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在身邊|援藏口腔科醫生劉浩聶拉木歸來

膠東在線 發佈 2020-01-16T17:44:52+00:00

幾十條哈達,上百人的送行隊目送援藏醫生們離開。整個聶拉木縣有3萬餘人,劉浩所在的鎮子也有3000餘人,當地十分缺乏口腔醫生。

膠東在線1月16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2019年12月4日上午,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衛生健康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在聶拉木縣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隆重舉行。煙臺毓璜頂醫院的三級幫扶醫院專家劉浩博士被授予了「衛生健康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2月13日的清晨,劉浩踏上了回煙臺的路程,聶拉木縣的縣長書記,當地醫院的醫療人員們紛紛為劉浩獻上哈達。幾十條哈達,上百人的送行隊目送援藏醫生們離開。

前排右二為毓璜頂醫院援藏醫生劉浩

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素有「希峰故里、雲上邊城」之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距離市區450公里。其中,下屬大部分鄉鎮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間經過的三個埡口,海拔都在5000米至5200米。在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後,有限的口腔設備都被破壞了。整個聶拉木縣有3萬餘人,劉浩所在的鎮子也有3000餘人,當地十分缺乏口腔醫生。2019年7月,應聶拉木縣人民醫院的請求,劉浩受毓璜頂醫院委託前往當地進行支援幫扶工作。

援藏醫生搭設備,聶拉木縣首開口腔科

10月24日,聶拉木縣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口腔科。截至12月底,共完成門診診療患者300餘人次,其中拔除患牙117顆,牙髓病治療252人次,牙周病治療57人次。門診科的開設不僅填補了聶拉木縣牙髓病和牙周病治療的空白,還完成了聶拉木歷史上第一例鈷鉻合金鑄造大支架可摘局部義齒修復。這一切,都離不開劉浩的推動。

震後的聶拉木縣人民醫院百廢待興,許多新設備新科室的投入使用,讓醫院的空間捉襟見肘。幾年中,當地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拔牙治療,並且缺乏良好的拔牙麻醉技術,導致農牧民群眾一直受到口腔病痛的困擾。由於口腔設備需要供電、供水的同時,還需要供氣和良好的排水,為了不耽誤口腔醫療業務的及時開展,劉浩與醫院領導積極協調,決定臨時利用醫院的閱覽室作為口腔科的工作場所,先把口腔醫療工作開展起來。

醫療設施是最先遇到的難題。劉浩說:「剛到醫院的時候,除了拔牙的鉗子幾乎什麼都沒有。」他仔細了解了醫院的情況,在煙臺援藏領導和聶拉木縣衛生健康委領導的支持下購置了急需的口腔醫療設備材料。由於聶拉木縣地理位置偏遠,設備採購周期較長,又沒有專業的維修人員,於是劉浩在積極採購新口腔設備的同時,因地制宜地修複利用舊有的設備。

新建口腔科室在給藏民看病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之前聶拉木縣人民醫院曾購置了一台牙科治療椅,但還未投入使用就在地震中受到了破壞,相關配件也丟失殆盡。劉浩知道後帶領醫療人員從倉庫中找到了這台閒置多年的牙科治療椅,經過一番清洗和修復,治療椅重新啟用。新購買的牙科治療椅到貨後,由於缺少配件和說明書,劉浩多次電話聯繫設備廠家的技術支持人員,利用微信視頻一點一點的排查設備故障,花費數小時解決了線路故障,為醫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經費。如今,兩把牙科治療椅均已投入使用,並且服務了數百名患者。

義診下鄉送醫藥,口腔講座進中學

「醫院少病人多」,「生不起病」是聶拉木縣人民的寫照。尼泊爾大地震之後,聶拉木的恢復工作尚在進行,交通很不方便,過去由於方圓百里沒有其他醫院,最近的鄰縣醫院開車也需要3-4個小時,所以重症病人們往往要送往日喀則市裡的醫院,但去一趟市里少說得7-8個小時,非常耽誤病人的病情。而鄉下的農牧民來縣裡看一次病,開車也2-3個小時。援藏醫生們了解了病人們的難處,不管是就近接診還是下鄉義診,他們儘可能一次性為藏民們做好檢查治療和藥物配發,讓藏民們少受苦。

援藏醫生劉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下鄉」,而這意味著更高的海拔和更差的住宿條件。「下鄉一趟長的時候要兩三個小時,我們儘量為藏民節省跑醫院的時間,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劉浩在五個月的時間裡既走訪了聶拉木縣的農牧民家中,也下鄉看望聶拉木縣的老黨員和部分特殊群體,做到「上門醫療」「精細診治」,為當地一家人提供醫學建議。

