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從《刺客信條梟雄》的虛擬世界跳出,帶你徜徉19世紀的倫敦

俗人何金水 發佈 2020-01-16T14:05:09+00:00

1651年咖啡傳入英國,起初英國人把咖啡說得一無是處,認為它既不合營養之需,"又無助放縱之興";可是到18世紀初,倫敦已開設了500 多家咖啡館,人人都有自己特別欣賞、喜歡光顧的咖啡館。#解密老照片# #圖像大歷史# #老照片的故事# #歷史回眸# #倫敦#

從1831年到1925年,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當時,倫敦擁擠的環境曾導致霍亂的流行,1848年奪去了14000人的生命,1866年奪去了6000人的生命。然而,日益嚴重的交通堵塞狀況,反而促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地方城市鐵路網的建立。大都會工程委員會(Metropolitan Board of Works)監督首都和周邊一些縣的基礎設施的擴建;1889年,在首都倫敦周邊縣域範圍之外創建了倫敦郡議會,此委員會於是被廢除了。

本期照片全部橫置,為更方便快速的看到更大尺寸清晰圖片,請關閉螢幕自動旋轉,嘗試下效果。

倫敦(London)這個詞的語源已經無法確定。幾個世紀以來,出現大量關於倫敦這個詞的語源的說法,其中大多數作為語言學或歷史學上的空想,可以被否定,只有少部分從學術角度上可信。但沒有一個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實其中的任何一種說法。

朗伯斯宮 ,英國宗教權威的凱特博士大主教的家,朗伯斯宮中還有從1610年就開放到今天的最古老的王宮圖書館。

學界現在認為,倫敦在史前時期最有可能是一個具有一些分散定居點的農村地區。豐富的出土文物,如在切爾西附近的泰晤士河段發現的巴特西盾表明,該地區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埃格姆和布倫特福德也有可能是重要的定居點,伊爾福德的阿普霍爾營還有一個山丘堡壘,但在羅馬時期的倫敦,沒有出現今日倫敦城的城市雛形。


倫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稱是「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雖然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已是幾世紀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也常譯為西敏寺),是一座位於倫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區的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國君主(從英格蘭、不列顛到大英國協時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點。曾在1546–1556年短暫成為主教座堂,現為王家勝跡。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7世紀時倫敦已經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歐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毀壞倫敦城內大部分的建築,但大火後倫敦又立即開始為期10年的重建,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標誌性建築都是在此期間開始動工的。


齊普賽街(Cheapside)是倫敦的歷史中心和現代金融中心倫敦市的一條街道。它東接家禽街,通往銀行交叉口,那裡有倫敦市長官邸、英格蘭銀行和銀行-紀念碑地鐵站。向西是聖保羅大教堂、聖保羅地鐵站和主禱文廣場。

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s),倫敦最有名的圓形廣場,興建於1819年,早期是英國零售商店所在地,今日為英國倫敦市中心購物街道的圓心點,有五條主要道路交錯於此。

17世紀末,特別是18世紀,英國的服裝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享譽歐洲各國,其影響僅次於法國服裝。與服裝配套的各種裝飾品也備受人們重視,手提包和雨傘在18世紀末已成為一個裝著考究的人的必需品 。 與此同時,英國人對飲食也越來越講究。一方面注重收集、整理舊的菜譜,另一方面不斷從國外引進新的食品和飲料。1651年咖啡傳入英國,起初英國人把咖啡說得一無是處,認為它既不合營養之需,"又無助放縱之興" ;可是到18世紀初,倫敦已開設了500 多家咖啡館,人人都有自己特別欣賞、喜歡光顧的咖啡館。


19世紀開始,倫敦在維多利亞時代經歷大規模的發展,包括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開通、公共汽車的營運以及聯繫四方的鐵路線,使倫敦的市容與交通面貌一新。倫敦城區在19世紀後半期居住人口突然下降,大量新建的建築使倫敦從一座喬治風貌的城市轉而成為維多利亞特色的城市。

(完)

歷史其實就在你手中,

與@俗人何金水 一起回味歷史老照片!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封面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