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寫作:如何構建寫作框架&優化表達內容?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1-16T11:09:34+00:00

一、無處不在的文案寫作寫作,不僅僅是指新聞、自媒體工作者、作家們寫稿子、寫文章以及寫書;也是指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寫的各種各種的文案,例如職場上,寫郵件,方案,做匯報、述職、和同事分享信息等;又如生活中,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在豆瓣發布影評、在內容社區分享經驗,這些都是寫作。

如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趨於多樣化,但文字在日常溝通中的作用沒有減弱,需要深度投入的文字閱讀,仍是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通過文字進行溝通(寫作),依舊是我們要掌握的一項通用能力。

一、無處不在的文案寫作

寫作,不僅僅是指新聞、自媒體工作者、作家們寫稿子、寫文章以及寫書;也是指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寫的各種各種的文案,例如職場上,寫郵件,方案,做匯報、述職、和同事分享信息等;又如生活中,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在豆瓣發布影評、在內容社區分享經驗,這些都是寫作。

在工作和生活中,寫作無處不在。

當然,我們寫的東西,不需要上升到「文學」的層次。很多時候,我們寫作的目的,是傳遞信息,使閱讀者能夠充分理解寫作者的原意。這類型的寫作,寫出來的文案不需考慮「轉化率」、「帶貨能力」等因素,只要求表達的邏輯性、簡潔度、準確性、能讓讀者儘可能「看得懂」。

二、 總結寫作3個常見的問題

很多人寫文案最大的問題是,只顧著「我要表達什麼」,不懂得讓讀者「看得懂」,寫的人洋洋洒洒,讀的人摸不著頭腦。好的文案千篇一律,但信息表達混亂、不準確的文案可能具有以下的三個問題:

2.1 無表達框架或框架混亂

文章框架混亂的根源,在於寫作者沒有列好框架,就動筆寫正文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思緒混亂,導致出來的文案也邏輯混亂。

尤其是結構化思維能力不強的人,不列框架,寫出的東西,主題與論點、論點與論據、論點與論點之間,往往不能明確區分,框架歪七扭八,導致表達的信息不易理解。

2.2 論證邏輯不清

所謂論證,就是用真實、已經確定的命題,通過推理來確定另一個命題真實性的思維過程。一個論證過程,包括觀點、論點、論據三個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它們有一個嚴謹的邏輯關係。

論證邏輯不清晰的文章,可能的原因很多,如論證結構不完整,論點無法證明中心觀點,分組歸類不恰當、沒有滿足MECE原則等等。

2.3 表達累贅

句子表達累贅,是指句子中包含重複累贅的段落、詞句,或句子口語化嚴重。表達累贅的問題較為普遍,但受到的關注最少。看下面這個例子:

這個片段節選自某一文章片段,段落表達的信息讀者能夠理解,但文案稍顯「臃腫累贅」,文中圈出來的是可以刪減、改進的部分。

三、好文章是如何寫出來的

把文章比喻為一棵參天大樹,那麼框架是大樹的主幹,內容就是大樹的枝葉。框架是完整內容的基礎,在寫文章時,列好了大綱框架,文章算是完成了70%,剩下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地填充內容,沒有多大難度。列出一個好的框架,需要遵循結構化思維。

3.1 金字塔原理

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對象,來引導思維、表達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法。建立結構化思維的首要工具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分為4個部分: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納分組、邏輯遞進。

我們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構建我們的寫作思路:

「金字塔原理」是巴巴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溝通技術,可以用於結構化的寫作過程。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假設,你已經知道如何寫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 它所關注的是,你落筆之前的思考過程。

金字塔原理的四項核心內容分別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納分組、邏輯遞進。這四項分別代表了寫作的四個方向:論述、證明、歸類分組、邏輯遞進。下面圖示可以更好地理解:

對於寫作,縱向層次上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結構,自上而下一般為論證結構,用於論證觀點;自下而上一般為歸納結構,一般用於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兩種結構均需要在層次上有邏輯關係

在橫向層次上,有歸類分組和層次遞進兩種關係,歸類分組一般要遵循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層次遞進即多個平行內容之間儘量有遞進關係。

下面仔細闡述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進行文章框架的構建。

3.1.1 自上而下找結構

自上而下找結構,一般用於證明一個已知且明確清晰觀點,需要找到分論點以及相關的論據去證明該觀點。例如,證明「結構化思維比你想像得重要一萬倍」這個觀點,縱向結構上,要根據【觀點-分論點-論據】順序來構建初步框架。

