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實警察玩「狼人殺」?這群嫌疑人的演技可以拿奧斯卡

有部電影凌辰 發佈 2020-01-16T12:55:05+00:00

在大多數懸疑犯罪類故事裡,推理環節往往是最吸引人的。這部劇共分為英國、法國、西班牙和德國四個系列,每國三集,每集一個獨立案件。

在大多數懸疑犯罪類故事裡,推理環節往往是最吸引人的。


看著心細如塵的神探一步步抽絲剝繭地還原案件真相,觀眾不僅能被巧妙構思的情節震撼,還能跟著體會一把智商輸出的快感。


不過,網飛最近推出的一部系列劇,卻將鏡頭伸向了另一個地方——《審訊室》。



這部劇共分為英國、法國、西班牙和德國四個系列,每國三集,每集一個獨立案件。


由於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別,不同系列間的風格差異很明顯,但劇情形式保持一致——全程聚焦警方和犯罪嫌疑人在審訊室中的對談博弈。


沒錯,沒有回憶閃現也沒有現場取證,案情只隨著雙方的對談展開。


在審訊室里,拚命自證無辜的嫌疑人和企圖挖掘真相的警方,形成一種天然的對峙關係。


而狹窄的密室環境、冰冷的監控設備和分秒必爭的時間……都讓這個密不透風的房間,變成心理博弈的絕佳舞台。


為了隱瞞真相,嫌疑人有的狂飆演技、哭窮賣慘,有的不慌不忙、從容周旋,還有的乾脆就全程緘默不言。



對此,警探們也不落下風,使出了各種高能策略。


比如德國篇的第一個案件,女警探上來就使出一招請君入甕,以「協助調查」的名義將嫌疑人穆勒請進了審訊室。



穆勒是個小有成就的地產商人,目前和妻子及三個孩子住在柏林。


女探長先是按照慣例,漫不經心地詢問了他的基本信息:


但在確認了案發時穆勒所處的地點後,她立馬就通過一張照片,聊到了受害人克拉爾。


原來,克拉爾是東德的一名水電工,上世紀90年代曾受僱於穆勒。


但不知怎麼的,在那之後他就人間蒸發了。



隨著兩人的交談,一段陳年往事被挖掘出來——


當時,柏林圍牆剛剛倒塌,西德人穆勒跑到東德去炒房,趁機賺了一大筆。正是在這個時期,他認識了貧困潦倒的克拉爾,僱傭他來裝修公寓。


按照穆勒的回憶,在裝修完成後,他和克拉爾就再無聯繫。


他覺得自己幫不上什麼忙,便要求離開,但這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來這兒並不是協助破案,而是接受審訊——因為警方已經找到了克拉爾的遺骸,並懷疑穆勒就是兇手。



幾天前,建築工人在施工時挖出一具骸骨,受害者約死於30年前。


警方通過遺物信息,確認了這就是失蹤多年的克拉爾,死亡時間正是給穆勒裝修期間。


在看到照片的瞬間,穆勒神情大變,並悄悄在桌子底下戴上了自己的婚戒。


這個細節也沒有逃脫警方的眼睛——因為玻璃窗的另一面就是監控室,那裡的警探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嫌疑人的肢體語言。


而穆勒的緊張和反常反應,似乎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那麼,一個富有的地產商,當年為什麼要殺害貧窮的水電工呢?


劇集緊接著就揭曉了這個懸念——


一名男警探帶著「證據」闖入審訊室,開門見山地指控穆勒是深櫃,當年追求克拉爾不成反遭勒索,隨後殺害了對方。


對於這一指控,穆勒當場否認,並搬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但男警探表示,警方早已到克拉爾的家鄉調查取證,發現他的母親死後有人為墓碑付了錢,還每年都過去獻花。


很顯然,兇手對克拉爾懷有某種感情。


也正是這種感情,導致他當年選擇將克拉爾衣衫完整地「體面下葬」——那些衣物上留存的DNA信息,如今就成了可以將他定罪的證據。



劇情講到這裡,似乎真相已經水落石出,只要穆勒認罪就可以結案了。


但事情卻遠沒有這麼簡單。


監控室里的警探判斷,穆勒應該並不是同性戀——他在聽到這種推測時,瞬間的震驚反應不像是偽裝。但同時,他的肢體語言又表明他對警方說了謊。



那麼,如果穆勒不是兇手,他又有什麼好隱瞞的呢?


