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為何熱衷於吃英國王室的瓜?

歐洲時報 發佈 2020-01-15T11:49:51+00:00

最近有一名法國網民在論壇發帖,表達了他對英國王室的熱情:「我對英國王室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感興趣,我平時會收看《王冠》,我認為伊莉莎白女王是這個國家高貴的象徵。

2019年10月14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乘坐馬車前往議會,出席英國新一屆議會開幕儀式。(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歐洲時報1月15日秋狸編譯】近日,哈里王子與梅根夫婦的「獨立宣言」震驚世界。如果說英國人特別關注還情有可原,那為什麼法國也有為數不少的「王室狂熱粉」,時刻關注這場「大戲」並感到心神不寧呢?

法國LCI電視台報導,最近有一名法國網民在論壇發帖,表達了他對英國王室的熱情:「我對英國王室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感興趣,我平時會收看《王冠》(講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傳記類電視劇),我認為伊莉莎白女王是這個國家高貴的象徵。」

報導稱,如此喜愛英國王室的法國人並不在少數,近日哈里王子夫婦的「獨立戲碼」更是引發了激烈的辯論。在心理學家勞麗·霍克斯(Laurie Hawkes)看來,這種現象與人們面對「法國貓王」強尼·哈立戴家人「遺產爭奪戰」時的心理類似:面對名人新聞,人們總會真情實感地代入、站隊,乃至爭論不休。

「區別在於,」霍克斯說,「溫莎城堡的王室在法國人心目中有著另一個層面的意義,那就是象徵著如今已經在這個國家消失的王權。看著這些曾經擁有但如今已不復存在的東西,法國人總能感到特別的吸引力。」

這是否說明在經歷了143年沒有君王的生活後,法國人依然懷念過去的日子?霍克斯不否認這也是人的天性:「儘管有被殺頭的風險,擁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依然令人們感到安心。」

心理學家班傑明·特里(Benjamin Thiry)則傾向於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這種心理模式:「從古至今,人類團體總是傾向於選擇一位能夠負責講話、行動、做決定的頭領,其他人只需聽從,或者反對。」

「無論這位頭領的形式是凱撒、國王、皇帝還是總統,」他說,「他/她都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理想的對象……人們希望頭領能夠對問題作出回應,即使有時這個人物也會做錯,受到批評。」

換句話說,在集體潛意識中,王室成員代表了從古至今不變的象徵,體現了人們需要的「頭領」形象,一個願意為人們解決所有問題的超自然存在,一個理想化形象。「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對英國王室感到著迷,同時又經常對其感到失望。」特里說。因此,當哈里和梅根試圖擺脫傳統,試圖順其自然的時候,王室的粉絲會如此不理解,甚至憤怒。

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何英國王室的動向會在法國引發如此廣泛而強烈的反響?

首先,在霍克斯看來,在鋪天蓋地的媒體攻勢下,要想對英國王室的大小新聞一無所知反而要更難一些。相當一部分人只是覺得有趣,所以去了解事情進展,將其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還有一部分人反應激烈,對相關話題出言不遜。「他們仿佛是革命者的『繼承人』,發自內心的、激烈的反對貴族與特權階級。」霍克斯評價,「其實別人只想隨便聊點什麼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