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唐朝宦官左右皇位繼承的開始

理工男讀歷史 發佈 2020-01-15T12:42:05+00:00

俱文珍是侍奉唐德宗多年的資深宦官了,但與其他長年在皇宮中的宦官不同,他有很長時間在軍中監軍的經歷,見識過吐蕃人的強橫,平涼劫盟在吐蕃手中死裡逃生,也曾辣手處置過違反軍紀的士卒,是唐德宗控制各地軍隊的第一人選。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凌晨,大唐長安大明宮。

【唐德宗之死】

病重多日的唐德宗進入了彌留狀態,這位唐王朝的第九位皇帝,無論是64歲的壽數,還是27年的在位時間,在唐王朝皇帝當中都是靠前的。

睜開雙眼,唐德宗環顧四周,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等陪伴自己多年的宦官在榻前垂手侍立。

兒子呢?自己的兒子呢?自從去年九月太子李誦中風失去語言能力之後,自己就一直擔心兒子的病情。而太子病情一直沒有好轉,甚至連二十多天前的正旦大朝會都沒能參加,自己病重期間,太子也沒能像其他兒子一樣床前侍奉。

「太子,召太子來見朕。」唐德宗發出了生命中的最後一道命令。

片刻遲疑,宦官們當中地位最高的俱文珍站了出來,咬著牙說出了一句話:

「陛下,太子病重,不能前來。」

俱文珍是侍奉唐德宗多年的資深宦官了,但與其他長年在皇宮中的宦官不同,他有很長時間在軍中監軍的經歷,見識過吐蕃人的強橫,平涼劫盟在吐蕃手中死裡逃生,也曾辣手處置過違反軍紀的士卒,是唐德宗控制各地軍隊的第一人選。


有著27年皇帝經歷的唐德宗一瞬間就明白了所有事情,自己已經失去了皇帝的一切權力。兩行淚水從唐德宗眼角滑落,恍惚之中,自己與兒子的過去幾十年的點滴不斷浮現。

建中奉天之難,自己和兒子被叛軍圍困在奉天小城,23歲的兒子英氣勃發,披甲持劍在城頭鼓舞士氣,自己的恐懼仿佛也減輕了;

貞元長安糧荒,士兵們已經要再次兵變,自己日日在大明宮眺望渭水碼頭看是否有糧船到來,等到李泌告知韓滉的三萬斛糧食已經到了陝州時,自己與兒子抱頭痛哭,「我父子得生矣!

自己也一直對不起這個兒子,姑媽郜國公主淫亂厭勝之事,自己莫名的牽扯到兒子身上,險些廢掉兒子的太子位,幸好李泌勸阻,要不就又辦了一件錯事。

自己這個太子兒子一直謹慎嚴肅,對朝政也有自己的見解,身邊幾個中低級官員也都是一時才俊,想必將來能是個好皇帝。

可惜,自己看不到了,而且,兒子的病…


【宦官與翰林學士的衝突】

已經退出寢殿的俱文珍等人相對無言,這個皇帝他們太了解了,剛愎自用、偏聽偏信,殺大臣毫不手軟,劉晏、楊炎、崔寧、竇參等宰相級重臣的死是他們當中很多人親身經歷過的。

但正因為此,皇帝的多年積威讓他們知道自己幾人既然開了這個頭,就只能硬撐下去。

「太子殿下雖然仁厚,但身有重病,不應為大唐之主。為國家社稷,必須改立他人!」俱文珍似乎在對其他人說,似乎又是在自然自語。

其他人面帶猶豫,畢竟從唐王朝開國至今,從未有過皇帝病重由自己這些內侍改立新君的事情發生。但想到太子在東宮,對宮內宦官從來不假顏色,也都不再表示反對。

不知過了多久,一名小宦官從寢宮中衝出,伏地跪拜:「陛下崩了!」

眾人進入寢宮,一陣忙亂之後,俱文珍下定了決心,「暫不為陛下發喪,等新皇帝確定之後再說!」


二十三日一天,宦官們既忙亂,卻又是按部就班的安排皇帝死後的事情。

上午開始,就開始不斷把宗室當中幾位較為年長的親王秘密召入宮中,宦官們與他們分別進行協商。先是最年長的親王召王李偲,之後包括德宗的其他兄弟和兒子,當然舒王李誼這位宦官們準備擁立的王子更是第一時間就得以進宮。