接著在橫向層次上,運用分類歸納或層次遞進來分析,看該結構是否滿足歸類分組和層次遞進原則,可以看到上面的結構存在以下問題:

歸類分組不恰當:

  1. 分論點3包含分論點2的內容,不滿足MECE原則,可以合併;
  2. 分論點4中「工作、學習、寫作、日常生活」不能完全區分開的,不滿足MECE原則;
  3. 分論點4與分論點3可合併,不滿足MECE原則。

層次遞進不恰當:

  1. 結構層次缺失:開頭未明確闡釋中心主題的定義,沒有突出「結論先行」,結尾缺乏總結升華。
  2. 部分論據未遵循層次遞進關係,如分論點3的兩個論據。

經過橫向層次的調整,該觀點的論證結構可以為以下:

經過這樣的調整,該文章的結構顯然就就合理多了。

*注1:當然這不是最優的結構,該觀點還可以找到更好的分論點和論據,此處僅展示運用方法。

*注2:需儘量使用遞進關係的分論點和論據,如無法找到,可使用平行關係,不一定必須用遞進,需要變通;

*注3:MECE原則是一種理想狀態,完全窮盡有時候是不能達到的,但相互獨立必須遵守。

3.1.2 自下而上找結構

自上而下找結構運用於,當你不知道可以使用什麼框架,把信息結構化,便於信息表達的時候,一般需要在寫分析報告、工作匯報時用到。下面闡述如何運用自上而下找結構的方法:

若是遇到複雜的問題,可以使用4個步驟展開:頭腦風暴-連線分組-結構提煉-觀點補充。

  • 第一步:頭腦風暴,拿一張A4紙,把你腦中關於這個問題的所有碎片想法都列出來。當你覺得都列得差不多的時候,再讀一遍這些碎片想法,將類似的進行連線。
  • 第二步:連線分組,根據連線的情況,將想法進行分組;
  • 第三步:結構提煉,看一下這些分組,是否存在某種規律,按照這樣的規律,是否需要補充或調整組。這時候需要用到MECE原則,來決定分組調整。最後形成的組,就是你的結構;
  • 第四步:觀點補充,確定了結構後,看每個結構之下是否還需要補充其它信息,最後完善思路。

3.1.3 上下結合——兩種方式不可分

在寫作表達中構建結構時,到底使用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是沒有定數的,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去考慮,當目標十分明確時(如論證一個觀點),適合使用自上而下,當沒有目標時(如寫年終總結),適合使用自下而上找結構。

但,實際的寫作中不太可能只用一種方法就能把結構構建完,一定兩種方法同時使用才行,例如論證「結構化思維比你想像得重要一萬倍」時,需要自上而下找結構列舉論點,尋找論據素材時,面對大量的信息,要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對素材進行分類。所以,這兩種方式時不可分割開來的。

3.1.4 使用結構化思維展開寫作

上文介紹了兩種構建文章表達結構的方法,幫助我們構建一篇文章的框架和表達結構,但還做得不夠完善,我們還需要考慮讀者的因素,對文章的表達順序和構造進行調整,在正式寫文章之前,不妨根據下面的四個建議展開寫作。

  1. 觀點先行:開頭就亮出觀點,吸引讀者往下看
  2. 先有提綱:先列大綱,再寫內容
  3. 承上啟下:每個結構、段落之間,有恰當的過渡
  4. 結尾升華:總結全文,拓展思考

3.2 內容篇:表達嚴謹內容簡潔

上文介紹了結構化思維構建文章結構,關注的是落筆之前的過程,是建立在你能寫出漂亮句子和段落的假設上的。下面,我將介紹,在不考慮文學性和」轉化率「等因素的前提下,如何使內容表達更加清晰嚴謹、信息明確。

3.2.1 表達過程清晰嚴謹

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包含觀點、分論點、論據三個部分。三個部分是有著嚴謹的邏輯關係的,分論點用於證明觀點的正確性,論據用於證明分論點的正確性。上文已經在結構上說明如何讓觀點、分論點、論據遵循結構化思維,此處主要介紹如何通過適當的加法,做到論證嚴謹,讓用戶更容易理解內容。

(1)不該省略的信息要補上

寫作時,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所表述的信息量是否方便讀者理解。當表達的信息涉及陌生概念時,需要補上概念解釋;需要補充相關背景信息時,也不要遺漏。對已有的信息,要詳細描述,例如分析一個原因,要預先說明狀況,再分析原因;如果要講述一個故事,則需要將起因、經過、高潮、結果詳細展現出來。

