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讀後感

麗人平凡 發佈 2020-01-15T10:09:40+00:00

縈繞在耳畔迴蕩,那是一個國家的國魂,一個民族的脊樑,它的凝聚力震撼力不亞於現在的國歌,那種浩然正氣是怎樣掀起了波瀾壯闊大秦帝國崛起的序幕!

聽讀完大秦帝國後,塵封在那遙遠歷史長河裡的金戈鐵馬一下子凸顯在眼前,那首古老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縈繞在耳畔迴蕩,那是一個國家的國魂,一個民族的脊樑 ,它的凝聚力震撼力不亞於現在的國歌,那種浩然正氣是怎樣掀起了波瀾壯闊大秦帝國崛起的序幕!

當秦獻公戰死疆場,丟失河西,山東六國揚言要一口氣瓜分秦國。這時的秦國外憂內患,積貧積弱,民風彪悍、粗莽,私鬥成風。在這樣風聲鶴唳之時,秦孝公贏渠梁繼位。此時秦孝公力挽狂瀾危難中的秦國,如是在議事堂立了個《國恥》的血碑,這塊石碑是贏渠梁斷了根手指的血刻下的,以告示老秦人:上下同心,雪我國恥!並發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誓言,聲音振聾發聵,餘音繞樑。贏渠梁立即頒布求賢令,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招來了一名衛國布衣士子衛鞅,這時的衛鞅,二十出頭,比秦孝公小一歲,一襲白色的士子服,英俊瀟洒、風流倜儻,明明就是一介書生,能有驚世的學問嗎?贏渠梁持懷疑態度,殊不知衛鞅的到來成了秦國由弱變強的分水嶺,他們君臣配合默契,勵精圖治,經過近二十年的奮發圖強,徹底的變法,使秦國慢慢由貧弱走向富強,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崛起,並且擁有一定的話語權!這裡面有秦孝公鼎力支持,篤定的信任才使衛鞅有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才有了戰國時期一個曠世的奇才橫空出世。後因收復河西得到封地在商於就改叫商鞅,商鞅變法後,是頒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令的第一人,沒有人能凌架與法令之上(以至後來的太子在十三歲時犯法,割了他的老師鼻子,宣太后執政時失策後自裁了)。秦國民風開始大變,人人遵紀守法,崇尚入伍建功,農人勤勞耕作,再也沒有痞民了,開啟了華夏法家學的文明,商鞅可以說是現代法律學科的鼻祖,為秦國滅六國,統一華夏奠定了磐石之基。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贏駟繼位,商鞅以身護法,克己奉公,自己選擇車裂而死!

白起老秦人,少年就從軍,嶄露頭角是在秦武王死後,他臨危受命,到燕國接回做人質的王子贏稷。箇中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每次遇到困難,他就和士兵一起喊出那句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激勵著將士們!從這次不辱使命完成任務,宣太后看到了白起的篤實的性格,超凡的膽識、縝密的智慧、還有不驕不躁的軍事作風。得到了宣太后的賞識,從士兵做到武安君,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次仗,沒有一次失敗,山東六國的將士只要聽說是白起帶兵都望風喪膽,被稱為戰國時期的戰神,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著名戰役長平之戰大獲全勝後,建議秦王贏稷一鼓作氣拿下趙國,可惜贏稷聽了范雎的計謀搬兵回師,錯過了滅趙國的最好時機,贏稷後來知道錯了,又叫白起去攻打趙國,白起認為趙國已經緩過神來了,他們會拚命的抵抗,很難打的贏趙國了,為了保存秦國的軍事實力,愛惜士兵,不作沒有勝算的流血犧牲,白起不計個人的安危抗命,結果肯定是被贏稷賜死。後在丞相呂不韋當政時昭雪,老百姓記住了這位將軍為秦國殫精竭慮,胸懷坦蕩的長勝將軍,在秦國很多地方立了武安君的祠堂!應了現在的一句話:金杯、銀杯,趕不上百姓的口碑!

贏政八歲隨母親從趙國回秦,十三歲繼位,一直到加冠後執政,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平定嫪毐叛亂。第二件事免去丞相呂不韋,因呂不韋在嫪毐叛亂事件的失策受牽連。第三件事大興水利工程,完善了呂不韋時期修的都江堰,後又修築了鄭國渠,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為滅六國打下了充足的物質基礎。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在贏政三十九歲之際消滅六國,一統華夏,締造皇皇之偉業,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餘年分裂、割據的局面,尊號始皇帝!