針對當地農牧民群眾口腔衛生觀念落後的狀況,劉浩又深入到聶拉木街頭進行義診宣傳活動,大力普及推廣口腔健康觀念,還到聶拉木縣中學開展口腔衛生健康講座。在援藏期間,先後共計義診200餘人,開展了三次口腔衛生健康講座共700餘人次,為聶拉木廣大群眾建立健康的口腔衛生保健方法,糾正口腔治療中的許多誤區,幫助大家樹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觀念。

9月21日下午,劉浩協同聶拉木縣人民醫院院長旺扎和縣人民醫院的多位同事,會同聶拉木縣疾控中心的旺堆主任一起來到聶拉木縣中學開展愛牙日宣傳活動。他們為聶拉木縣中學三個年級的學生髮放口腔知識宣傳手冊和文具盒、牙膏、牙刷、洗漱包等生活用品,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簡潔易懂的口腔衛生保健常識講座,講解了正確的刷牙方法等口腔衛生保健知識。

「傳幫帶」藏醫,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考慮到聶拉木縣醫療情況和未來發展,劉浩在進行口腔醫療服務的同時,積極培訓聶拉木縣本地的藏族醫生,爭取給當地打造一個帶不走的口腔醫療隊伍。「這個是巴桑,這個是江松,他們都是當地的年輕藏醫,也是我的學生。」劉浩指著照片說。一有空閒時間,劉浩就給他們傳授規範的口腔麻醉技術和基礎的口腔頜面外科、牙體牙髓病、牙周病診療技術和口腔修復技術,目前這兩名藏族醫師已經可以獨立完成無痛拔牙、基礎的牙體牙髓牙周病治療和牙齒缺失的簡單修復等一系列口腔治療項目。

劉浩與藏族學生巴桑、江松合影

當地的醫生口腔專業基礎比較差,劉浩就為聶拉木縣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開展培訓講座多次,幫助他們系統地提高口腔醫療理論水平。在醫療實際操作中他給醫院準備了口腔示教模型,手把手地幫助當地醫生學習口腔醫療技術。

此外,劉浩參照毓璜頂醫院的醫院感染控制和消毒器械管理規範,為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口腔科制定了嚴格的院感規範,採購了隔離面罩、一次性藍膜等防護器械,購置了封口機、紙塑袋等規範的消毒器材,從門診創立初就嚴格要求當地醫生遵從規範的院感管理和個人防護措施,嚴格控制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把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口腔科的管理真正跟內地的一流管理措施接軌一致起來。

停水斷電遇高原,光榮醫生好兒郎

這是劉浩第一次去西藏,去的時候劉浩只準備了一些厚衣服和生活用品,到了之後發現整個聶拉木縣沒有國家電網,只有幾處水力發電,水勢不穩,發電也不規律,經常附近幾個村子共用一個水力發電,沒電的日子比較多。

水電供應不足在援藏醫生們的住處也是常態,一般是早晨或者晚上一兩個小時可供接水,那時他們便趕緊到樓下公共水龍頭洗漱取水。過了點後就停水,停電也時有發生。「晚上停電後就沒有供暖了,只能縮進棉被裡,看看聶拉木縣的星星。想想在家的兩個女兒。」劉浩說。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噁心,頭疼,失眠等等,逐漸適應了在高原的生活。

談起對藏族同胞的印象,劉浩的話語中經常談到「樸實」和「尊重」。在臨行的那天,一位藏族同胞拽著劉浩的手不讓他離開,劉浩說自己只是給她做了一副假牙,卻得到了這樣的信任和愛戴,同胞們的熱情讓他備受感動。在醫療工作之餘,劉浩還積極投入到保護本地環境的工作中。聶拉木縣地處珠峰自然保護區內,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本地的生態環境也十分的脆弱。部分遊客和群眾缺乏良好的環保意識,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十分嚴重。援藏醫生們在煙臺援藏領導的帶領下,利用業餘時間在聶拉木縣城周圍山坡和湖區景點周圍撿拾垃圾,力所能及的清理周圍的環境,帶動當地百姓提高環保意識,保護珠峰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

去時等著他的是西藏的高原和極度匱乏的醫療設施,來時迎接他的是煙臺的家人和飛雪。劉浩離開的時候,聶拉木縣的口腔醫療設施基本建成了,他的任務也圓滿完成。但每當想起離家4600公里的聶拉木縣,那個親手建立的口腔科室,那些淳樸的聶拉木縣的同胞們,劉浩的心中帶著不舍。他的兩個學生巴桑和江松常常和他說起縣裡最近的情況,讓他印象最深的還有那句「老師,謝謝你來到聶拉木,聶拉木永遠歡迎你……」

關鍵字: