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每個家長都要知道的「科學雞娃」時間線

閱讀第一 發佈 2020-01-16T14:06:40+00:00

上周閱讀第一組織的一場線上講座《如何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中,各年齡段家長提出了很多在雞娃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問向實驗室的教育專家給出了精彩又非常有深度的專業建議。

口述 | 問向實驗室專家講座 編輯整理 | Vivi

普娃無興趣、無特長,課外活動怎麼選?孩子學業繁忙,課外活動如何做取捨?上周閱讀第一組織的一場線上講座《如何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中,各年齡段家長提出了很多在雞娃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問向實驗室的教育專家給出了精彩又非常有深度的專業建議

我家8年級,成績中等,各種興趣班也都報了,他也沒有特別感興趣的,老師對這種情況有什麼建議嗎?得怎麼找出您說的不平凡之處呢?

女孩,14歲,孩子現在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跳舞,畫畫,跟其他參與的同學比,不具備競爭優勢。越往上孩子能投入課外活動的時間越少,該如何做減法?

14歲孩子在專業興趣引導方面,如何看待如果孩子跟自己比突出的項目在班級裡面跟其他同學比較並不具備優勢?是不是要承認孩子就是資質平平的平常人?家長要降低期望?

孩子從小學就喜歡踢足球,想要成為職業球員,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還是想讓孩子能專注學習,足球可以作為愛好,但不能作為主業,老師對於這種狀況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

我們將講座中的精華答疑做了整理,希望其中建議能幫助各年齡階段孩子的家長在平衡孩子的學業和課外興趣中,找到一條正確的而非浮躁的道路。

01. 每個孩子打開的節奏不一樣

依戀關係是底層

孩子8歲,3年級,不自信,不敢嘗試新事物,不敢接觸新朋友,目標是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性格,遇事可以從容冷靜對待。

首先,每一個孩子的先天特質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是情緒敏感性比較高的。孩子各自打開的節奏不一樣,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讓他能夠在你的關係里遷移到其他的關係。千萬不要著急推塔,即使你推了也沒用,他根本沒有準備好。

那麼,安全的依戀關係是怎樣的?就是你對他的呵護與安撫,讓他在你的懷裡感覺到安全。這個圈子里安全了,他自然就會走出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02. 小學階段關鍵任務:

補充效能感

另外一點就是,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成長線來看待問題。像這位家長提出的「遇事可以從容冷靜對待」,一個八歲的孩子不一定做得到。情緒管理很重要,但青春期才是情緒管理能力爆發期和訓練關鍵期。

這條成長線,是所有家長必須知道的一條線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關鍵任務,其實是效能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信與努力。所以,家長要搞清楚在孩子每個階段需要維護和注重的優先級。

也有家長有相應的問題,她說:「我家孩子7歲了,是男孩,從小對他比較嚴格,現在長大了,總感覺缺少主見和勇氣,遇到困難就愁眉苦臉。小的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現在遇到哪個地方稍微覺得有難度就想放棄,想請教一下老師,怎麼發現他的不平凡之處,以及如何提高他的自信心?」

首先,要訓練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孩子很可能在他過去的時間裡感到了太多太多的壓力和要求,而他沒有完成,也就沒有獲得控制感和成就感。

第二,就是哪怕他現在做的只有一點好的地方,也要不斷鼓勵他,牽引他。這實際上是為孩子補充所需的效能感。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家長,千萬不要著急,不要焦慮,一切都來得及。如果你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那孩子也只能整天愁眉苦臉了。

03. 興趣不是培養出來的

要培養的是成就感

很多STEM、英語學習類的教育機構都打著「培養孩子興趣」的宣傳口號,但事實上從學術角度而言,興趣並不是被培養出來的。

那興趣從何而來?拿我自己的兩個孩子舉例,他們一個天生對球類運動感興趣,一個天生對畫畫、舞蹈、音樂感興趣。我們可以稱其為孩子與生俱來的底色。但仔細回想,孩子後來保持興趣的原因其實是他在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後,你的稱讚和鼓勵給予他的成就感。比如你會說:「寶寶你好厲害,你才一歲就可以玩兒桌球了!」所以,興趣與成就感其實就如同硬幣的兩面。