統一華夏後,這時的秦國百廢待興,怎樣將這樣的一個民族帶向富強和文明。贏政集思廣益,開歷史的先河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以郡、縣制劃分行政管理,廢除舊的分封制。(所以我國延用到現在省、縣的行政劃分)為了將南海融為華夏一體,派大將軍王翦領五萬老秦人紮根南海。(所以才有現在的南海屬於中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交通道路,為防外患修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在這統一後的近十年里,秦始皇是馬不停蹄,從不敢懈怠秦政,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大大地透支了他的身體。為防患六國舊貴族復辟,巡視九原蒙恬駐紮的秦軍,想看看長公子扶蘇磨礪得怎樣,好確立儲君!秦始皇在巡狩到沙丘紮營,當天晚上實然狂風大雨,颶風旋轉起了營帳,大將大喊保護皇帝,將士們齊心協力圍個圈不讓風掀翻秦始皇的帳篷。這時再次響起那古老的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當李斯衝進始皇帝行營時,只看見趙高和胡亥撲在皇帝身上大哭!趙高說:始皇帝在寫詔書時,老病復發實然倒地!秦始皇留下一卷沒寫完的詔書突然駕崩,給秦國廟堂留下權力的真空期,沒有立太子,秦國此時遇到了史無前例的浩劫,讓李斯和趙高製造了亘古的權力黑洞。倆人狼狽為奸,李斯擬假詔書,殺長公子扶蘇,殺忠臣蒙氏一族,將憨厚無能的皇子胡亥推上皇位,趙高改法令殺光贏氏王族。李斯和趙高同流合污,徹底動搖了秦國廟堂的政治中樞,這時大大推毀了秦國根基。

以至於農民軍陳勝、吳廣揭杆起義,到後來起義軍風起而涌,直到項羽進咸陽殺秦王子嬰,一把火燒咸陽三個月,秦國被起義軍最後徹底滅亡。

一代雄才偉略的始皇帝贏政締造的秦國只執政了十五年就轟然崩塌了。他英明一世,失策一時,只知人於明,不知人於暗,只知人的善良一面,不知人邪惡的一面。當李斯和趙高邪惡占上風時,智慧就是邪惡的邦凶,李斯以一己私慾把自己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了,泯滅人性的太監趙高更是遺臭萬年,以至延用到現在的諺語:「指鹿為馬」就是對趙高當時權力的詮釋。對秦國走向滅亡李斯是推卸不掉的罪魁禍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秦國的實然崩潰無不讓人感喟,怎不令世人痛惜!

秦國的崛起,承載了幾代秦王的嘔心瀝血,幾代有識之士智慧的結晶,幾代將士們的流血犧牲,更是無數老秦人用熱血和生命澆灌起來的大秦,當王離帶九原大軍在彈盡糧絕作最後拼殺時,軍營最後一次響起「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全軍將士拚死在戰場,多麼悲壯。那是最後一次氣壯山河的誓言,全軍覆沒後,將徹底喪失了秦國最後的軍事力量 。他們是歷史長河裡留下的一群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文官裡面還有張儀、魏冉、蔡澤、蒙毅、水工令鄭國、李冰、(范雎、呂不韋、雖建功業了,但我認為他們功過相抵)。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是集百家精華的一部經典。而李斯就屬奸臣了

武將裡面還有司馬錯、蒙驁、蒙武、蒙恬、王剪、王賁、李信、王離等等。是這樣一批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這些有志之士為秦國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幾千年中華文明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章!

讀聽完本書後,大大顛覆了我以前的觀點,以前有些史料記載的是贏政是位暴君,在當時焚書坑儒事件中,面對洶湧而來的舊貴族復辟,受大勢所迫釆用的手段是有失策之過。但到臨死前贏政卻說對不起贏氏皇族,因為他做皇帝以後,廟堂的權力中樞幾乎沒有贏氏皇族一人擔任重要官職,對不起老秦人,這時他們幾乎都派到守邊去了!對不起趙高跟隨他幾十年鞍前馬後的侍服,所以臨死前封他做郎中令一職!可這一仁慈就釀成了秦國千古浩劫!以前認為商鞅是個酷吏,然而他只是維護國家的法令時鐵面無私,面對死亡時卻大義凜然。這樣的錚錚鐵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面對趕來陪她赴刑的妻子白雪時淚流滿面,肝腸寸斷。倆人留下了盪氣迴腸,動人心魄的愛情篇章!

聽讀完本書,戰國時期有為志士立即鮮活立體起來,更加深動感人了。作者從正面剖析人物特徵、更深層次地刻畫了有為之士人格的魅力,傳遞了正能量的東西。讓那些英雄豪傑的名字永遠刻在中華悠久的文明史上!

歷時幾個月聽讀完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為無數老秦人和有識之士歷經千辛萬苦而鍛造的秦國,在短短十五年之後就轟然坍塌,而扼腕痛惜。為書中英雄豪傑跌宕起伏的人生而同喜同悲,時而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時而悲催的潸然淚下。由於篇幅有限,悠悠幾百年的《大秦帝國》我只選了三個人物代表,一個文官商鞅,武將白起,和千古始皇帝贏政。感謝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中華文明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