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上海更有年味②去飯店吃年夜飯,不必一定是本幫菜,今天的上海80後這樣過年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15T10:52:08+00:00

【就算「人擠人」,也要去買年貨】在美食作家吃心看來,作為一名80後,記憶中的春節已經沒有老一輩那麼講究,但置辦年貨仍然是人們過年時的保留節目。

春節逐漸臨近,這幾天若是前往上海的南京路、城隍廟等地,已經能夠感受到春節的「預熱」。第一食品商店、新雅粵菜館裡人頭攢動,市民忙著購買年貨;城隍廟的鼠年燈彩也已高高掛起,小商品市場裡都是紅彤彤的年飾;上海的各大商場、飯店裡,也都打出了「年夜飯預訂從速」的招牌。

在上海,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種「年味」。相比老一輩的懷舊,上海的80後既承接了老一代的年俗和習慣,又與新時代的過節方式接軌。他們眼中的年味發生了哪些變化?

【就算「人擠人」,也要去買年貨】

在美食作家吃心看來,作為一名80後,記憶中的春節已經沒有老一輩那麼講究,但置辦年貨仍然是人們過年時的保留節目。

人們在置辦年貨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美食的團聚了。」吃心說。她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每到過節,就會做「媽媽牌」醬油肉,用一個大臉盆醃製醬油肉後,再掛在通風處風乾一周左右。這樣的醬油肉,當時上海每家每戶幾乎過年都會做。

醃臘的美味不止醬油肉一種,還有鰻魚鯗、咸雞、臘腸、鹹肉......「春節前三個月,就有人開始做醃臘食品了。家家戶戶窗戶上掛起了臘腸之後,我心裡就覺得春節就要到了。」新雅粵菜館市場部副總監毛勇說。

在他的春節美食記憶中,除了醃臘,還少不了一道全家參與製作的食物:蛋餃。準備一把鑄鐵的飯勺,拌好肉餡,生好煤球爐,蛋餃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大人們會「主勺」,孩子們則在一旁打下手。在飯勺上倒上油,放上蛋液,均勻地轉動勺子鋪滿蛋液,再放上肉餡。等到蛋液凝固成為蛋皮,用筷子把一邊的蛋皮撕下來蓋上另一邊,再把肉包起來一捏,蛋餃就做好了。

為何孩子們都這麼期待做蛋餃呢?原來,準備好的肉餡包完後,蛋液一般還會剩下一點。這時候,大人就會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點蛋皮。「這些蛋皮就歸我了,小時候特別愛吃。這是我過年的最大期待之一。」毛勇說。

隨著時代變遷,尋常人家不再動手自己做蛋餃、醬油肉了,而是走進菜場和食品商店,熱熱鬧鬧訂做和購買熟食等年貨。吃心就曾在公眾號「一片吃心」中這樣描述買年貨的場景:過年的時候來到王家沙,你一定會被上海市民購買年貨的熱情感動,客流向各個攤位四處涌動,人擠人感覺自己快被「壓扁」了。耳邊,一位阿姨說了句話,大概是最貼切的形容:哦喲,好像買東西不要鈔票一樣!

過年的時候來到王家沙,你一定會被上海市民購買年貨的熱情感動 圖片來源:一片吃心

在新雅粵菜館,一批阿姨爺叔同樣趕在過年前,來到老字號集中採購年貨。烤子魚、大紅腸、油爆蝦、八寶辣醬、三鮮鍋、鮮肉蛋餃等新鮮熟食樣樣受歡迎。毛勇說,等到春節前一周,購買熟食也需要排隊了,「實在是品種太多,容易挑花眼,花的時間也就長了。」

新雅粵菜館前人頭攢動

如果沒買夠,南京路上的第一食品商店、三陽食品、泰康食品,也是上海人購買年貨的好去處。臘肉臘腸、餅乾點心、南北炒貨、大白兔奶糖,在這些食品商店裡,這些年貨應有盡有。「每到過年的時候,南京路上就是一片紅。」毛勇說。他家就在南京路附近,每到過年,他總會和家人來南京路置辦年貨。大家就在南京路上東奔西跑,忙忙碌碌卻很快樂。

