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能發動一場對伊朗的戰爭嗎?

張召忠 發佈 2020-01-15T10:13:56+00:00

阿拉伯人本來可以過著和平安逸、悠閒自在的生活,石油在給他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就是因為擁有了石油資源才惹來這麼多的殺禍和不安:40年東西方冷戰、四次中東戰爭、八年兩伊戰爭、兩次海灣戰爭,永不熄滅的戰火已經讓他們受夠了,所以和平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文/張召忠

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張召忠於2008年所著《下一場戰爭》。

國際社會息事寧人

阿拉伯國家與伊朗有著地緣利益,歷史上無數的戰亂使他們最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阿拉伯人本來可以過著和平安逸、悠閒自在的生活,石油在給他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就是因為擁有了石油資源才惹來這麼多的殺禍和不安:40年東西方冷戰、四次中東戰爭、八年兩伊戰爭、兩次海灣戰爭,永不熄滅的戰火已經讓他們受夠了,所以和平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阿拉伯國家能夠容忍伊朗擁有中等強度的軍事實力,只要保持威懾以色列和平衡美國就夠了。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而且在常規武器方面過於強大,他們也感到不安全。


但是,如果美國和以色列入侵伊朗,再次把伊朗變成第二個伊拉克,他們也感到心中不安。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維持現狀,不戰不和。

(來源:維基百科)

歐盟、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屬於在伊朗有重大戰略利益的國家和集團,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損,更不希望由於伊朗戰爭而引發石油危機,加劇經濟動盪,所以反對戰爭的聲音十分強烈,主張用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決衝突,堅決反對對伊動武。


由於俄羅斯和中國均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所以在戰爭問題上具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與伊朗關係十分曖昧,在對伊開戰問題上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會出頭,因為戰爭帶給他們的沒有任何利益,相反卻是一大堆災難。

美國發動戰爭和戰後維和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盟國一致的原則。所謂盟國一致的原則,就是美國在遂行戰爭的同時,必須獲得北約盟國、軍事友好同盟國家和友好國家的一致贊成和支持,具體的措施包括:

一是道義上和輿論上的支持,比如發表聲明公開支持等。

二是軍事上的支持,比如直接出兵參與戰爭或戰後維和。海灣戰爭中有46個國家參與到美國領導的戰爭中去,科索沃戰爭有13個北約國家與美國一起干,阿富汗戰爭有幾十個國家參與、160多個國家支持,伊拉克戰爭及戰後維和中也有十幾個國家參與其中。

三是經濟上的贊助。不能提供軍事支持的國家,可以提供經費、作戰物質、交通運輸設備等方面的支持。比如日本等國,由於受戰爭憲法等限制,不能直接出兵,但可以通過經濟支援的方式對美國進行支持。如果沒有盟國的支持,美國一般情況下很少單獨發起一場戰爭,所以,盟國一致原則對戰爭的發起和持續進行是非常重要的判據。

在伊拉克的美軍

(來源:Marine Corps Recruiting/2nd Lt. Isaac Lamberth)

2008年8月,伊拉克戰場爆出新聞,英國駐伊軍隊曾經在2008年年初與當地的武裝反抗組織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就是互不侵犯、相互尊重,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在動亂之中求自保。


這種的協議,導致英國軍隊在美國軍隊與伊拉克反美武裝進行的多次衝突中袖手旁觀,作為盟軍的英軍部隊面臨美英共同的敵人居然單方面簽署城下之盟,委曲求全,這是為什麼?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軍的厭戰,希望與美軍實現分割,不願意再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進行拚命,盼望著早日從伊拉克撤軍,就是不撤軍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傷亡。這樣的心情還能夠期望美國繼續在盟國一致的原則下發動一場對伊朗的戰爭嗎?美國將很難做到了。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來源:路透社)

在中南美洲,美國後院著火,古巴、委內瑞拉等國高舉反美旗幟,攪的美國心神不寧,吸引了美國很多火力,不得不重新組建第四艦隊。在非洲地區,幾內亞灣、蘇丹地區、非洲北部地區等不斷發現並開採出石油等各種稀有礦產,美國對此垂涎三尺。非洲人民對美國沒有任何好感,對於美國插手非洲事務保持高度警惕,美國的經濟援助、武器輸出等慣用伎倆在那裡都不好用。

為了加緊對非洲的控制,2007年美國建立了非洲司令部,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裡,美國先後派遣多個高級考察團遍訪非洲各國,至今沒有一個國家願意邀請美國在自己的地盤上設立非洲司令部。


沒有辦法,美國的非洲司令部只好漂在歐洲的德國軍事基地臨時辦公,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第三世界國家反美鬥爭的這些事實,也從一個更加廣泛的側面牽制了美國對伊朗戰爭的火力,讓美國人知道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再想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美軍空襲利比亞,消滅恐怖分子

(來源:路透社)

目前的國際環境與六年前也大不一樣,國際社會的反戰浪潮日益高漲。美國發動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讓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國的真正用心,就是肢解主權國家,搶占石油資源,建立軍事基地,實行全球霸權。


為了實現這樣的戰略目的,美國不惜編造國際反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各種各樣的謊言,如今這一套再老調重彈,已經沒有多少聽眾了,如果美國不能編造出其他讓人信服的新謊言,要想發動伊朗戰爭並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非常難。

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會再容忍美國編造當年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的那些鬼話,如果美國不能提出伊朗擁有核武器的足夠證據,要想對伊動武,國際社會不會給美國以尚方寶劍。


同時也應該看到,世界各國人民反美鬥爭的熱潮對美國發動伊朗戰爭也是一種戰略牽制力量。經過這幾場戰爭之後,世界人民開始醒悟了很多,大家共同認識到,沒有必要再這樣相互殘殺,應該用更多的精力團結一致對待人類共同的敵人,比如全球變暖、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石油危機和糧食危機等等。

澳大利亞大火

(來源:AP Photo / AAP Images/Dan Himbrechts)

從理論上來講,國際社會的上述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也是能夠遏制戰爭的。但是,美國和北約如果繞開聯合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單獨對伊開戰,就像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那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俄羅斯、中國、印度、聯合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社會只能表示遺憾,別無他法。

2008年6月2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在阿拉伯電視台播出的訪談節目中說,如果伊朗遭到軍事打擊,他將辭職。巴拉迪說:「我不認為目前伊朗處於嚴重和緊迫的危險中。如果現在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將讓我無法繼續工作。」


「眼下我看到伊朗處於嚴重和緊迫的危險中,現在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將讓我無法繼續工作。」巴拉迪當天在阿拉伯衛星電視台播出的採訪節目中說,「依我看,一次軍事打擊將比任何可能的事都糟糕,它將把這一地區變成一個大火球,」巴拉迪說,「如果你們發動軍事打擊,它將意味著,如果伊朗沒有準備好製造核武器,它將加速製造核武器,並將得到所有伊朗人,甚至一部分西方人支持。」

巴拉迪的觀點很明確:伊朗目前僅僅是在進行鈾濃縮,距離研製成功核武器還十分遙遠,目前並無迫在眉睫的威脅,如果對伊動武,必將打草驚蛇,反而促使其加速發展核武器,這將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話又說回來,儘管事實如此,但如果美軍一定要對伊開戰,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沒有辦法,只能望洋興嘆!這就是悲哀!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國際法在拳頭面前顯得軟弱無力。



——本文摘自《下一場戰爭》

華藝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次印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