源的公平,你認同嗎?」

「認同。」

我們的交流愈加深入。


在這一番深談中,孩子從考得不是特別理想的焦慮中慢慢地走到減輕焦慮,到放下焦慮;對同學的「簡單粗暴」到換位思考;對老師的「不公平」待遇到老師其實很有辦法的看法轉變,還有很多,以下有幾點是經過小哥哥同意可以分享的經驗:

1、對初一的同學的忠告:訓練自己的計算速度和思維能力很重要,要每天積累。

2、提前學,提前學能讓自己心態放鬆,也能讓自己多一點思考。

3、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學習,激發興趣很重要,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時間不是問題。

4、學會總結,如果會總結,那麼做兩至三道題的效果遠比刷二十或三十道題好得多得多。

最後,小哥哥說,他今天最大的收穫是,把一直藏在心裡的事說了出來,暢快了很多,壓力也沒有了。


引導老師:蘇曉航

蘇曉航是誰:

成才養育專家,青少年成才顧問,清華附小培訓導師,兒童學習能力測評師,正面管教導師。服務了60000多名家長、30000多名孩子和2000多名在校教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