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發病日益年輕化!從胃炎到胃癌,僅只有幾步之遙

健客新健康 發佈 2020-01-16T17:00:36+00:00

早期的胃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人僅是偶爾感覺上腹部不舒服,或是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隱痛,飽脹、噯氣,食慾減退,少數病人可能會有一些黑便或者大便有血。

一項來自梅奧診所的新研究發現,年輕人的胃癌發病率正在逐漸升高


這項發表於《外科手術》(Surgery)期刊的研究中指出,與老年胃癌患者相比,來自年輕人的早發性胃癌的癌細胞生長以及擴散速度更快,預後更差,並且對於傳統化療的耐藥性更高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胃癌的高發年齡段為55-70歲。


然而,在醫院的腫瘤科病房裡,你會看到越來越多年輕患者的身影,陪在他們身邊的是年邁的父母。


近5年來我國19—35歲年輕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增加了1倍,年齡小於30歲胃癌患者高達7.6%。並且胃癌發病年紀越小惡性程度越高!


(圖源:攝圖網)


早期的胃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人僅是偶爾感覺上腹部不舒服,或是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隱痛,飽脹、噯氣,食慾減退,少數病人可能會有一些黑便或者大便有血。


胃癌的發生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四個步驟: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很多人的胃癌發生都是從淺表性胃炎開始的。


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淺表性的炎症,屬於輕度胃病,發病率也非常高。大部分的淺表性胃炎患者經過科學調理都能夠治癒,不會發展成為胃癌。


但是,如果得了胃炎,依然作天作地,每天抽菸喝酒半夜三點睡覺,燒烤麻辣燙火鍋不斷,淺表性胃炎長期不愈,炎症損傷導致粘膜腺體萎縮,就有可能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沒有任何症狀或僅有些胃部的不適,如反覆出現上腹飽脹、味口不好、早飽、厭食等症狀時,則說明是典型萎縮性胃炎,已影響到了胃酸的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


相比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的治療會更棘手一點,一旦診斷了萎縮性胃炎,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並且要定期隨訪。


如果當胃黏膜細胞受到比較嚴重的損傷,導致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腸型上皮取代,就成為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分為四種類型:①完全性小腸化生;②不完全性小腸化生;③完全性結腸化生;④不完全性結腸化生。其中不完全型化生的危險性程度更高。


慢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在這一階段也並不代表就一定會發展為癌症。


如果腸上皮化生進一步發展為「異型增生」時,患胃癌的機率就會變得非常高。異型增生分為低級別異型增生和高級別異型增生,其中高級別的進發為胃癌的機率為60%—85%。


預防胃癌三類人群需重視


一.我國胃癌發病率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南方明顯偏高,這可能與飲食因素有關。喜歡吃燙食、醃製泡菜、醃製的鹹魚、咸鴨、鹹肉等食物的人群需要警惕;


二.有家族性消化道疾病的人群,比如父母親有一方面患有消化道癌,後代就屬於高危人群,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家族性結腸息肉病。


三.有慢性疾病背景的人群,如重度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結腸里有息肉,常出現吐酸水、打飽嗝等胃部不舒服的情況,或者有胃潰瘍、慢性胃病、曾經做過胃切除手術的患者。


如果胃鏡及病理結果有以下描述的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1、萎縮性胃炎伴腸化,遵醫囑一年一次胃鏡複查


2、較大的腺瘤型息肉,尤其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應該密切隨訪。


3、位於胃角及胃小彎的潰瘍(直徑>2厘米)


4、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要立即內鏡下手術或外科手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