但除了舒王之外,其他各王都對改立舒王沒有表示明確態度,畢竟此事重大,誰也不敢輕易承擔這個責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本來從正旦之後唐德宗病重,唐王朝處在權力真空狀態就已經二十多天,現在宦官們也不敢過多的拖延,於是,下午宦官們召集了幾位大臣,準備按自己的意思草擬唐德宗的遺詔,並希望能從這些朝臣處獲得支持。

進宮的幾位翰林學士聞聽唐德宗死訊之後都是十分驚訝,尤其在詢問宦官們為何不第一時間發布這個消息時,宦官們的回答竟然是皇位繼承人未定,暫不發喪。

中唐時期的翰林學士,雖然官位不是很高,但卻是為皇帝起草詔書的重要職位,甚至可以說是皇帝的參謀班子,也被稱為內相。

翰林學士們對宦官們的回覆非常不滿,皇位繼承人就是太子,早在25年前就已確立,即使太子重病,也有皇孫可以繼位。最重要一點,皇位繼承人豈是宦官們所能商議的!

於是,在翰林學士們的堅持下,宦官們無言以對,只得讓翰林學士們擬定了唐德宗的遺詔。但俱文珍對此並不擔心,「太子,太子還能起來繼位麼?」


【王叔文的思考】

上午各親王入宮後,唐德宗的死訊就已經在一個小範圍內開始流傳了,宦官們也不是鐵板一塊,自然也會有人向宮外傳遞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時,王叔文正在借下棋整理思緒。

他也是翰林,但卻是以棋侍詔,與能起草詔書的翰林學士有天壤之別。但在太子身邊多年,已經靠自己的才學和應變能力得到了太子的信任和賞識,太子對王叔文言聽計從。

在太子心中,王叔文就是自己的老師。

王叔文也一直在等待這個時刻,只有自己的學生太子當了皇帝,自己的一身本領、一生抱負才能發揮和實現。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和志同道合的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反覆商議,都認為這是個關鍵時刻。自己等人的多年經營,不但在宮中有能傳遞信息的宦官,翰林學士及朝臣中也有不少太子的支持者。

所以,王叔文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已經把事情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分析整理清晰,並安排各人分頭行動,自己官位不高,包括皇宮等場所都不能輕易進出,只能等候消息了。


【王伾的企盼】

王伾到了太子的東宮,他當時官位雖然也只是侍詔翰林,卻有行走宮內外的自由,由他來內外聯絡最是合適不過。

低聲和病榻上的太子講述了皇帝去世的消息,又把王叔文的分析給太子詳細說了一遍,之後的事情,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就看太子了。

東宮本身就在皇城之內,離大明宮不遠。

大明宮內宮正殿是紫宸殿,殿西北門九仙門是皇帝接受大臣朝拜的一處關鍵所在。

只要太子能到九仙門,就能讓所有的大唐官員看到太子,所謂太子病重不能繼位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太子李誦的堅持】

李誦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25年,自己的病情不是障礙,絕不是。

於是,掙扎著,李誦竟然從床榻上坐了起來。

王伾大喜,趕緊召喚內侍,為太子換上了喪服,攙扶太子坐上了步輦。

上力疾衰服,見百僚於九仙門。」(《舊唐書》)

太子並非是很輕易做到的這點,當他到達九仙門時,頭上帽子歪了都沒有顧及。

被各種謠言弄得人心惶惶的百官以及宮中守衛,遠遠地見到了太子的身影,竟然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衛士尚疑之,企足引領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資治通鑑》)

大唐,氣運猶在。

這就是唐王朝第十位皇帝——唐順宗即位前的十二時辰,無數暗流涌動,但又在大唐的慣性下回到正軌。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太子於宣政殿再次接見百官,宣讀唐德宗遺詔;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太子於太極殿即皇帝位。

宦官俱文珍等人不甘心這樣一個結果,在他們操縱下,短短半年後唐順宗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唐憲宗,史稱永貞內禪,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本文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順宗實錄》、陝西師範出版社《政治興衰啟示錄——唐·日落九世紀》,個別細節正史中未找到出處,僅供參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