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尤其是青春期階段,家長下意識就覺得要培養他的興趣。但是,這一時期其實是孩子最最重要的通用能力培養階段,如與人交往、表達、動手統籌、時間管理、自律、數據運用、科技工具運用等能力。

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有小學時所接受的效能感,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自信、努力。那麼到了初中,他就需要為將來的諸多跨界職業和創意工作培養通用能力。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回歸到一點,就是家長要認識到,興趣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需要你細細觀察他對什麼方向感興趣,且在此方向上做得哪怕只有一點小成績的時候,讓他有成就感。如此一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對此有一種主觀上的興趣。所以,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但有些家長也愁,給孩子各種興趣班都報了,他卻對一切都興趣缺缺,怎麼辦?建議可以先做卡片遊戲,請孩子自己選他不討厭的、覺得還是有收穫的、特別討厭的、這輩子都不想再去上的幾類興趣班,如果沒有,就準備兩張空白卡卡片讓他補充。還沒有想法,就趕緊做評估。青春期的親子關係中,一定要找到溝通的渠道和切入點可以溝通,評估結果可以作為其中一種。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做了各種努力,自以為是在培養孩子興趣,實際上事與願違。而每每看到這樣的家長,我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個跑步比賽的畫面,畫面里是家長在逼孩子跑快,甚至拉著他們跑。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家長都是想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報名讓孩子去上。這就牽涉到我要說的第二點,關於「呼吸系統」的問題。

04. 雞血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你摧毀了「呼吸系統」

整個社會的教育期待和我們教育選擇的自由度都比之前大了很多,所以我說,雞血本身沒有問題,是在追求雞血過程中摧毀了孩子天然的「呼吸系統」出了問題。

我們今天的狀態就有點《鐵達尼號》里急著往前跑、往前追著去買船票的狀態,再厲害的教育專家也不可能在這樣的時刻篤篤定定地站在原地,看著別人跑。

既然環境無法改變,那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在跑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孩子——是不是被別人踩一腳了,是不是快被推倒了,是不是跑得不能呼吸了……忽略這些問題,才是最嚴重的問題。這兩年,孩子的心理問題真是處於爆發期,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感受。但說到底,孩子的焦慮、抑鬱、緊張感,都跟我們大人是息息相關的。

每一個孩子都要學會自主呼吸,那我們家長怎麼做?其實就是在做任何選擇和決定前,問一下孩子。比如你可以問他:「媽媽覺得你在運動方面還需要提升,接下來街舞、武術、籃球、馬術等等這麼多運動,你要選什麼?你覺得你現在的狀態比較喜歡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在不斷向你發出信號:媽媽,我要選,我不要再聽你說話,我要說話。這個時候家長若放手讓孩子自己來選,就能慢慢恢復他的呼吸系統。

這個背後還有一層隱形的暗示,就是我們在為孩子報班的時候,其實是有很多自主認知的。也就是孩子如果不上了,就說明他懶惰,沒有毅力,故意浪費我的錢,將來有一天是會後悔的。這個心理萬不可取。

而且其實孩子已經發出了呼聲,用眼神看著你、用他的行動告訴你——我不喜歡,我沒有興趣,我不要去。

我還記得曾經在大理遇到過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女性。她本科和碩士都就讀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從小家裡逼她學樂器,為她念名校鋪路。而她現在年近四十,為自己選擇的人生卻是保持獨身,也不想生孩子,就在大理的一個小村落里弄了幾間房子,辦了一個在家上學的機構。她帶著村裡的小孩,每天早上起來就是討論今天玩兒什麼,推崇自由生長的童年。

問起她爸媽,她說他們在澳洲,而每年春節她都很糾結要不要和他們見面。她太恨父母了,也恨從小被逼著練的大提琴。

所以,多聽聽孩子的呼聲吧,多注意他向你發出的眼神。如果你想引導他,可以跟他一起學一起成長。做一個領跑者,而不是指揮者。孩子天然就會模仿,就像賽場上跑步一樣,他會被跑在前面的選手激勵的。

