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變身大腸癌,其實就少了一次腸鏡

胃腸病科普 發佈 2020-01-16T13:00:34+00:00

對於大腸癌來說,95%是大腸息肉演變而來,那麼它的未病狀態就是良性的息肉,檢查早了,它還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晚了,就是「已病」狀態,癌變了,無論是預後、治療費用、還是生存質量都是天壤之別。

《黃帝內經》說: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在疾病的萌芽狀態就要積極干預。

對於大腸癌來說,95%是大腸息肉演變而來,那麼它的未病狀態就是良性的息肉,檢查早了,它還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

晚了,就是「已病」狀態,癌變了,無論是預後、治療費用、還是生存質量都是天壤之別。

所以說,大腸癌與息肉,僅僅是一次腸鏡的距離!

一、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起源於結直腸上皮的惡性腫瘤,目前在我國的所有惡性腫瘤中,無論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前三名,每年大約有15萬人死於腸癌。

2018年最新的癌症報告顯示:

結直腸癌僅排在肺癌、胃癌之後,成功晉級為腫瘤死亡率前三名!

f大腸癌生存壽命與與預後發現早晚密切相關

有數據表明,早期大腸癌術後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98%,

而晚期癌則僅為10%,(編者註:最新資料顯示,我國進展期腸癌的五年存活率也達到30%左右)。

早期和晚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差別如此大,可見大腸癌的早期發現是何等重要。


二、症狀隱匿,極易被誤診和漏診


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即便有,也一般只表現為便血、腹瀉或便秘,而這些症狀很容易誤診為一般的腸道疾病或者痔瘡等,並不能引起患者甚至醫生的足夠的重視。超過80%的直腸癌前期出現症狀會被當成痔瘡等。

大腸癌的誤診率達41.5%,其中青年人結腸癌的誤診率高達72.8%-80%;而超過80%的低位結腸癌和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

究其原因,就是缺了一個腸鏡檢查。

據有關資料顯示,大腸癌在出現症狀後一個月內確診者僅為8.8%~10%,3個月內確診者占25%,6個月內確診者占64.3%。

有的甚至以結腸炎治療多達半年之久,有的以痔瘡、肛裂等治療,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進行結腸鏡檢查才發現不是痔瘡而是大腸癌,但此時往往已錯失了良好的治療時機,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大腸癌與其他腫瘤比較,發展相對緩慢,轉移較遲,如能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儘早做有關檢查(首選腸鏡),就能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為什麼腸鏡能有效避免大腸癌?


第一,大腸癌與其他癌症不同,它首先症狀隱匿,早期大多沒有任何症狀;

第二,它大多是腸腺瘤性息肉演化而來;而息肉在癌變前我們通過腸鏡就能發現它,處理它,消滅之於萌芽狀態;

第三,它生長及其緩慢,從息肉到腸癌,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

80-95%的腸癌是腸息肉變壞的,但是它發育遲緩,進展緩慢,而且我們有很多手段去阻斷它的進程。在諸多手段中,最有效的利器就是腸鏡檢查。

就如下圖一樣,做一次結腸鏡,發現了,切掉了,就沒事了,就這麼簡單。

不管它是個良性的也好,惡性的也好,切除後,我們定期複查就是了。

人的健康與死亡有時其實離得很近,大腸癌早期檢查,患者就會後退一步,走向健康;

晚一步檢查,患者就會向前一步,走向死亡。

關鍵就在一個「早」字!

但遺憾的是,目前很多患者,對醫生根據病情勸告病人進行結腸鏡檢查總是擔心疼痛而不及時接受腸鏡檢查。

有的則可能工作繁忙等原因而一拖再拖,錯過了寶貴的早查早治時間。

目前我國就診患者中,早期病例不足10%,治療中花費大而收效小,資源浪費嚴重。

早期發現與即時治療與晚期發現再作治療,醫療收費用相差10倍以上,如一個早期息肉癌變病者,大多無須開腹治療只行結腸鏡下治療即,醫療費用只需3000元左右,而中晚期大腸癌,開腹手術治療加化療起碼數萬元。

不僅醫藥費用昂貴,而且病人痛苦大、併發症、後遺症多,預後較差。


四、腸鏡檢查有什麼優點?


電子結腸鏡檢查,是通過一條柔軟的管狀儀器,從肛門途經直腸、乙狀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進入大腸最深部部位盲甚至迴腸未段的一種大腸疾病專門檢查儀器。

由於電子結腸鏡具有清晰、直觀,同時如檢查中發現病變可採取組織標本送理檢查確診、並可拍片、鏡下切除早期癌變組織並可免除開腹手術之苦等眾多優點。

結腸鏡檢查的敏感性是最高,是大腸疾病特別是大腸癌一種理想的檢查方法。被人們視為診斷大腸疾病的黃金標準。

簡單一句話:檢查早了,它還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

晚了,就是進展期癌,無論是預後、治療費用、還是生存質量都是天壤之別。



五、結腸息肉的檢出率有多高?


研究顯示,普通人群息肉檢出率高達15-20%,60-75歲人群高達75-80%;

我統計了我們科2018年的腺瘤性息肉的檢出情況,

發現腺瘤檢出率(年齡>=50歲)為31.7%,

其中男性為37.6%,女性為24.5。

我又進一步按不同年齡段做統計:

發現男性40-49歲,26.3%;50-59歲,36.2;60歲以後38.7%。

女性40-49歲,14.7%;50-59歲,28.8;60-69歲,32.7%;>69歲,37.1%。

從這組數據,我們發現男性40-49歲,每4個人就有1個有腺瘤性息肉。

而50歲以後,每3個人就有一個有腺瘤性息肉。

也就是說,許多人腸子裡有息肉這個定時炸彈,而發現它的利器,就是腸鏡!


六、哪些病人必須做結腸鏡檢查?


1.50歲以上人群:

一般人50歲開始可考慮進行篩查,比如結腸鏡檢查,如無異常,10年後複查。有的專家更傾向於40歲開始篩查。

2.既往有息肉的人群:

如息肉小於1厘米,數目小於2個,並且是較為低危的息肉如管狀腺瘤,則可以在內鏡切除息肉後5-10年複查。如息肉數量超過3個或者有高危息肉,則建議每3年複查腸鏡。

3.既往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群:

在出現症狀後8-10年需要開始腸鏡篩查。

4.直系親屬相關人群:

有一個直系親屬在60歲前發現腸癌,或者2個直系親屬均有腸癌的,應在40歲或者其最年輕的直系親屬發現腸癌時年齡減去10歲時開始進行腸鏡篩查:

(比如,小王的爸爸是40歲確診的,爺爺是50歲確診,那麼,小王就要在30歲開始篩查)

5.有原因不明的便血,血性粘液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腹痛、腹瀉,消瘦,腹部包塊,肛門急墜不適、貧血患者;

6.飲食以肉類及精細飲為主者;缺乏運動者;

7.有大腸癌病史、癌胚抗原(CEA)試驗陽性者;

8.有子宮及攝護腺盆腔放療史、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及上述大腸癌高危人群者,建議應及時到醫院有關專科進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早期大腸癌或大腸癌前變的可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