(2)適當增加論點維度,提高可信度

論證一個觀點,一般需要3個論點維度。但建議儘量從5個角度去解釋,因為增加論點維度,不僅能豐富文章的信息,深化內容,還可以提升觀點的可信度,讓人信服你的內容。

(3)增加論據的數量

論據是用於支撐論點的元素,它由故事、論述性文字、數據三類組成。故事是人物案例、論述性文字就是觀點性描述文字,數據就是可以引用的一手、二手數據。我們論述一個觀點時,僅用一個案例,會顯得太單薄。最好使用個兩以上的案例+論述性文字+數據的組合,這樣不僅增加了文章的信息量,內容更豐富,也能讓讀者易於理解。

3.2.2 適當修飾內容

上文提到如何給文章做加法,豐富文章信息,讓內容便於讀者理解。下面介紹,如何通過適當的縮減和修飾,讓文章更加簡潔明了,便於閱讀。

1. 聚焦主題,刪除無關內容

文章的初稿,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我們需要審視這些信息,是否都與文章主題有關係,如果是無關的,則可以果斷刪除。

著名自媒體人粥左羅曾說:「一篇文章的好看,不是每一段都好看,而是整體好看」。整體好看的文章,內容必定是圍繞著某一主題展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毫無累贅的。

2. 優化重複表達

重複是最大的囉嗦,一句話能說明的東西,儘量不要用兩句話來說,不然十分容易造成讀者的厭煩。

常見的重複有以下3種:相近的觀點、同質的案例、用不同的措辭表達同樣的意思。在寫作時,應該儘量避免重複。

3. 精簡每一句話

「好的寫作秘訣,是把每一個句子的都剝得很乾凈。」現在很多人寫東西,大問題沒有,句子「不乾淨」的毛病很多(如前面的例子)。通過精簡,有時候我們能把一篇3000字文章刪減到2500字。精簡字句一般有一下幾個方式:

(1)刪除不必要的代稱

如原句:昨天我和小明吃飯,小明跟我說,他要上課學習結構化思維。

可刪改為:昨天和小明吃飯,他說,他要上課學習結構化思維。(意思不變,少了4個字)

(2)刪除不必要的因果詞

如原句:昨天和小明吃飯,他說,因為認識到自己思維能力不足,所以要上課學習結構化思維。

可刪改為:昨天和小明吃飯,他說,認識到自己思維能力不足,要上課學習結構化思維。(意思不變,少了4個字)

如原句:他們昨天晚上去蹦迪了,我沒去,因為我頭暈。

可刪改為:他們昨天晚上去蹦迪了,我頭暈,沒去。

(3)多刪一點「的」、「是」、「了」等助詞

很多時候,在表達意思不變的情況下,「的」、「是」、「了」等助詞是可以刪除的。如:」同級別的待遇」和」同級別待遇「、」但是「和」但「(」可是「和」可「類似)、」到了「和」到「這些。嘗試刪減一些助詞,你會發現,能刪好多。

(4)刪除累贅詞

有時候,稍微變換下句式,再修改刪除累贅次,能把句子變得更加簡潔。

如原句:前段時間因為採訪的原因,我認識了一個名叫小明的高級總監。

可刪改為:前段時間採訪,我認識了個總監,叫小明。(少了9個字)

4. 變長句為短句

長句和短句各有特點和優勢,但在信息爆炸的自媒體時代,建議多用短句,少用長句。短句相對於長句,更加簡潔、明快,易於理解。

長句變短句,有三個步驟:找主幹、切短句、補詞句。下面舉個例子,如何變長句為短句。

原句:

總結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進行回復、檢查、分析和評價,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的道理,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並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而形成的書面材料。

找主幹:找出句子的主幹(主語+謂語+賓語)

總結是書面材料。

稍加定語後:總結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寫的書面材料。

切短句: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拆解。

主幹:總結是書面材料

總結的對象:一個組織或個人的工作和學習

總結的內容:過去的工作、學習進行回復、檢查、分析和評價,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的道理,得出規律性的認識

總結的目的: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補詞句:根據切分好的短句,補充詞句,使整個句子通順。

總結是一種書面材料,它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寫的,通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和評價,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的道理,並得出規律性的認識,用於指導今後的工作。

以上即是如何優化內容的一些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使你文案的閱讀性大大提高。倘若你的文章選題正中人心、框架邏輯嚴謹,再加上優質的內容表達,那麼它就離10W+不遠了,哈哈~

結語

當然上文的分享不僅近適用與寫作表達,底層邏輯和方法適用的場景很多,尤其是結構化思維部分,需要仔細消化。進步不會一蹴而就,2020願大家升職加薪。

本文由 @Hiphop村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