就在審訊陷入僵局時,男警探通過幾句閒聊,忽然悟出了案件的真相——原來,眼前的這個穆勒是假的,其實他才是克拉爾本人。


當年,家境貧窮的克拉爾為了去西德上學,各種借債。可好不容易一切都打點好了,柏林圍牆卻塌了,父親也突然去世。


他最終沒能讀上大學,而是留在東德,每天拚命打工還債。



同時,時局的混亂也帶來了大批投機商人。克拉爾正是因此,認識了和自己同齡、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的穆勒。


他抱怨命運的不公,卻又無能為力。而就在這時,穆勒突然病死在了公寓里。


更巧的是,這個意外讓克拉爾發現穆勒幾乎舉目無親。於是,一個「狸貓換太子」的計劃就這樣在他心中成形……



如果不是穆勒的遺骸重見天日,克拉爾或許一輩子都將以他的身份生活下去。


那麼,男警探又是怎麼察覺到眼前這個穆勒是「假貨」的呢?


這是出於一種不無根據的直覺,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即便到了今天,大家也總能分清東德人和西德人。


從這個案件中,我們很容易看出這部劇的亮點和風格。


首先,它將場景限定在極簡的審訊室內外,僅靠台詞拼湊劇情,不僅節奏極快、氣氛緊張,而且能夠充分體現語言的技巧與魅力。


其次,這種敘事模式使得審訊如同一場拼圖遊戲,警方的試錯過程,使劇情具備了不斷反轉的可能。



除了上面講到的這集之外,德國篇的後兩個案件,也非常引人入勝。


在第二集中,犯罪嫌疑人是一個名門望族的「倒插門」女婿,因為家暴受到指控。


但奇怪的是,一向愛女心切、對女婿有所不滿的老丈人,這次居然專門雇了律師幫他脫罪。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隱情?


第三集中,受審者是一個畏罪自盡的連環殺人犯的情婦。警方需要從她口中,拷問出受害者遺體的下落。


但隨著雙方展開斡旋,警方才發現,當年的案情遠非表面展現的那麼簡單……



事實上,劇中幾乎每個案件,到最後都會出現一個高能的反轉。


但這些反轉情節既在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們不僅增添了戲劇性和懸疑性,更讓人看到,在每一樁駭人案件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系列劇,這部《審訊室》還進行了細緻的本土化和風格化處理,不同國家的故事能看出明顯區別。


首先,每個案件的背景都融入了一定的國家特徵。


比如德國篇的案件,涉及到了德國歷史的遺留問題,法國篇講到了2015年的巴黎巴塔克蘭劇院槍擊案,英國篇則關注到國內的兒童性犯罪、非法移民案等現實陰暗面。



其次,不同系列的風格基調也有明顯差異。


比如德國篇最為嚴肅冷靜,法國篇比較浪漫,每個案件到最後都和情感關係或兩性倫理有關;而西班牙篇的三個案件,真相不是奇情就是狗血,就連審訊戲碼都能反映出板鴨人民熱情如火的性格特徵……


因此,這部劇可以看作網飛全球化戰略的一種嘗試——嘗試如何將同一種劇情模式推行到不同國家,並且通過本土化的包裝,應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需求。


與此同時,不同系列之間的故事內核又保持著高度統一。


因為不論兇案發生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不可饒恕的罪行。而劇集真正關注的,就是案件背後暗流涌動的人性。



正如劇中的一句台詞所說:你以為人們在一起,是因為他們讓彼此快樂,但實際上,有些人在一起恰恰是因為不幸。


人與人的相識或許只是偶然,但在交往之中,卻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矛盾和羈絆。其中最極端的例子,或許就是兇殺。


因此可以說,這部劇用極簡的方式講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審訊不僅僅是一個推理與博弈的過程,更是一個洞察人性的過程——只有發現了人們心中最為真實而隱秘的慾望,才能最終剝開迷霧、抵達真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