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經濟時代,本土美妝護膚品牌崛起,能否趕超大牌?

歐界美妝 發佈 2020-01-15T17:30:59+00:00

歐界報導:在2019年雙11中,美妝個護領域以115.

歐界報導:

在2019年雙11中,美妝個護領域以115.3%成為了增速最快的品類,在雙11美妝品牌排行榜單上,國貨品牌入席4位,既有傳統品牌自然堂、百雀羚,也有新銳品牌完美日記和薇諾娜,這都表明著國產美妝正以猛增的勢頭進行著逆襲,外界更為關注的是,隨著這兩年日化上市公司的增加,「國貨之光」是否真的出現。「國貨之光!顏色超級顯白,塗上就是小仙女,買它買它……」國貨品牌在網紅博主的「種草」清單中出現的頻次越來越多。此外,「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國貨品牌,在電商助力下將獲得更多的發聲渠道,2019年阿里發布新國貨計劃,將協助全國1000個產業集群全面數字化升級。

此前營銷成本高、單一渠道依賴性強、缺乏持續盈利能力是不少本土日化企業的共同困境。從拉芳和丸美這兩家日化公司能明顯看到,傳統的經銷渠道占比在漸漸下降,商超渠道和電商渠道對拉芳銷售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電商渠道變化更為明顯,2013年、2014年占比還僅為0.48%和1.65%,2015年增至4.05%,2015年到2017年丸美生物通過電商平台直營實現的銷售額分別為0.9億元、1.03億元和1.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56%、8.55%和11.37%。為了擺脫單一品牌的營收瓶頸,丸美生物進入彩妝市場,新增以「自信時尚」為品牌內涵的「戀火」產品系列,伽藍集團則推出了植物護膚春夏品牌。可見中國日化企業正在彌補行業缺陷。

但日化國貨品牌長期陷入「平替」的尷尬里,因為品牌力弱,只能保持中低端定位,對大部分國產化妝品,消費者的印象也停留在「低端」上。中國化妝品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後,若希望與國際品牌比肩,在比功效、性價比之外,更應該比三觀、顏值和安全性。

「國貨之光」的出現與行業發展和消費群體變化有關。一是「成分黨」崛起,在這部分消費者眼中,品質與品牌之間並不能劃等號,這是HFP等功效型品牌在這幾年走紅的原因之一;二是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個性化消費習慣,成立於2006年的瑪麗黛佳也是各種社交平台上常被提及的「國貨之光」,這一品牌以個性前衛聞名,2016年它成了第一個在國際連鎖美妝集合店絲芙蘭開專櫃的中國品牌,這一品牌的主要消費群體是90、95後女性,去年還推出了針對00後的彩妝品牌Yes!IC。

由此便可斷定化妝品的「國貨之光」出現了嗎?顯然還不能,除了部分品牌在垂直領域開闢的新天地,國產化妝品真正走上大多數女性的化妝檯仍尚待時日。

界讀歐美日韓美妝,深度剖析國際美妝品牌的動態及行業資訊


歐界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