如今,隨著線上購物的發展,動動手指頭就能夠買到各類年貨,為何還要去老字號食品店裡「人擠人」?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不少人的回答仍是:要!在吃心看來,看看每逢佳節店門口排隊的人群、那些苦苦等候的阿姨媽媽眼中真誠的期盼,那些喜滋滋拎著一大袋糕點,像打勝仗一樣擠出門的客人就能明白,人人能負擔得起的傳統食物,恰恰也是維繫我們社會生活與人情世故的強韌紐帶。

【老字號年夜飯去年4月已訂滿】

大年三十,和家人一起吃上一桌熱氣騰騰的年夜飯,是一年中的「高光」時刻。毛勇說,在上海人的飯桌上,這頓一年中最重要的大餐,一定要集齊「雞鴨魚肉」四種菜式。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總要端上咸雞、熏魚、八寶鴨、鰻鯗,最後再來一道擺滿了蛋餃、魚圓、肉皮的「全家福」砂鍋,才算結束。「沒有這些菜,好像形不成過年的感覺。」

全家福

年夜飯在家吃還是在外吃,是過年前家家戶戶面臨的又一「靈魂拷問」:出去吃好像不夠儀式感,在家吃又太過勞心勞力。過去,一般只有「大戶人家」才會去大酒樓定一個大圓桌,在飯館裡吃年夜飯。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去飯店吃年夜飯已經成為了很多家庭的主流選擇。

這幾天,滬上各家飯館就都打出了「年夜飯火熱預定中」的招牌,但真正的「王者」還是那些老字號。毛勇告訴記者,新雅粵菜館的年夜飯包廂早在去年4月的時候就已經全部訂滿,大廳里的位置也同樣搶手,去年8月就訂完了,「很多人吃完當年的年夜飯,都會順手把第二年的也訂好,就是怕臨時訂不到位。」

年夜飯火熱預訂中 圖片來源:一片吃心

執著於在老字號吃年夜飯的,一般則以老上海人為主。對於「80後」來說,現在年夜飯的用餐地點早已不再拘泥於本幫菜。「和家人一起,我會去中式的大餐廳。和朋友出門,我會選擇精緻的飯館。只要氣氛好,年夜飯可以是火鍋、西餐、甚至日式烤串也行。我覺得年味就存在於人情味當中,過年聚餐更多是為了找一個相聚的理由。」吃心說。

同樣是「80後」,毛勇則更喜歡在家裡吃年夜飯,這和他身處餐飲行業,難得有機會回家歇口氣也有關。不過,他的年夜飯方式同樣也悄然發生了改變:不再是除夕前忙裡忙外準備「大餐」,而是將半成品菜餚打包回家。這樣,既解決了年夜飯「洗切配」的老大難問題,又能夠在家中安安心心吃個團圓飯。

如今,過年仍然營業的商場店鋪越來越多,但為何人們總覺得年味「淡」了呢?在毛勇看來,這可能是因為人們的注意力被衝散了。小時候,春節前三個月,他就掰著手指頭期待過年了,但現在年前還有雙十一、聖誕節、元旦,自然就分散了人們對春節的期待值。此外,過去張羅至少一周才能買齊的年貨,現在可能動動手指,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這也同樣分走了人們對春節的關注度。

怎樣讓上海更有年味?在毛勇看來,年味並非消失,而是改變了形態。要讓過年多一些「儀式感」,提升過年的氛圍,服務行業可以多動一些腦筋。除了傳統年飾的布置外,餐廳、商場內可以舉辦一些互動性的新春活動,推出更具新意的產品,讓更多年輕人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

田子坊的布置頗有年味 圖片來源:李寶花

此前,老字號推出的鹹蛋黃肉鬆青團、烤鴨月餅等多款「網紅」點心,就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排隊嘗鮮,提升了人們對節慶的關注度。在夜間集市、文創空間、餐飲場所等年輕人的時髦聚集地,同樣也可以舉辦更多帶有「年味」和「潮味」的文化活動,如創意春聯、創意剪紙等。其實,讓大家能夠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慶祝新春,就是最好的年味。

欄目主編:李寶花 文字編輯:裘雯涵

非標註外,圖片由作者提供。 題圖繪製:狄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