孩子還小的時候,你拉著他是會跑的。等到了青春期,他開始有力量、敢於表達,他有自己的朋友與想法,你就不要還拽著繩子拉他跑,他是不會聽你的。

05. 做家長要有大視野

也要有小視野

當然,如果你想跑得快,努力是不夠的,還要評估孩子的「體力」。

在教育認知上,過去我們忽略了自身優勢的問題,太注重套用別人的標準了。這種認知在工業時代沒有問題,而在後工業時代,也就是現在的零工經濟時代,問題就出現了。

為什麼國家鼓勵人人創業,萬眾創新?因為標準出口縮水了,把孩子逼到標準出口裡往往就是死路一條,而且沒有必要,機會成本太高。

只有以自己為標準,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才能創造以後的就業機會,也能創造和別人相抗衡的競爭力,而這個競爭力就是極致。

時代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變化觸目驚心,在這之中,我們沒有辦法為孩子真的預測未來。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看到他現在的競爭力,讓他現在的競爭力發揮極致。

所以,我說家長要有大視野,指的就是放眼未來。由此認清當下最重要的事,即培養孩子的跨界思維能力、可遷移能力,以及上文提及的通用能力。

那麼,小視野是指什麼呢?就是放眼孩子自身的優勢。有的家長跟我反映,孩子跳舞畫畫在整個班裡面表現得一般,我說那是你沒有看他的自身優勢。

藝術類、科創類、邏輯類、動手類、運動類、人文類……這麼多領域,都是要在孩子自己的特徵中去評估的,而不是拿別人的標準和優勢來衡量。

上圖就是我們在「中學生職業興趣測評」中評估出來的一張雷達圖。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孩子在每一個指標上分數一樣,或多或少都會有高有低。

也給你家娃做一做測試

06. 分清積極樂趣和消極樂趣

不要浪費「資源引導」的時間

這一點主要是回應很多家長的困擾:看到孩子打遊戲、踢足球,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沒有學習,在浪費時間。其實,接著我剛才提到的,在未來的時代,一個足球教練很可能會比一個大學教授還有工作成就感和社會地位,並且有非常高的收入。不要說你想像不到,其實現在的社會中已經如此。

最終還是回到我說的第一點,家長的認知很重要。積極樂趣和消極樂趣的本質區別,是到底什麼東西在吸引他,是爸媽把這樣東西拿走也無濟於事的。

如果孩子說:「媽媽我想放鬆一下。」那你就要用積極的方法滿足他內心的需求,釋放他的能量。比如你可以回答:「可以陪媽媽打羽毛球嗎?走,咱們到樓下去。」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你有什麼武器來爭奪戰場。想想你自己壓力大的時候會做什麼。逛淘寶,和閨蜜煲電話粥,或者一個人呆著,對吧?其實孩子也一樣的。所以陪孩子出去運動,跟孩子聊天,在外面打個遊戲啊,總之就是互動型陪伴,都是非常積極有效的。

最後一點,不要浪費「資源引導」的時間。有的家長會來諮詢孩子玩電競的問題。電競對於孩子來說是夢想,對於媽媽來說是藉口,這樣的溝通一定是無法進行下去的。

如果你想引導孩子,該怎麼做?第一步,你要了解電競是什麼,否則連對話的基礎都沒有。第二步,你要了解他深層的慾望是什麼。第三步,你要引導他在這件事上發展出來的能力能夠遷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電競強調良性競爭,孩子在其中得到突破自我、挑戰自我的果敢和勇氣,你就可以藉此鼓勵他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發揮這些特質。

講座以外,我們發現,興趣班的盲目跟風、青春期的親子溝通、家長的錯誤干預、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是廣大家庭面臨的焦慮與困境。

於是,我們聯合問向實驗室,正式推出這份《中學生職業興趣測評》,全面剖析孩子的職業興趣傾向,給予家長一個科學、有效、實操性強的學業與職業規劃參考,幫助家庭共同規劃學業生涯,提高學習動力,優化資源配置,少花冤枉錢,不走冤枉路。

這份測評的科研團隊為50多位專職博士、研究員,採用科學的理論模型——市場上目前推崇的霍蘭德職業傾向模型(Holland,1997),屬於生涯發展體系中的第一代模型,以及目前學術上公認最新的Tracy`s Personal Global Inventory模型,並結合Savickas的人生設計範式(Paradigm of Life Design,2012),將評估與人生體驗開創性地結合在一起,服務於中國學生。

《中學生職業興趣測評》已有超過一百所一流中學成功應用,超20萬全國學生樣本數據驗證。點擊下圖,給孩子找到合適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